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人才观与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2013-02-01伍业成
伍业成
(来宾市技工学校 广西 柳州54500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要建设人才强国,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快人才培养。
什么是人才
一提到人才,就免不了要说到艺术明星、学术名人、社会名流。在一些人看来,唯有当官或成为名人才算是“修成正果”,才体现人生的价值,才得到社会的认可。殊不知,他们只是人才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只把他们当人才,那就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人才观。
什么是人才?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沿用人才的标准是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无论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一概可以成为当然的“人才”。孰不知社会财富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出自普通的劳动者;企业效益是通过产品来实现的,而产品的最后完成者恰恰是广大的工人。长期以来,广大技术工人渴望成为人才的愿望得不到社会人才价值观的认可而被拒之门外。在使用和分配上得不到重视,辛勤的汗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使得广大技术工人对自身的人才价值产生疑问。在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价值评价一直存在着传统的“错位现象”,有一种“重学历、轻能力”、“重科技、轻技能”的倾向。一名大学毕业生拿到文凭参加工作就视其为干部,就是人才;一名技术工人就是聘上了技师,甚至在职拿到了大学文凭,也离不开工人系列。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目前的两万多种职业中,不管哪一种,只要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精通一门手艺,就是能工巧匠,就是十足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我们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不断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观念要转变
首先,要破除“高学历等于高水平”的偏见,改变社会上鄙薄操作工人的偏见,树立技能人才的典型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当工人也是有前途的,使当工人学技能形成一种时尚,树立“技能人才也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人才”的观念。我们可以从国外买到科研成果,可以引进资金、技术、管理,但不可能大批量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的技能人才。人人能成才,行行出人才,我们要把新的人才观贯彻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他们的技术价值,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要抛弃重学历轻技能、重管理轻一线、重干部轻工人的传统观念,倡导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积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其次,要建立新的人才观念,就要突破旧的框框,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强调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强调实践能力为主要标准,强调四个“不唯”,这是在人才问题上最重大的思想解放,必将推动各类人才的大批涌现,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同时,对推动全民族素质提高必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再次,要树立新的人才观,就要坚决摒弃以学历和职称制定人才标准的传统观念,树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生产活动中作出积极的贡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央提出的“四不唯”选才观,是对人才问题的最大突破,必将对人才资源队伍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可以用能力和业绩将那些没有学历和职称但对生产经营不可缺的工人纳入人才队伍,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对全社会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鼓励人们去真正提高能力、创造业绩。我们要努力营造鼓励技术工人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以人为本的良好社会氛围。
如何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人才是企业社会发展的基础,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通过有技能的人掌握和应用,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形成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决破除束缚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观念、体制和做法。
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理念,强化宣传教育,积极转变人才观念。人人皆可成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彰显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中国早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民族理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多次强调,杰出人才是来自人民的,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能不断涌现出杰出人才。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努力使每个人都成为对祖国、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进一步强调要以实践和贡献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依据。知识型工人巨晓林、学习型农民工王钦峰等一大批工人、农民成长成才的经历,是对“人人皆可成才”这一科学理念的生动诠释。我们要不拘一格选才、育才、用才,让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机会,让每个有志成才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社会尊重。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在全社会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工人农民工也可大有作为的信念。
其次,在体制上,要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在待遇、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在技能人才待遇、培养、使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较低,不利于培养和选拔技能人才。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我们还要建立激励机制,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打破人为界限,鼓励企业或社会上有技能特长、有绝技绝活的能工巧匠向高技能人才方面转化。对做出重大贡献的技能人才要予以重奖和重用。如何将技能型人才纳入国家人才战略体系去规范管理,是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从事技能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国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作保障。因此,我们应迅速转变机制,以新理念、新体制、新政策促进现代技能人才的成长。
再次,要善于挖掘人才,加快培养,规范培训体系。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承认:正常的人通过努力都能成为人才。只看文凭,只看学历,人才就少;不看文凭,不看学历,注重实际,人才就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人才价值,以用为本。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要扬长避短,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用其所长中补其所短。大胆使用优秀人才,为人才找到最佳位置,拓展其广阔发展空间。使用人才,在考验人才的同时,同样考验着用人者的眼光、胆识和责任感。作为具有科学用人观的“伯乐”,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更需要抓紧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要破除那些“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用人思想和意识,创新选人、育人理念,拓宽视野,广开纳贤之路,才能广纳多纳有用之才。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要做好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就必须坚持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人才培养,比如农民工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政府阳光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构建和完善具中国特色、时代特征、行业特点的并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发体系。
技能人才的成长同样需要有正确的制度、环境、用人观念。我们要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通过各种激励政策的实行,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搭建舞台,充分体现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重要性。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人才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促进形成人人可以成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会理念,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邓伟志.“科学人才观”浅说[N[.江西日报,2011-01-03.
[2]胡德成.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2010-11-05).http://www.docin.com/p-1729 70690.html.
[3]金建华.让更多的技术工人实现体面的劳动[EB/OL].[2012-03-05].http://yn.people.com.cn/zt/n/2012/0305/c337456-16811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