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3-02-01商丽妍
商丽妍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24
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继发于手术操作形成的伤口中的感染。是外科病房中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其对患者的安全、卫生、经济的影响巨大,成为各个国家监管的重点[1]。通过监测和分析,发现有相当部分SSI 可以通过护理措施进行预防,从而减少其发生。因此,通过对我院5331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1~12 月期间我院开展了各类手术5331 例,根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诊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8 例,感染率为0.53%。其中骨科感染10 例,普外科感染7 例,胸科感染3 例,妇产科感染8 例。
1.2 危险因素
1.2.1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的年龄、营养状况、吸烟、肥胖、情绪变化、手术相关知识缺失等因素等都对手术部位的感染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一般状况,找出危险因素十分必要。
1.2.2 术前备皮 体表毛发作为一种创面感染的细菌来源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术前备皮的关键是术前必须清洁、洗澡,
清除暂居菌,减少常驻菌以降低SSI 的发生率。然而,术前备皮的方法不当往往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术前剃毛备皮破坏皮肤完整性造成肉眼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表皮组织损伤,这些损伤成为细菌进入人体内的门户,易导致SSI[2]。
1.2.3 围手术期高血糖 手术刺激可使机体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症。可刺激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抑制免疫系统,增加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大量研究表明,患有糖尿病的外科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上升。
1.2.4 围手术期低体温 围手术期低温是指患者的中心温度低于36℃,几乎所有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都会发生低温。低温降低了皮下组织的血流,减少了毛细血管在组织中的氧释放,造成局部组织缺氧,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能力,降低机体对SSI 的防御能力,从而增加了SSI 的风险[3]。
1.2.5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空气的纯净度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当空气中浮游菌总数达到700~1800cfu/m3时,SSI 显著增加,若降至小于180cfu/m3,则感染的危险性大大降低[4]。手术室内人员的走动、房门的开启、手术时污物的增加,都可能造成空气细菌总数的急剧增加。
1.2.6 手术人员着装及手术区铺单 术中手套破损可以增加切口污染的危险性,从而增加SSI。无菌手术衣及无菌铺单的目的是形成无菌屏障,防止工作人员以及患者非无菌区的细菌播散到切口或空气中,一旦,无菌手术衣及无菌铺单出现问题,都会增加SSI 的危险性。
1.2.7 手术时间延长 手术时间的延长会使手术创面细菌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机会的增加。
1.3 护理措施
1.3.1 患者自身准备 (1)改善营养状况。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贫血等不仅直接影响切口愈合外,还可使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5],因此,要积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适应手术打击。(2)积极治疗慢性基础疾病。(3)鼓励停止吸烟。教育患者择期手术前至少30d 应停止吸烟。(4)患者教育。每个患者术前都会出现情感反应和生理变化。包括对手术环境的不了解、担忧,对麻醉及预期后果的担心等。为缓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应根据各种手术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术前1d 手术室护士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和参与手术人员的组成,讲解手术的目的及相关知识,术前禁食的时间及更衣、皮肤准备等的重要性等[6]。
1.3.2 皮肤准备 (1)除非切口及手术区的毛发影响手术操作,术前不要去除毛发。(2)去除毛发,应在手术开始前即刻进行,最好使用电动推刀。(3)要求患者至少在手术前一日晚上使用抗菌剂洗澡。(4)皮肤消毒准备前,彻底清洁手术部位及周围区域。(5)术前皮肤准备涂擦消毒剂应从内向外呈同心圆状。范围应足够大以备延长切口或必要时做新切口或引流口之需。
1.3.3 严格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2010 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中提到要对血糖异常的患者,每日监测晨起空腹、三餐前空腹和三餐后2h 血糖。
1.3.4 围手术期患者保温 (1)预先保温。①接送手术患者途中,予以棉被保暖。②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体温,及时加盖盖毯。③术中根据手术体位,按需使用保温或加温设备等,使患者感觉温暖舒适。(2)术中体表加温。①术中定期测量患者的中心温度,对体温低于36.5℃的患者,加盖热空气压力被。②重大危重手术患者可加用循环水毯,使患者体温维持在相对正常和稳定的范围之内。(3)术中使用的液体加温。①术中冲洗液需加温:内镜手术用冲洗液需加温至37℃;开放性手术用冲洗液,需用温度计测试水温,确保为38~42℃。②术中输液、输血都需使用液体加温器,加温至37℃,以减少患者体内热量损失。(4)术后保温。①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内也应保持加温,转出麻醉复苏室之前,应保证中心体温在36℃以上。②患者在转入病房或ICU 后,应测量体温,对于温度低于36℃的患者应采取主动加温。(5)注意事项。①预先将保暖用品置于暖柜中,根据用途设置相应的暖柜温度:棉制品50℃,腔镜手术用冲洗液37℃,开放性手术用冲洗液37~45℃。②根据患者体形、体位,选用合适的保暖用品[7]。
1.3.5 手术室的环境管理 (1)手术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40%~60%。美国国家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2003 年推荐《健康照护设备环境感染控制临床指南》,针对手术室环境感染控制和通风设备要求手术室的空调应每小时有15 次的空气交换,手术房间气流采用水平层流设计,勿使用紫外线照明设备预防SSI。(2)建立健全手术室关于空气净化、卫生保洁以及参观的各项规章制度。①手术室内人员的活动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手术室门频繁开闭会增加微生物污染。因此,应该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关闭手术室门避免人员流动,减少不必要的手术间房门的开闭。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每台限制2~4 人[8]。②手术人员患上呼吸道感染,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及皮肤病时不准进入手术室。③每日术前30min 开启层流洁净系统,接台手术、两台手术之间间隔30min 后以洁净手术间空气。④每月定期对手术室空气及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并记录监测结果。⑤层流洁净系统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维护。⑥保洁工作:重点为日常清洁。日常卫生实行湿式清扫。每台手术前后对物表、地面进行清洁,术中被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表和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清洁的顺序:遵循从相对清洁到污染的原则,避免污染扩散。地面及物体表面被污染时,不能直接进行清理,采用“覆盖消毒”的措施,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min 以上)[9]。
1.3.6 完备手术人员着装及手术区铺单 手术中一旦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手套。当术中有手套破损高度危险性以及污染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应考虑戴两副手套。手术时间超过4h 时应更换手套。
1.3.7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配合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手术时间的长短。因此,有计划地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相关培训,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操作规程,了解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和特点,从而使手术配合更加熟练流畅,以缩短手术时间[10]。
2 结果
5331 例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者为28 例,感染率为0.53%。通过对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的放矢地实施护理对策,有效预防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率。
3 讨论
近年来,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引起各个医院的重视。通过对我院1 年间5331 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感染病例有28 例,达到了0.53%的百分比。产生手术感染主要由患者自身因素、术前备皮、手术室环境、手术时候着装以及手术时间的长短等几个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来预防,主要通过改善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前教育加强患者的防范意识;另外可以通过加强术前的护理措施以及加强患者自身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确保手术患者顺利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胡必杰,葛茂军,关素敏.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5.
[2] 梁静.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15.
[3] 邓敏.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2):73-75.
[4] 胡必杰,胡国庆,卢岩.医疗机构空气净化最佳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68.
[5] 王小芳.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63-664.
[6] 刘冬,庞永红.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9):2712-2713.
[7] 许方.手术后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6.
[8] 邬飞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3):57.
[9] 吴小蔚,董玉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2950-2951.
[10] 周淑霞,赵云,任祖学.手术室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的管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3):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