我与月亮
2013-02-01舒选林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2年6期
舒选林
小时候,一到晚上我总会和妈妈一起站在阳台上看月亮。看着月亮一天天由圆变缺,再由缺变圆,心中充满惊叹与好奇。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亲自到月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对于月亮,心中始终充满无限的期待与向往。
上小学时,我在一本科普书上看见了月球的照片。当看到它的本来面目时,我不禁失望:它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晶莹透明,也不像李白所说的“白玉盘”或“瑶台镜”,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天体,除了表面上那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外,既没有“广寒宫”,也没有“玉兔”和“桂树”,更没有“嫦娥”。看着月球那并不美丽的样子,我心中的期待顿时转化为失落,美好的期待不复存在。
一天,当我在电视里看到“嫦娥二号”成功升空的消息时,我体会到了一种莫名的惊喜。我知道,对于月亮这颗神秘的天体,人类对她的探索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中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就表达了古人对月亮的向往,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月亮的了解也越来越多。1969年,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一小步”,标志着人类对月亮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嫦娥二号”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人类对月亮的向往,更是我们伟大祖国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看着电视画面,我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月球本身,更多的是对“嫦娥二号”的好奇,为我国的科技成果感到激动和骄傲。更想象着月球上会有一个现代化的“嫦娥”,我仿佛体会到小时候月亮带给我的独特感觉。
同学点评
本文写出了“我”对月亮的感受变化,深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科技进步的喜悦之情,也引发了读者关注探月过程,关注科技发展进程的求知欲。
(马群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