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3-02-01陈立静
陈立静
迁安市杨店子镇杨店子中心完全小学 河北迁安 064402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有点儿不认真,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只读不写,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更谈不上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了,领略不到作品的深刻内涵。到底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农村教学实际,本文谈一下如何利用图书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 为学生精选可读性强的书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阅读量。因此,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学生产生阅读驱动,主动完成阅读任务,提升阅读能力。兴趣是一切动力的来源。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必须精选作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图书供学生阅读,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贴近生活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如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精选《植物的咒语》《漫画》《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必读》《图说天下》系列丛书等。在精选图书的基础上,科学安排阅读进度,实现高效阅读,让每本图书都能发挥它的价值。
2 利用图书馆的课外阅读资源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量的要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靠课本上的资源是满足不了要求的。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地读到他们想读的书、刊。笔者在教室和楼道转角处为学生开设了“读书快乐吧”,在书吧上为学生推荐了优秀的报纸和杂志、经典的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比如《思维与智慧》《德育报》《小学生作文》《意林》《鲁滨孙漂流记》《告诉孩子你真棒》《海底两万里》以及童话、名著等系列作品。学生随手就可以拿到自己想读的书,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笔者还会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让学生养成读书随笔的好习惯。当然大量的阅读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少给学生布置简单重复的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3 创设阅读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语文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中必须时刻贯穿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深度阅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最便捷的阅读服务,实现高效阅读。为了让每个学生有书可读,为每本书找到读者,通过各种途径把图书宣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了解图书资源,通过宣传发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渴望,落实综合阅读、大阅读教学观。
3.1 建立“图书角”,实现时时处处有阅读
为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在教学楼入口处、楼层转角处设立“图书角”,将学生借阅率高的书、刊、报置于其上,学生在课间可以随意翻阅。每个教室也设置了“图书角”,方便学生借阅。还利用每周的阅读课时间,在年级或学校大型活动时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好书推荐给其他同学,学生利用晨读、午读时间进行阅览,学生的阅读感受也可以随时得到交流。
3.2 发挥看板、橱窗等宣传阵地作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宣传上,还通过看板、橱窗等途径向学生进行读书、影评等展示,尤其是通过开展“读书节”对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的发动和宣传,及时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读书事迹进行宣传表彰。学校每个学期都要评选“读书之星”。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改善了读书效果,全面落实了大阅读、综合阅读理念。
3.3 通过网络、报刊平台展示阅读成果,刺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平台的功能,校刊、校报、班刊的宣传阵地作用,及时上传或者刊载好的图书信息和作品,以新闻消息的方式把学校搞的读书活动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让全校师生和家长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读书活动,活跃了学生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方法是成功的基石,授人以“鱼”利有限,授人以“渔”益终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技巧指导,不论是纸质图书阅读,还是利用网络进行的电子阅读,都应对学生进行科学阅读的指导,避免盲目阅读,浪费阅读时间,影响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不同需求下运用合理的阅读方法,从而获得所需求的知识。教师应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工具书,了解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比如记叙文文体常识、修辞方法的运用、文章的结构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觉得阅读是件很轻松的事,有一定技巧可循,那么自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江南春》和《春雨的色彩》的教学时,可提示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明确它们的共同点:描写与春有关的作品。不同点:文体不同,描写的内容也不同,前者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好画卷,后者突出了春雨对农作物的好处。本节课还可以把《春雨的色彩》和《春风吹》等类似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教会学生抓住作品主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描绘活动中的景物,展开想象,通过比较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体验大阅读带给学生的益处,提高阅读感悟能力。
5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要及时圈点批注,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短句、典型事例,要随手摘录或写出心得。通过写笔记、摘录、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思和写的习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如在进行《快乐的节日》的教学时,先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我国民族节日活动盛大场景的视频。在播放视频时,教师配音做旁白:“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视频正在展示的是我国苗族的节日活动现场……”学生在欣赏这些快乐的民族节日时听得很认真,观察得很仔细。看完后,教师提示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节日活动,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请同学们把你的感想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几分钟后,学生很快写出了自己的所悟所感。其中,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感悟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感受到祖国母亲的和谐与伟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能洗涤学生的心灵,能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深入探索和挖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推行大阅读理念,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科学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淀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1]郭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2(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