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13-02-01宋英娜
宋英娜
迁安市五重安乡小关初级小学 河北迁安 064406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教学中最直观、最形象的辅助工具,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它能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原理、定律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图形、动画等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觉数学原本也是这么简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合理运用这些教学手段,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网络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很受推崇,学生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进行情境设置和信息查询,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圆周率”的教学中,知识本身比较简单,教材设计也比较单一。可在这简单知识的背后,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发展史。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课后请同学们上网查找圆周率的起源、发展和意义等。学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好像这么简单的内容,不会有什么更广泛的意义吧?学生上网查询之后,才感觉到圆周率意义之大,深刻理解了它在现代科技发展和数学领域中的作用。笔者提示学生在学习时要多加注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这个概念较为简单,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于是笔者在讲课前先叫学生看教材。课上,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PPT课件,出示某公园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方向感,体会位置的含义。如针对示意图中的水族馆、餐饮部、厕所、水上乐园、猴山等位置,让学生到前边的讲台上来,在大屏幕上指出谁在谁的什么方位上。比如:水族馆在餐饮部的哪个方向?距离多远?学生通过图上的信息,回答出东偏北60°、离餐饮部50米的地方。教师还可以这样补充:水族馆在餐饮部北偏东30°、离餐饮部50米的地方。这样一来,灵活了学生的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方向和位置的说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非常有兴趣,学习效果极佳。
2 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图形的变换、线段的移动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还有的知识点需要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利用多媒体设备有效解决这一难点,利用图表功能、绘图功能等方式,直观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轻松解决教学重难点。
例如,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大脑构图能力较差,在进行“正比例、反比例”和“圆柱体和圆锥”等知识点的教学时,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把需要讲解的知识点利用白板调出来,用电磁笔直接拖动相关素材,就能绘制出相关图形或图像,绘制结果直观形象,生动说明了所要讲的数学概念、规律等。通过电子白板的应用,大大节约了绘图时间,提高绘图准确性,降低了绘图的难度。学生通过体验教师绘制的过程和图像生成的过程,深刻体会了有关概念或者规律的含义,对数学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再如,在讲解“体积”这一节的知识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不同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而为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做了铺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技能得到了提升,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挥,提高了思维能力。多媒体课件的科学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解决简单问题。
3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作用,综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存储的知识形式多样,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图片资源,或者是视频影像等形式。这些课程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六年级最后的“综合运用”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信息,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通过上网查询,自己探究设计方案,选择最佳的出行方式、购票技巧,学会对生活中的开支进行合理运算,了解如何节约资源、如何做好资源的开发等。通过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再如,在进行新授课的课堂小结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进行知识回顾与反馈,使学生通过这个环节教学能够对本节知识有个整体把握,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或者试卷讲评课时,可以利用实物展台把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或者是容易混淆的题目展示出来,进行对比教学,以提醒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4 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设置探究情境,实现探究式学习
实践探索常常与合作交流密不可分。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置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要求将学生就近分组或混合编组,做到保证学生在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层面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在活动前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责任;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小组长,每次侧重一个主题;学生讨论后,把结论总结出来,用实物展台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地把本组观点展示给学生。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提出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探索中来。
例如,通过PPT课件展示“6+6+8=?”,这是个很简单的连加运算问题,它的解题方法却有很多种。点击课件的页面,随机出现“6+6+8=12+8=20”“6+6+8=6×2+8=20”“6+(6+8)=6+14=20”等多种解法,那么,不同的学生就有可能选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所以在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课堂教学,为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科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作用,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赢,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