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2013-02-01王琪
王 琪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28)
职业教育属于能力本位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职业教育实训质量的高低对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职业院校特色兴校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如何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和质量,降低实训消耗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职业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训条件不太完善 实训条件是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训教学要以必需的硬件建设为支撑。实训条件的完善是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随着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许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基本达到了“场所充足、设备齐全、设施先进”的要求。但也应看到,有些院校的“硬件”不管是场地,还是设备的数量和更新速度,还存在相当的差距,亟须完善。
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不到位 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但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管理较为松散,缺乏一整套关于实训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评价规范等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的管理全凭实训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经验。有些实训教学环节效果难以保证,至于实训质量,则只能依赖学生的自觉和悟性。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实训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 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训教师是具体的承载者和组织者,更是实训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实训教师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还应该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然而,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实训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老化,实践能力较弱,缺乏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难以完成相应的实训教学指导工作。尤其是近几年的新教师,尽管学历较高,但实践能力较弱,是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训教学方法滞后 近几年,尽管职业院校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总体上创新不够。一是知识和教学手段更新滞后,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实训课题设置不合理,课题设置单一,用这些训练课题进行实训教学,难以形成实际生产情境,学生只会有单纯做课题练习的感觉,而难以产生产品意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对学生职业情商的培养。三是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其要求不如理论教学严格,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没有把能力本位的考核思想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
实训教学消耗大,成本高 学生操作练习的课题不是产品零件,不具备实际使用价值,是纯消耗性实训,再加上工具、刀具的损耗,实训成本很高。经费紧张是很多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开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至关重要。特别是现在各院校大幅度增加实训项目和实训时间,材料的消耗更是大量增加,办学成本也相应提高。节约原材料、降低实训成本成为保证实训高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解决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路径与方法
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职业院校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技能、技艺和技术”;在实训教学中,要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管理中,要把握能力评价导向。其次,要改革课程设置。按照“能力本位”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并且确立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以技能为教学主线,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关系,以加强实训为重点。再次,要探求优化的实训教学模式。优化的实训教学模式,有利于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有利于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实训教学基础工程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的场所,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校内实训基地要加快硬件建设,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实训场所的规划设计上,要着重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特点,在实习场所的布置上要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和灵活性,还要重点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在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化实训教学外部环境。
引入企业文化,实行“7S”管理模式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要让学生牢固树立“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的学习理念,按照企业运作模式进行教学管理。实行“7S”管理模式(即对工作现场各种物品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提倡安全、节约)。实训教学管理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经费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努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要健全实训管理制度,保障日常运作规范顺畅,建立和完善各种岗位责任制,规范实训过程要求,建立实训教学主要工作流程,把实训教学课流程分为“实训开始前”、“实训开始时”、“实训过程中”、“实训结束时”、“实训结束后”五个教学环节,保证“7S”管理规范有序地实施。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一是要求教师应有明确的“双师型”意识,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的目标,而不是流于形式。二是对近年引进的高学历青年教师,要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三是立足校内,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实践,及时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四是完善教师聘用制度,从企业引进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严格实训教学的考核 实训教学要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做到理论实践合一、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使“教学做”融于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教学活动的组织由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是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获取者。实训项目要比较贴近企业实际。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实训课题应尽可能产品化,即实现课件形态和课件质量标准的产品化。在综合训练阶段,采用“生产产品课题化”模式,在生产企业中寻找部分合适的真实产品,将产品分解成若干个适宜教学的小课题,学生根据要求,逐一完成每个小课题训练,最终完成整个教学课题即整个产品的生产加工,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趣和产品生产意识。考核要从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出发,增强针对性。能力本位考核就是强调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学生能力操作结果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进行评价,尽量减少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对理论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实训成绩的评定应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实习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课题成绩、课堂提问、实习态度等方面的考核。
降低消耗,从源头抓起 一是寻求实习成品的实用性,某一工种实习时所加工的成品最好能被其他工种或学校其他部门使用。二是在设计课题时应考虑材料的延续性和工件尺寸的大小,尽可能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三是分阶段采用不同的实训材料,以节约实训原材料,降低实训成本。如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第一阶段数控车床上可用塑料棒加工,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可用胶木块加工;在实训第二阶段,可采用铝等可回收材料进行加工;在实训第三阶段,可采用钢材进行加工。合理的选用材料可大大降低成本(包括机床、材料、刀具成本等),提高安全系数及实训效率。四是加强管理,减少刀具的损耗,应配备刀具刃磨机对磨损的刀具进行修磨,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1]金泽龙.独具特色的实训教育方法路径与管理模型[J].成人教育,2008(4):35-36.
[2]庄健明.中职实训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39-41.
[3]单克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EB/OL].(2009-06-23).http://www.wzer.net/view.asp?sID=21220.
[4]何学坤,刘淑芬.突出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3).
[5]顾力平.职业院校“情境达标”式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5(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