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对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2013-10-10刘栋
刘栋
迁安市扣庄乡西晒甲山完全小学 河北迁安 064400
1 根据年级不同,播放和教学相关的动画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画篇《喜羊羊和灰太狼》,学生都喜欢,经常看到他们谈论喜羊羊和灰太狼,眉飞色舞。数学教师能不能通过播放《喜羊羊和灰太狼》来引导学生呢?利用课余时间,笔者找来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让学生欣赏,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笔者想巧妙帮助差生,让差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这些学生做勤奋好学、乖巧机智的喜羊羊。
喜羊羊机智聪睿,善于随机应变,完全可以在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想一想喜羊羊是怎么解决问题的,多动一动脑筋,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笔者模拟喜羊羊的思考,给学生出题,顺着这个动画片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化解了很多数学的机械性的枯燥,课堂上出现了欢声笑语,消除了有的学生“谈数色变”的情况。
2 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快速激活课堂,提起学生精神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态度,并由此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或者教师尽心尽力却徒劳无功。那么,“趣”从何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教育家曹理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融中有乐,乐中促趣。“趣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彼此间相“搀扶”并存。
多媒体有声有色,非常适合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学习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学习情境的好坏,也就是说,学习情境是搞好学习成绩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新的知识的了解,都和学习情境与学习精神如影随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参与创作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顺利地开发数学方面的智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拥有高素质的数学的创造能力。关于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掌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通过学生的动手,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与验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生活和学习就相互关联了,学习就不至于枯燥。
3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且学会借助多媒体验证
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放课堂,互动学习,坚持做到“三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即:给予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氛围和情境,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给予时间和空间,引进竞争机制,激励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以后,先小组之内探讨,解决不了再上网查询、验证,以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因此,教师要灵活创设贴近生活的具有质疑性、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巧设“矛盾冲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俘获其心,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发问题欲望。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赞扬学生,对他们给予肯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提出疑问的习惯。千万别对学生泼冷水,这样就打击了他们的自主性,熄灭了他们追求知识的火焰。
4 利用多媒体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支持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处处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时时想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数学潜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课堂上,为学生打造的气氛其乐融融,让学生感觉到如沐春风;在教学中,把学生的双手、大脑、眼睛、嘴巴建立联系,充分调动,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创新。
在教师方面,教师渗入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每一课的学习内容都能够深入浅出,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都能够抓住重点,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观查问题,排除难点。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很高,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优秀的个体,每一个人都蕴含一种独特的学习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都对前途充满自信。
经过讨论,学生还想出许多方法,如:
5 理解数学的特点,抓住数学学习的规律
数学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学习规律,人类最基础的活动之一就是数学,比如说古人的结绳记事。至于对数学创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对数学思维活动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则是数学家的研究方向。作为人类数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对这种主要发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数学活动的特点进行心理学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建立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因此,数学学习应当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理解数学思维的特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规律进行探索,也是数学学习理论的重要课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6 生活与学习如影随形,将学习情境引入生活化
成功的一节数学课,离不开良好的情境引入,如前所述,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之介入学习中,在学生学习每个新知前,教师要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而且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提问:“你的生日是什么时间?今天是什么日期?小明同学10岁时,他才过了3个生日,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由说自己的生日和今天的日期导入新课,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诱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开始新课的学习。教师在这时进行新课教学,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数学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多做数学游戏,多利用视频动画,多给学生讲数学故事以增强兴趣;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使用、制作联想丰富的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参与,教给他们学会合作学习,让他们认识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