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浅析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利与弊

2013-02-01吴明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5期
关键词:西安事变课件多媒体

■吴明芳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合适的历史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有利于突破历史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历史教师要正确使用多媒体这把“双刃剑”,让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为我所用。

1 多媒体课具有独特的优势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被普遍使用。

1.1 创设合适的历史课堂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笔者始终深信,如果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感兴趣,那么他的这门课成绩肯定不会差。因为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有了兴趣,学习会更加愉快,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但是兴趣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情绪,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授沪教版八(下)的“抗日烽火”这一课时,利用“日本教科书事件”这一热点话题,结合日本教科书的漫画,给出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对侵略战争的认识:日本进行的不是侵略战争,而是“大东亚圣战”。日本教科书中表达着这样一种思想:日本造福了亚洲,是亚洲的恩人。这些观点与学生脑海中的固有观念形成了鲜明反差,引发学生的疑问或者愤慨,较好地完成了情境的创设。

又如在讲到“印第安文明”的时候,先播放一段关于印第安人的短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印第安人独特的魅力。结合短片内容提出问题:“你认为印地安人的独特之处在哪儿?”“美洲印第安人是世界三大人种中的哪一种?”随后介绍三大人种大概的生活区域,顺利过渡到探讨美洲印第安人的来源。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印第安人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因此每一位学生均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举手发言异常踊跃,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彻底调动起来。

1.2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

如讲授“西安事变”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笔者播放了电影《西安事变》中的5个片断: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蒋介石;2)宋美龄及蒋介石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围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蒋介石到南京。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蒋?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庆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是中国共产党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共产党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5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了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了难点问题。

1.3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表现力强,信息量大,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

2 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优势是极其突出的,在倡导现代化教育的今天,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给历史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也成为衡量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但是多媒体课件并非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作后盾,否则散发不出其应有的光芒。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成为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往往存在几个误区。

2.1 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成为教学的主体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种种独特优势,在实际备课过程中,历史教师往往会注重追求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不断完善,使得整个课件美轮美奂,而忽视对于教材本身的深入研究和挖掘,这是得不偿失的。课件形式的新颖华丽固然好,但是如果对充实课件的教学内容理解得不够好,那么整个多媒体课件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花瓶,绝对是一个失败的作品。因此,在历史备课过程中,应该始终发挥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挖掘教材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相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历史课很容易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课,多媒体课件成为历史课堂的主角,这是多媒体课件使用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多媒体完整的名称是多媒体辅助教学,顾名思义,它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辅助工具罢了,起的是辅助教学,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作用,目的是为了通过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更直观的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提供给学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再好,也不能取代学生和教师的地位,成为课堂主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学生。

2.2 课件量过大,弱化教学效果,影响课堂互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有些人会认为多媒体课件做得越详尽越好,完全不用注意控制课件的张数。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应该严格控制多媒体课件的张数,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尽量控制在20张左右。由于教师需要不断地操作电脑,来完成课件的切换,内容过多则会影响每一张内容的显示时间,进而造成学生记忆和理解的困难,更严重的则会使整堂课成为一堂多媒体的播放课。

同时,课件量过大,还会导致教学时间的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会压缩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的时间,结果在课堂的互动性方面显得不够。毋庸置疑,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是离不开师生以及生生互动的,课堂需要在互动中产生共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如此。不少真正有经验的教师就是在课堂交流互动中,对每一个学生的细腻观察后方知晓其掌握知识的真正状况的。

2.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于花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避免花哨,深信简简单单才是真,细节尤其应该注意。例如,笔者曾经听过一堂多媒体课,应该说课件制作得非常精致,内容也非常翔实,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即在教师提出问题后,问题旁就会出现一只动态的小动物在不停地走动,学生感觉非常新奇。笔者认为这个细节是失误的,因为那会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当时学生关注的并非是教师的问题,而是那只小动物吧。

3 结语

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为教师提供了一把教学的利器。然而,教师应该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伤了自己。要正确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教师就要苦修内功,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历史教师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开辟出一道独特的风景。只要勤于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西安事变课件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西安事变前后张学良与蒋介石的纷争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张学良谈『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前后的王以哲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