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2013-02-01周建文进刘兰陈芳杨高峰王智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7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空腹

周建 文进 刘兰 陈芳 杨高峰 王智龙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

周建 文进 刘兰 陈芳 杨高峰 王智龙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48例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为参考组, 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准确判断糖尿病为血管病变的发生及进展, 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 多种机制作用下可出现血管粥样硬化, 导致微血管出现病变, 并释放组织因子,导致患者机体处于纤溶亢进及高凝血症状态下, 多器官受到损伤, 产生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血液中血糖及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 与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形成正比, 能够对机体糖代谢及血糖浓度进行间接反应,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作者对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收治的45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及48例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5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51~75岁, 平均63.8岁。同时选取48例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为参考组, 男28例, 女20例, 年龄50~76岁, 平均62.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患者均空腹12 h以上, 晨起抽取静脉血4 ml, 将2 ml注入含EDTA-K2抗凝剂的封闭试管中, 摇匀后放置2 h备测糖化血红蛋白, 其余2 ml静脉血注入普通试管自然凝固,离心分离血清备测空腹血糖。采用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方法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 检测系统为Primus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系统, 采用试剂为Primus公司提供试剂,采用己糖激酶法对空腹血糖进行检测, 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试剂为德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10.67±0.71)%, 明显高于参考组(7.61±0.33)%, 两组数据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11.35±0.92)mmol/L,参考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43±0.55)mmol/L,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微血管病变主要特点为血管增殖、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微血栓的形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等均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重要部分, 能够对全身多脏器造成较大损害,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早期诊断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延缓控制病情的发展, 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且残疾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微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且无特异性, 因此临床就诊患者多为中晚期, 且已经出现全身性并发症, 耽搁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 预后较差, 因此探讨有效的疾病预测及诊断手段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对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准确诊断, 已经逐渐受到临床研究者的重视。糖化血红蛋白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率, 是临床评定患者病情及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较为缓慢, 且不和逆转, 仅与血糖有着相关性, 因此可以对体内的血糖水平进行准确反应, 同时糖化血红蛋白不会受到运动、食物及葡萄糖波动等的影响,因此可以对患者过去6~8周的血糖浓度进行准确反应, 因此可为临床观察近期血糖浓度变化及糖尿病并发症进展情况提供依据, 同时在血糖浓度控制方面也有着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空腹血糖只能对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进行准确反应,且受到糖代谢及进食等因素影响, 因此不能准确反应某一时段患者病情的变化, 本次研究中, 有5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接近正常, 然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增高, 且出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由此可见, 糖化血红蛋白能够更加敏感的反应出患者的病情变化, 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毛细血管内壁粗糙, 内皮被明显破坏且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血小板功能出现异常, 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时, 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及活化状态等均会出现变化, 且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 血管内皮受到损伤, 血小板被激活且活化功能增强, 功能亢进, 而导致大体积血小板在患者体内生成, 并释放更多的活性物质, 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缺氧及缺血状态加剧, 最终导致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产生, 血小板计数能够反应血小板的生成及动态平衡, 血小板平均体积能够对血小板活化及功能进行准确反应, 因此可将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计数作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参考组,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检测中能够准确检测患者病情, 临床价值显著, 值得推广。

[1] 罗杰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1):50-51.

[2] 李华, 李思江, 冯振东, 等.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34(11):1382-1383.

[3] 庞伟, 俞琦.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454-455.

463000 驻马店, 解放军第一五九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空腹喝水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