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对外贸易思想与实践及当代启示

2013-02-01许屹山彭大成

关键词:俄国列宁资本主义

许屹山,彭大成

(1.安徽工业大学 思政部,安徽 马鞍山243002;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对外贸易,这在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没有明确的论述。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从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思想,构成了列宁对外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关于这一点,目前学界主要研究集中在列宁的租让制思想方面,本文不再赘述。而关于列宁的对外贸易思想与实践及策略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逐渐深化的形势下,重新审视列宁的对外贸易理论与实践,将会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发展对外贸易是基于共同的经济利益上的需要及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需要

首先,列宁认为,俄国需要世界。租让制是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时采取的重要方式。列宁在论述租让制时深刻地指出,没有外国的经济帮助、不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列宁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1]

同时,列宁还认为,世界也需要俄国。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反复说明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俄国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列宁指出:“我们同资本主义国家若没有一定的相互关系,我们就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事态非常清楚地表明,它们同样也不可能有稳固的经济关系。”[2]329“俄国需要同资产阶级做生意,另一方面,各国资产阶级政府也很清楚,没有俄国,欧洲的经济生活就不可能调整好。”[3]156

当时,协约国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和本国私利,妄想用经济封锁来胁迫苏俄屈从于它们所提出的苛刻的经济要求,甚至压垮苏俄。对此,列宁毫不畏惧,并极其敏锐睿智地指出:“这四年来我们受过很多威胁,而且是非常可怕的威胁,所以无论哪种威胁我们都不会害怕。至于封锁,经验表明:现在还不知道究竟谁吃的苦头更大,是被封锁者还是封锁者自己。”[2]328列宁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中就已经指出:“资本主义破坏了旧时经济体系的孤立和闭关自守的状态(因而也破坏了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狭隘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联结成统一的经济整体。”[4]尽管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上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仍然把二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列宁对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经济规律决定的。他认为:“封锁我们的那些国家的经济状况很脆弱,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定,这种力量就是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迫使他们走上这条同我们往来的道路。”[2]332他还认为,只要资本主义国家沿着这条道路上走得愈远,那么他们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贸易关系的“前景就会展现得愈广阔愈迅速。”[2]332面对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甚至战争威胁,列宁提出了坚定不移的外贸原则:“决不接受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我们决不屈服于最后通牒。如果你们只愿意‘做生意’,那就来吧,但是,没有看到货色我们是不买的,而且不把‘要价’一分一厘都算清楚我们也决不成交。”[5]列宁这些根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深刻论述,至今对我们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二、开辟多种贸易渠道,重点发展同美国的经贸关系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争取尽快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列宁花费了极大的心血,作出了艰巨的努力,不放弃每一个能够促进对外贸易的机会。

1921年3月,苏俄首先与英国开始了建立贸易关系的谈判,列宁对此高度重视并亲自给予指导,他指出:“仅仅是外交上的胜利,对我们来说是太不够了,我们需要真正的贸易关系,而不只是外交上的胜利,贸易关系只是这一年来才有了一些进展。同英国建立贸易关系的问题已经提出来,从去年夏天起,这个问题成了中心问题。”[6]15

俄英贸易协定本来在1920年就要签订,后因发生波兰战争而中断,经过苏俄政府的外交努力和列宁的直接指导,《俄英通商条约》终于在1921年3月16日正式签订,打开了同英国进行正常贸易往来的大门,从而砸断了帝国主义经济封锁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与英国签订通商条约之后,列宁立即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了美国,他认为:“我们作些让步以求同英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做法是正确的,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会从英国比从别的国家得到更多的东面,英国在这方面并不像德国和美国那样先进,英国是个殖民国家,亚洲当局对它的利害关系极大,苏维埃政权在一些离英国殖民地不远的国家中所取得的成就有时也使英国极为敏感,这就决定了我们同英国的关系特别不可靠,这种状况是由错综复杂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苏维埃外交家的任何外交艺术也无济于事。但是同英国的通商条约对我们来说是重要的,因为同美国签订条约的可能性正在出现,而美国的生产潜力要大得多。”[6]16这是因为美国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又远在大洋彼岸,苏俄同它的利害冲突远没有同英国那样敏感和直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始终把同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与经贸往来,放在其对外开放的头等重要地位来加以考虑,并作了不遗余力的艰辛努力。

1920年秋,美国垄断资本家的代表万德利普来苏俄进行建立贸易关系的试探性访问,列宁立刻亲自热情接待,与万德利普洽谈租让堪察加及建立俄美贸易关系的问题。列宁多次在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上通报了万德利普来俄洽谈的情况,阐述了这件事的重要意义,为了进行这项谈判,苏俄政府成立了由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外交人民委员部和外贸人民委员部的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经过双方谈判,于1920年10月底拟定了合同草案,根据合同,万德利普辛迪加获得了在堪察加和东经160度以东的东西伯利亚其余地区开发渔场、勘探并开采石油和煤炭的租让权,租期为60年,满35年以后,苏维埃政权有权提前赎回全部租让企业,满60年后,企业及其运转设备无偿地转归苏维埃俄国所有。尽管后来由于美国政府及有势力的财团不予支持,这项合同后来没有正式签订,但列宁与万德利普继续保持了私人的友好联系。

列宁在极力争取与美国政府签订官方贸易协定的同时,也想方设法与美国私人资本家建立民间贸易关系。1921年10月19日,对外贸易人民委员克拉辛从伦敦发来电报,报告美国仿德胜建筑公司愿意承担格罗兹尼石腊分离厂和格罗兹尼—黑海输油管的建筑工程,条件是由该公司的工程师进行勘察,列宁立即复电表示:“同意拨款十万美元作为仿德胜公司的勘察费用,条件是由我方工作人员和专家参加勘察,并向我方提供勘察的一切详细资料,我们认为吸收美国资本建造格罗兹尼石腊分离厂和输油管极其重要,请您尽力尽快促成此事,因为您赶在华盛顿会议开始前成行这一点特别重要。”[7]列宁对吸引美国资本来俄投资一直给予高度重视,经常亲自过问、处理这方面的具体事宜,如1922年3月21日,他亲自询问给美国资本家代表的入境签证是否发出,指出他们是来就向俄国提供农业机器进行谈判的,列宁还特别指出,如果签证没有发出,要查清办事拖拉者的姓名,并严加惩处。

1921年10月22日,列宁亲自接见了来俄考察的美国药品和化学试剂联合公司的代表阿克·哈默,并用英语同他亲切交谈,问到他父亲朱·哈默的情况,关心地询问美国承认苏俄的问题。列宁还谈到邀请美国工人来俄帮助恢复俄国的工业,为此,俄国愿意付出代价,使美国人从承租企业中赚到钱。从此,列宁与哈默建立了私人友谊,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资本家交朋友的著名范例。1922年,哈默再次来俄承租开采乌拉尔的石棉矿,列宁对此事十分关心,大力支持,认为哈默承租企业的成功,对发展俄美贸易关系具有重大的意义。列宁还亲自写信给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季诺维也夫和斯大林,请他们大力帮助哈默的承租企业,列宁认为,这是通向美国实业界的一条小径,应该千方百计加以利用。这年6月初,中央政治局用电话征求各委员意见的方式,通过了列宁关于帮助哈默的建议,这年11月初,列宁再次提出,必须尽一切努力在经济上同美国接近。11月22日,列宁又亲自起草给美国商业部长赫·胡佛的信件,对他提出的访问俄国的建议表示欢迎,认为来自对立经济制度的国家的援助具有重大意义。

列宁通过政府间官方贸易、民间贸易往来等各种渠道来加强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还通过工人技术援助、专家援助的方式,特别是通过工人施加强大政治压力的方式,来迫使美国政府以及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与苏俄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与经贸关系,从中不难看到列宁为恢复同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的邦交正常化和贸易正常化,所花费的巨大心血与艰苦努力。

三、转换身份,以商人的名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开展贸易往来

1922年1月,协约国最高会议决定召开热那亚会议,即国际经济和财政会议,会议名义是为了寻求中欧和东欧经济复兴的办法,实际上主要是讨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失败后苏俄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列宁开始对热那亚会议抱有很大期望,认为这次会议“占据国际政治问题首位”[3]2。并提出参加这次会议有两个目的,即和平主义的目的和贸易的目的,但是,列宁很快觉察到帝国主义想通过这次会议强迫苏俄接受不平等的条约,列宁认为,苏俄政府去参加这个国际会议只剩下贸易一个目的了。列宁明确宣布:“我们是作为商人去建立关系的,我们知道,你应给我们什么,我们应给你什么,什么是你的合理利润甚至超额利润。”[8]7他说:“我们准备以商人的身份出席会议,因为我们绝对必须同资本主义国家(只要它们还没有完全垮台)进行贸易,我们到那里去,是为了最恰当,最有利地商定政治上合适的贸易条件,仅此而已。”[8]2他还指出:“资产阶级国家需要同俄国做生意,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这种那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它们还会像以前那样继续垮下去。”[8]3所以,列宁认为在热那亚将要讨论的主要议题的实际基础是如何做生意,如果能够通过热那亚会议达到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正常贸易关系的目的,那就通过热那亚会议实现这一目的,如果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那就“绕过热那亚会议,但我们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9]列宁坚决认为:“我们不会因为我国的经济状况而惊慌失措,现在我们同俄国的和外国的资本家已经签订几十个合同,我们知道,我们过去和现在遇到些什么困难,我们知道,为什么俄国资本家会签订这些合同,我们知道,这些合同是根据什么条件签订的。这些资本家大多数是作为讲求实际的人,作为商人来签订这些合同的,我们也是作为商人行事的。但是任何商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政治,一个商人只要不是十分野蛮国家的商人,他就不会同看来不很稳定不很可靠的政府签订合同,一个商人如果这样行事,他就不是个商人而是个傻瓜了……我们已经同俄国和西欧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公司签订许多合同,我们知道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也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8]11这是列宁按商业原则办事的思想在对外贸易中的进一步运用与发挥。

由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在热那亚会议上提出了要求苏俄政府承认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一切债务、归还已收归国有的外国资本家的私人企业、取消外贸垄断等苛刻条件,又不愿承担赔偿因武装干涉和封锁给俄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热那亚会议没有解决任何问题。但是,苏俄代表团仍利用德国与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于1922年4月16日同德国缔结了《拉帕洛条约》。列宁对这个条约十分满意,认为:“我们最正确的做法是,在目前至少是几个月的时间里,把整个国际政策完全建立在德俄条约的基础上,宣布这个条约是惟一的样板,除非有很大好处,我们才会放弃这种样式的条约。”[10]并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种所有制的实际平等”,“仅在拉帕洛条约中得到了体现。”[11]这个条约为德俄之间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贸易关系和实行租让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年10月,苏俄政府与德国重工业康采恩财团签订了重要的租让合同。

1922年10月,苏俄政府又利用法国议员赫里欧的来访,与法国恢复了正常的贸易关系。列宁通过深谋远虑与灵活机动的外交斗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逐一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封锁,为苏维埃俄国争取到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与资本主义各国建立起平等互利的贸易关系,这种对外政策不仅是为了谋求某种国际政治与军事的均势,而且其主要着眼点与首要目的,是争取与世界各国建立最密切的经济联系,开展贸易往来,为国内的经济建设服务。这与其后的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历届苏联领导人奉行的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摆在第一位,以谋求政治、军事战略的优势为主,把经济贸易往来摆在次要地位的对外政策是大相径庭的。

四、对外贸易的手段——坚持贸易垄断制不动摇

实行外贸垄断制,是列宁开展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原则。早在1918年4月,在列宁的主持下,人民委员会就通过了外贸国有化的法令。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外贸垄断制,成为从经济上控制资本主义与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无限蔓延的最后一道安全闸。这样,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靠这道闸门,切断国内资本主义与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同强大的国际资本的经济联系,把它们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把它们引上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因此,在新经济政策提出之初,列宁就把外贸垄断制与土地国有化、大工业国有化一起,作为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经济命脉,牢牢控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里。

从1921年底开始,以及整个1922年之内,俄共(布)中央领导层内围绕外贸垄断制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在中央政治局内,赞成实行外贸垄断制的只有列宁和托格茨基2个人,而主张取消或削弱外贸垄断制的有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4个人。列宁处于明显的少数地位,而且当时的列宁重病在身。因而列宁为此进行了一场特别艰巨的斗争。

在列宁重病休养期间,总书记斯大林的权力大大增强了,在斯大林的支持下,取消和削弱外贸垄断制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1922年10月6日,在列宁因病未能出席、事先又没有征求外贸人民委员部的意见的情况下,通过了财政人民委员索柯思尼柯夫的提纲,决定对外贸垄断制作一项改革:“通过劳动国防委员会关于暂时准许某几类商品或某些边境出口的若干决定。”[12]220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列宁立刻觉察到这是破坏外贸垄断制。他在10月13日给斯大林并转俄共(布)中央委员的信中分析:如果取消外贸垄断制,“有什么力量不让农民和商人去做最有利的交易呢?再让俄国布满监视人吗,把采购站的邻人抓起来,设法证明他出售的亚麻是供秘密出口的吗?”[12]221这样一来,无产阶级国家所要对付的将不仅是专门的走私者,而是全体农民,“他们将全体出动来保护自己并同试图夺去他们‘自身’利益的政权作斗争”[12]221。这无疑将使社会主义俄国陷入国际资本主义与国内资本主义自发势力汪洋大海的铁壁合围与两面夹击之中,并空前激化与全体农民的矛盾,从而“制造一个完全混乱的局面,动摇那些刚刚开始加固的支拄。”[12]221为此,列宁建议延期两个月解决这个问题。

两个月后,即12月13日,列宁在给斯大林并转中央全会的《关于对外贸易垄断》的信中,进一步强调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他指出:“如果工业得不到保护,工业无产阶级是绝对不能恢复自己的工业,使俄国成为工业国的,而能保护工业的只是外贸垄断,决不是关税政策。……因此这个斗争对无产阶级及其工业具有最根本的原则的意义。”[13]所以,在“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继续犹豫不定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是会破坏全部工作的”[14]。出于病情恶化,列宁不能亲自参加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全会,他建议托洛茨基在全会上发言,维护他的绝对必须保持并加强对外贸易垄断的观点。在列宁的全力坚持与耐心说服下,斯大林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并于12月15日给中央委员会写信说:“鉴于最近两个月积累的有关对外贸易问题的材料说明必须保持对外贸易垄断……我有责任声明,收回我两个月前书面通知中央委员们的反对对外贸易垄断的意见。”[15]这样,12月中央全会就一致通过了撤销10月全会的决定,重申保持和从组织上加强对外贸易垄断的绝对必要性。很显然,列宁当时竭尽全力地维护对外贸易垄断制,是符合当时俄国实际的正确决策,这对于当时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刚刚起步,还处于十分脆弱的幼苗状态,而又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包围之中的落后俄国来说,确实具有生命攸关的意义。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一特殊时期的具体政策作为永恒的普遍真理到处套用,必须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制定出新的从实际出发的对外贸易政策。

五、列宁发展对外贸易思想与实践对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启示

列宁虽然已经逝世80多年了,但其发展对外贸易的思想与实践仍然熠熠生辉,它直接构成了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战略上,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僵化不变的,而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列宁的对外贸易的思想与实践充分表现了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不动摇

列宁所处的时代,是革命与战争的年代,新生的俄国所处的国际形势非常险恶,帝国主义列强和苏维埃俄国开展了殊死的绞杀与反绞杀的斗争,列宁面对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俄国的客观现实,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联系、互相依存的客观必然性,而且以惊人的马克思主义卓越胆识,敢于实行对外开放,开展对外贸易和发展经济联系。今天,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和贸易往来,获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资金和技术,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政策不动摇。

(二)全方位地利用国际市场,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开放

列宁所处的时代,俄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对象只能是面向当时帝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放。毋庸讳言,今天的世界经济形势和当时的形势已经大不相同,除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外,还存在分布广泛的发展中落后国家。西方发达国家仍是我们开展对外贸易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因为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相互竞争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吸收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累和创造的文明成果,才能最终战胜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此外,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对外开放不应只局限于西方发达国家,过于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意味着风险也日益增大。因此,要开创中国对外贸易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努力扩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全方位地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列宁所处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还处于较低级阶段,他从世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出发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实行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在巩固现有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抓紧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以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同时要努力扩大高端商品以及拥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商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大力提高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生产的配套能力,积极拓展多种贸易类型等。

(四)在对外开放中要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原则。在今天,独立自主的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贯穿到对外开放的各个环节中去。关于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早在列宁的时代,列宁就精辟地指出两种所有制的实际平等的伟大构想。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要勇敢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和进步。

关于对外贸易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列宁反复强调实行贸易垄断制的重要性,实质上是起到了巩固苏维埃俄国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作用。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维护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安全。经济全球化虽有利于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它使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环境与生态安全等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我们要提高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切实维护国家各种安全的能力,要加强对全球经济的走势和波动的预测与分析,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国内产业提升、技术进步要有充分的认识,制定实施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着力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要准确分析和处理好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发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以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健康顺利发展。

[1]列宁.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关于租让制问题的报告(4月11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7.

[2]列宁.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12月23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列宁.对《纽约先驱报》记者的谈话(4月14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M]//列宁.列宁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0.

[5]列宁.就俄共(布)中央给出席热那亚会议的苏维埃代表团的指示给格·瓦·契切林的信(2月7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13.

[6]列宁.俄共(布)中央政治工作报告(3月8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列宁.就吸收美国资本建厂问题给瓦·米·米哈伊洛夫的便条(10月28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15.

[8]列宁.论苏维埃共和国所处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在全俄五金工人代表大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的讲话(3月6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报告(3月27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71.

[10]列宁.给格·瓦·契切林的电报(5月9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69.

[11]列宁.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出席热那亚会议代表团的工作报告的决定草案(5月15日或l6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 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90.

[12]列宁.就对外贸易垄断问题给约·维·斯大林并转俄共(布)中央委员的信(10月13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3]列宁.关于对外贸易垄断(12月13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1.

[14]列宁.关于在全俄苏维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问题给约·维·斯大林并转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信(12月15日)[M]//列宁.列宁全集:第4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34.

[15]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8.

猜你喜欢

俄国列宁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