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尊严感: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
2013-02-01曾俊香周报春
曾俊香 周报春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11)
唤醒尊严感: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
曾俊香 周报春
(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广西 南宁 530011)
培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尊严是中职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在众多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中,中职生最注重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应从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尊严感的观点出发,探讨唤醒学生尊严感的基本方略。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尊严感培养
培养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是中职教育的一项基本工作。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中职生的理想愿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职学校围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价值观建设,做好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工作,唤醒学生的尊严感,使学生学会关心,笔者认为,这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很有必要。
唤醒中职生尊严感的重要性
(一)尊严是中职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
职业价值,即职业的意义或作用。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某种职业对人的作用、意义、价值的观点、看法和态度。中职生职业价值观,亦即中职生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的择业观,是指中职生在选择专业学习与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的价值取向。它是中职生的一般价值观在专业学习与工作选择上的体现;影响到学生选择什么职校和工作单位、对定向的职业和工作是否满意,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它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有关职业经验和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范畴。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两大作用:一是奠定职业人生的基础,引导职业人生的方向;二是提供精神动力,激发情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使之自觉行动。有学者认为,中职生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学生的职业选择,学生职业选择意味着学生生活方式的选择,学生选择了怎么样的生活方式就意味着学生拥有什么样的尊严与欢乐。在“职业价值世界”里,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工作,一方面,受职业价值的支配和调节,职业价值是学生专业学习与工作的动因;另一方面,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工作,又是为了创造职业价值、获得职业价值,所以,职业价值又是学生专业学习与工作的目的。中职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明确了职业价值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与工作中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不懈的奋斗,把学业与工作做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反之则不然。
尊严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人的奋斗动力,包括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生活的尊严。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和生活的尊严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是个体主观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可尊敬的客观的社会身份或地位。中职生选择专业学习、劳动与工作的目的和动因,是被学生意识到了的自身需要,是学生对于专业学习、劳动与工作的需要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学生所自觉追求的理想的价值目标。学生的全部激情、意向和活动过程,无不服从于这个经过选择了的职业价值目标。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他们所追求的职业价值目标、职业价值取向具有社会性、个性化、多元化、整全性和发展性的时代特征。而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是最有力、最基础的价值观,是学生职业价值观中最核心的要素或最基本的内容,它们在职业价值观建设中处于中心价值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根基、先导和内强动力的功能作用。
(二)中职生最注重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
在对2 191名中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调查中发现:(1)对“您赞成‘要吃要用,就要勤劳动’的说法吗?”82.7%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或部分赞成,13.4%表示一般,3.9%表示部分反对或强烈反对;(2)对 “劳动创造一切财富和生活的欢乐,它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的观点,80%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或部分赞成,15.9%表示一般,4.1%表示部分反对或强烈反对;(3)对“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点”这一观点,83.4%的学生表示非常赞成或部分赞成,11.1%表示一般,5.5%表示部分反对或强烈反对;(4)对“每个人都有学习、劳动或工作、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的观点,77.8%的学生表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18.4%表示一般,3.8%表示不太重要或很不重要。也就是说,在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智力刺激、利他主义、经济报酬、社会交往、同事关系、独立性、社会地位等十几项职业价值观中,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平均数值最高,等级次序排在第一。在众多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中,学生对“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这一中心价值观最为重视,他们对“尊重人的基本权利,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使每个人都有发展他们潜能的机会”以及“尊重和赞赏所有形式的劳动,承认他们对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对社会进步发展的贡献”极为关注。
在中职时期,学生最渴望人格的独立和尊严,最渴望他人的理解、尊重、信任和关爱,最渴望民主、平等和公平,以及享有公民权、劳动权。学生的尊严与欢乐,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劳动与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而现实的中职教育重组织价值,轻个人价值,重知识技能,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共性,轻个性,重学生近期就业,轻人生长远发展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还比较难以满足学生对“人的尊严和劳动的尊严”这一基本需要。
综上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尊严是中职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生长点和归宿,是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就在于唤醒学生的尊严感。唤醒学生的尊严感,使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爱他人,关心专业学习和劳动,就是中职学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唤醒中职生尊严感的基本方略
(一)切实培养学生做主人
尊严源于自主,因自主而自尊,由自尊而尊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身心发展的成熟,生命主体性、独立性、成人感等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中职生进入专业学习与工作选择或职业探索的关键时期。唤醒学生的尊严感,教师必须重视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培养学生做主人。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做快乐生活的主人,这是其一。其二,引导学生自主择业,自主规划职业生涯和制定学习计划,自觉行动锻炼,在劳力上劳心,在做中学,在做中问,在做中培养独立思考、手脑并用能力;在实验、实训、项岗实习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按操作规程办事,又不乏灵活性,注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做学习劳作的主人。其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学校或行业企业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通过校内外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培养民主、爱集体、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服务他人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做服务社会的主人。
(二)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
相当部分中职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在学习上经受过较多的挫折与失败,他们既有较强的自尊心,又有较大的自卑感。而作为职业价值的创造者、主体和本原,他们又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成果来表现和确证自己价值的。现代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教育使他们成人成才,能就业或创业,这不仅关系每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此,教师必须树立 “人生而平等,个个有才,人人成功”的理念,理解信任学生,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和优点,给予他们更多的积极评价和期待,培养其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看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专业学习与工作成果。
(三)尊重差异,彰显学生个性
人是通过自己的生命力、创造潜能、兴趣爱好和个性化表达与展现方式来应对一切,自觉生活的。学生的需要、智能优势和个性特点不同,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也不一样,中职教育就不应该成为加工“标准件”式的教育,而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应尊重学生各自独特的天赋、气质、秉性、趣味,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和心理需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彰显其个性特长。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而且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情感、职业智慧,要更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彰显其独特的个性和特长。
(四)教育学生学会负责任
责任是人的本质、人的灵魂,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是人格高下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社会秩序的基本内容。责任态度能够主宰人的命运,人就是依靠对责任的认知、把握、争取和实现来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承担责任尤其是承担职业责任是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一个人承担责任的需要能得到不断的满足和强化,他的尊严感就被激活、唤醒了。尊严意味着责任,能负责任者就有尊严与欢乐,不负责任者就没有尊严与欢乐。为此,中职学校必须按照社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育人目标,以行业企业精神和用人机制来教育引导学生,使之确立切实可行的职业理想,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在专业学习与工作中感受职业价值,正确认识、把握职业责任,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职业责任。
(五)提高学生劳作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选择中职学校学习,不只关心在校期间的切身利益,如自主独立性、人际交往、职业技术获得等,更关注毕业后的利益,如就业机会、实践创造能力、职业发展前景等。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果只能模仿操作,做些简单的体力活儿,不具有独立思考、创造精神、实际操作和继续学习能力,不能手脑并用做好更高水准的技术活儿,在职场竞争中就会成为失败者。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劳作创造力,就成为唤醒学生尊严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
[1]杨叔子.杨叔子文化素质教育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7-63.
[2]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1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亚太地区网络,等.学会做事: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M].余祖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5-33.
[4]叶澜.基因——“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第三辑[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2.
[5]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4.
[6]程东峰.责任伦理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69-371.
G710
A
1672-5727(2013)08-0059-02
曾俊香(1959—),男,广西武鸣人,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2011年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校企一体化模式下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养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1A04,主持人:曾俊香)
周报春(1974—),女,湖南隆回人,硕士,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