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2013-02-01夏晴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短语创新能力思维

■ 夏晴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学)

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实施主体性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学生才能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只有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能力才能形成和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事事包代替,不要充分“咀嚼”后再“喂”给学生,这样只能养成学生依赖的心理和培养死记硬背的能力。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自己思考,放手让他们用“心”去实践;必须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充分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

曾经有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赏析文字时,为了尝试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约给了学生两分钟时间,让他们自己看语文课本上的那一段有关赏析句子的内容。然后马上要求他们用该方法加上自己的理解、思考来创造性地写出对另一句话的赏析。全班只有个别学生能极为勉强地完成,充其原因,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倘若从未预习,两分钟只能把那段内容看完,学生来不及思考、领会,何谈领会、创新呢?其结果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有时,看似给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想出有新意的内容,但等于没给,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一边说“下面我们花五分钟时间看完这篇文章,边看边思考这几个问题”,一边给出几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是教师当堂口头传达的,学生一边要阅读理解、创新思考、整理思路、分析归纳,一边又要回忆思考这几个问题,结果不言而喻。在多种教学手段被普遍运用的今天,若通过投影或小黑板的方式预先出示这几个思考题,效果也许能理想一点。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正确引导,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通过提问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源于有;新,源于旧。而没有问题,面对已知的一切,就无从创新。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创新的过程。有些教师课堂上提问很多,看似不是“满堂灌”,而是“满堂问”,但许多问题却简单平淡——“……,是不是?”“……,对不对?”连学生的思维都没调动起来,何谈创新?所以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却没有多大意义。

一堂课中,教师巧妙地提出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何时问、何处问、怎么问,都大有学问。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拓宽知识面,全面了解学生;要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所提问题应目标明确、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或稍微设置一些悬念。如学生预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后,我首先提出鲁提辖的人物形象如何?然后问:《水浒传》里还有哪些人的形象与鲁提辖相似?可否来替代鲁提辖?为什么?可否根据这些情况写一篇比较性的文章——《试谈〈水浒传〉中……人物形象》。这样,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来举一反三,既加深了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得出以前所没有体会到的知识。

再者,语文课由于联系实际、深入生活,学生听了觉得无难点无知识,情绪松懈。教师若能结合教材和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联系古今中外和有关学科知识,出其不意地提几个新颖而有趣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就会立刻被激活,大脑很快就进入思维状态,有利于创新。

二、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创新

语文是文科,它跟理科不同。理科可能通过实验来促进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从亲临实践中去掌握、去思考、去创新。其实,大可不必为语文是文科不可能做实验而悲观失望,语文同样可以做“实验”,同样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可以进行人文科学的实验:譬如在讲授《孔乙己》中的“排”、《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三拳”时,尽管教师讲得很费力,学生对此仍是一知半解。这时我们可以做些实验,让学生拿九个硬币在座位上演示一下,充分感知孔乙己当时的心情,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并且对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了充分的认识,为自己在作文中运用比较法创造了新的方法和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家庭“小实验”,联系生活,通俗易懂,体会深刻,不论是对学生直觉的创造性思维还是分析后的创新能力的训练,都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在布置小实验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侧重对某一方面的创新训练提出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有的学生课后做“寻找面部表情”的实验,不但从别人那里知道了各种表情的面部特点,而且还从自己的对镜练习中知道“苦笑”与“大笑”的区别。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提高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还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做了孕优工作。

三、通过教学语言及情感帮助、鼓励学生创新

教师应该是艺术高超的演员,精神饱满、感情充沛、用词准确、语言流畅的语文教师,总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重和兴趣,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极创新,一些枯燥的内容,如语法,若教师恰当地采用形象的比喻、拟人、和谐的类比语言手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容易接受,不会轻易忘记,为创新奠定了知识基础。

在讲授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的教学过程中,我问学生:“并列短语和偏正短语如何区别?”学生初步具备了关于词性的知识,便回答:“并列短语是由名词加名词构成,而偏正短语则是由形容词加名词构成的。”我解释说:“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应根据定义进行理解:并列短语像两个势均力敌的王,谁也征服不了谁,大家只好共享江山,平起平坐。偏正短语像绿叶修饰红花,主要体现对象为红花,即正的部分,而绿叶则起到修饰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同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敢于创新,从而逐渐培养良好的创新品质。总之,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短语创新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健民短语》一则
2015年高考英语最可能考的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