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现状调查研究:以宁夏海原县三所农村小学为例
2013-02-01姜璐张玲秦泗海
姜璐 张玲 秦泗海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银川 750001
作者:姜璐,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方向)2010级研究生;秦泗海,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方向)2011级研究生;张玲,宁夏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教授。
1 本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对教育信息化也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途径[1]。通过文献研究,笔者发现教育信息化包括硬件、软实力两方面:硬件包括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如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计算机等,而软实力通过教育部门、校长的领导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来体现。其中,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2]。
从2012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遴选区内信息化教育资源应用水平较高、应用实践经验较多的学校(海原县李旺中学、彭阳县第二小学、彭阳县第一小学、青铜峡市六中等10所学校)作为“试点校”,由多个“试点校”组成试验核心团队,搭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交流、学习平台,开展实践研究,与其他学校共享经验和资源。同时不断吸纳教育信息化条件成熟学校加入,计划到2014年完成试点学校到全区推广的进程[3]。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海原县的教师处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研究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及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的基本情况
2.1 调查对象
以海原县S小学、X小学、L小学三所农村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从中选取参加本次培训的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2.2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12日—11月16日。
2.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
2.4 调查内容及过程
本次调查的问卷包括:教师基本信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应用水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的满意度,对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等等。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9份,收回问卷有效率为98%。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1 学校信息化教学与办公情况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学校领导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非常重视,但是由于学校资金不足,硬件设施配备落后,教师与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率低。其中,西安中心小学由于学校建设校舍的原因,现在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教师没有相对集中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农村学校师生约600余人,而学校仅有14台计算机,硬件配置严重缺乏。
3.2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上述学校教师人均电脑拥有率为80%,但其利用率与上网率不到30%。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计算机出现故障无人修理,教师课时多,无空闲时间使用计算机。89%的教师还只具备信息技术初级水平,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只限于Word文字处理、Excel制作表格,PowerPoint,且上述软件只会简单的操作。由于农村教师编制少,教师流动性大,有经验的教师或者年轻教师在一个学校教学时间短;很多农村教师超额代课,一周20节课的教师不在少数,教师们备课时间少。
4 培训方案及培训结果分析
在培训前,笔者带领团队成员共同制定了培训手册,包括本次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课件、资料等,对本次培训进行充分的准备。本次培训目标为:1)解决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网页文字无法复制、不会下载课件等;2)多媒体素材采集,如音视频的截取、合并及音视频转码等;3)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如如何在PowerPoint中加入音视频、Flash动画及幻灯片动画设置等。本次培训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培训师的讲解,教师分组进行操作训练,相互交流遇到的问题,由培训师和信息技术强的教师帮助其他教师共同完成培训任务。
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100%的教师非常喜欢本次培训的内容及方式,95%的教师认为在本次培训中学习到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92%的教师对于本次培训的内容能完全掌握,78%的教师建议以后多一些这样的信息技术培训,91%的教师希望能参加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本次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85%的教师反映培训时间短;76%的教师希望培训师的人员数多增加几位,以便更好地对教师进行指导;87%的教师反映,由于教学的模式以黑板为主,培训所学的信息技术容易忘记。
5 关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
5.1 相关机构存在的问题
1)领导机构缺乏奖励、评估政策。经过调查,笔者发现,一方面,虽然教育局对学校参与培训的人员数目做了要求,但是领导机构没有对教师进行奖励,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教师家处农村地区,除了授课、带小孩外,还会下地务农,教师牺牲课余的时间去参加培训和学习,相关部门对教师没有奖励,这降低了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参加完培训后,教育局、学校没有对培训者进行评估,个别教师只是上交了学习心得等纸质的报告,没有和教学结合起来。笔者建议领导机构加大对教师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并制定评估政策,让教师真正掌握培训的内容。
2)培训的方式、内容需要完善。培训前对教师的需求进行分析非常必要,这样对制定培训计划、内容、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师需要注重培训的方式,不能只是一味讲解,需要让参与培训的教师带着不同的任务,有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同时,培训师需要耐心指导教师完成任务。笔者经过本次培训,通过让教师分组学习,由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担任组长,帮助其他教师学习的方式,高效、保质地完成了本次培训,教师反映良好。
5.2 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培训重视不够
1)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经过访谈,笔者发现78%的教师不知道或者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2%的教师以为会使用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高层次整合,还有91%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增加了备课负担,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为便捷等。这些认识使得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即便参与了培训,也没有与课堂结合起来,以致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2)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抵触心理。在海原县,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56%的教师在没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认为信息技术难,使用中没有人辅导;也有68%的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没有太大帮助,所以在平时授课中不太愿意使用计算机。笔者建议学校组织信息技术公开课,教师集中备课、研讨等,消除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抵触心理[4],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1]孙凤东,李怀龙.淮北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9):68-71.
[2]王永昌.提升软实力,走上快车道--绍兴中专校园信息化建设巡礼[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5):90.
[3]信息技术:宁夏教研工作平台[EB/OL].http://www.nxjy.cn/s_computergg/index.html.
[4]杨天龙.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