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思考

2013-02-01谢颖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1期
关键词:高水平计算机信息技术

谢颖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思考

谢颖

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学 江苏苏州 215000

10.3969/j.issn.1671-489X.2013.01.103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和网络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种与计算机有关的新型技术一一亮相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不会使用计算机,不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将难以在当今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初中信息技术正是带领学生接触使用计算机、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的学科,承载着培养各方面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任,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所以怎么教、教什么正是当前最应该探索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年龄小,对计算机作用认识有限。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1 分析了解学生

由于学生不同的生活和教育背景,原有的计算机水平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第一步必须全面了解每个班,甚至每一个学生的当前计算机水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底考试或者问卷调查的方法,具体步骤:在期初,教师可以出一些试题,比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或者日常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一些简单的设置等,来分析当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另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接触使用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的认识有多少,等等。教师要认真分析搜集来的资料,做好学生记录,以便日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授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 分析本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是比较特殊的课程,具有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操作性强的特点。课前分析每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稍微复杂一些的知识点或操作,也要逐步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出方法。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要从以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发展到对学生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上来。

3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这样的一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对一些问题仍然是自己一步步讲、演示,学生一味模仿的老教学模式,大部分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以后碰到与教师讲得一样的操作,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稍有变化,不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对于以上各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呢?

3.1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主要是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这里的分组,就可以运用到上面提到的期初分析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资料。

1)教学目标分层。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编排各层次的教学内容,布置的操作练习也要分层次,让学得慢的学生能学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学到别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的变化,还要及时调整各个层次小组的学生,以便做到有针对性。

2)辅导分层。这点非常的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有些操作教师必须做适当的点拨。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对“高水平”的学生,主要是“提高”,扩大知识深度和广度,适当地加入一些实际操作,引导他们自己探索方法解决;对于“较高水平”的学生,辅导的重点则在于对课本要求掌握内容的“提高”,鼓励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对于“一般水平”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人数应该是最多的,辅导的目标是要求他们积极消化每堂课的内容,能够逐步放手去探索各个操作的知识点;对于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目标则要低一些,主要是注重基础,培养习惯,鼓励他们动手,敢于提问,跟上大家的步伐。

3)教学评价分层。教学评价不能以一张试卷或一次统一的操作来进行,必须针对不同的层次,做出不同的评价。以该层次的学生自己纵面水平进行比较,是否比期初有了进步,是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进步的学生要施以鼓励,特别的开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3.2 分组教学

第一步,将学生分组,每组5~6个人,可以根据期初分析学生的资料,尽量按照1名“高水平”学生,“较高水平”和“一般水平学生”3~4名,基础较差学生1名,将学生分组。并且将“高水平”学生选做组长,负责全组学生的学习,重点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

第二步,按组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小组,让学生分组去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学生要根把学习目标,独立地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搜集相差的资料,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分析讨论来探索学习内容。其间“高水平”的学生要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通过和“高水平”的学生的合作,完成自己的学习内容,遇到不会的多请教。

3.3 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别的学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自己薄弱的环节在哪里,只有自己最清楚了解。可以使用江苏洋思中学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里的“学”便是自学。可以每节课先由教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探究操作过程,最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总结学习内容或演示操作步骤。这样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现在中学生普遍对信息技术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也非常的高。然而,由于一些现实的原因,致使这门课程在学校里并不受人重视,甚至有部分人简单地把信息技术课和玩电脑划上了等号。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上课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并不好。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

1)教师要少讲多练,精讲精练,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际操作的课程,教学中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操作的老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对一些操作,可以通过精心的导入,提出要求,用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上机操作,自主探究。大部分都是基础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会,对于少部分“提高”的内容,做一些讲解和演示。

2)可以创设情境。有了计算机,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是有的时候单纯地学习一个计算机理论知识,是非常枯燥的。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把学生带入进去,当然这些情境要适合当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3)形象的举例。据研究,人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记忆更快,更持久。对应到这门课上来说,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套上生动形象的外衣,更容易被学生记忆和掌握。比如讲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存储与输出时,就可以把一台计算机比作一个人,人是通过五官来获得外界信息的,对应到计算机就是输入设备;获得的信息由大脑处理并存储,这里大脑处理信息相当于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存储信息就相当于是计算机的存储器;信息最后由嘴巴说出来或肢体表现出来,这就相当于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这样一讲,把一个枯燥的信息流程,形象地表达给学生听,既容易听懂又加强了记忆。

信息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教师应该及时吸取多方面的知识,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过去多年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探索出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的教育观和教学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给学生打基础、培养能力的阶段,教师要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共同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下一代人才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高水平计算机信息技术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