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合型综合医院的构建与评价
2013-02-01袁文清王冠军袁文红王爱民谢方瑜
袁文清 王冠军 袁文红 王爱民 谢方瑜 李 杨
青岛市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山东青岛 266011
在世界范围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每年导致全球3 4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人口的59%,全球疾病负担的46%,已经成为人类死亡以及残疾的最主要病因[1-3]。NCD已全面席卷全球,其中心血管病已成为首位致死病因。NCD负担不仅严重威胁民众健康,更可使中低收入国家深陷贫困泥潭。因此,近年国际社会对NCD防控给予高度重视。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慢性病及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为强化医疗机构的疾病控制职能和作用,对疾病的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促进居民健康,进一步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将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并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模式[2]。
1 方法和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树立“以患者为根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应对当前群众健康面临的疾病谱变化的巨大挑战,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社会化的进程,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型向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医疗预防保健型服务模式转化,主要目标为:健康促进与教育(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治(公卫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慢病防治);心理咨询与疾病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院前急救(应急救援)。
通过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示范机构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和各医疗岗位的公共卫生职责,建立各类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建立科室和医护人员可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机制,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开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2 具体做法与实施效果
2.1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工作部署,医院成立创建防治结合型医院领导小组,医院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设立疾病预防控制科,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职责,完善科室岗位工作规范和考核评估标准,协调相关部门核定科室和人员编制,核算服务成本,协调相关部门制定保障政策等。开展试点的同时,制定综合医院相关业务工作规范,对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收集、上报工作进展信息,对创建工作进行评估评价以及经验总结与推广等。全面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2.2 健康教育贯穿于诊疗及住院的全过程
2.2.1 建立慢病健康教育基地 制定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慢性病健康教育基地于2007年在本院正式成立并投入使用,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每周健康大讲堂》、《糖尿病系列活动》等,提高了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市民健康素质,极大地促进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促进广大居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行为指导,普及健康知识,增强广大干群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2.2.2 积极推进医院-社区模式的全程健康教育工作 成立健康教育资源管理中心,招募志愿者协助做好各项工作,制定志愿者工作职责,协助慢病的健康教育及健康教育资料的制作工作。门诊诊疗健康教育:根据科室需要,制作了各专业30多种慢病教育处方,采取多媒体健康教育,医生的健康指导,针对性地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用于患者就诊前、就诊过程中和就诊结束后普及健康教育,在医院走廊及内科门诊建立健康教育长廊,设立疾病预防篇、规范治疗篇、健康行为篇、心理调整篇,定期更换,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普及慢病健康教育知识。住院患者全程健康管理:每个病区都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常规及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课比赛:充实、完善和规范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医护人员学习和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必要的健康教育技能,树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大众健康服务的理念。建立专科慢病教育基地:门诊设置了专职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重点协助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医护合作,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每个月的2次大讲课面向广大市民,每个月的4次小讲课面向住院患者,每年举办“糖尿病自我管理周”,邀请广大市民参与,以互动的方式学习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每年为糖尿病患者举行“美食大赛”、“趣味运动会”、“户外行”等活动,让糖尿病患者正确饮食、正确运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医院开放日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日的义诊咨询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的防病能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活动:组织专家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健康教育讲座及精神心理卫生讲座。慢病防治专题进社区,心理卫生专题进机关,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专题进学校,使健康教育讲座直接受益人5 000多人次,为创建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校园活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3 构建网络化医院疾病防治管理体系
利用医院构建的电子信息网路“医卡通”系统,将健康处方与门诊处方融合,提供模板化的慢病防治和合理饮食专业知识,便于住院患者随时查阅和宣教,采取出院患者定期随访信息系统,定向监测患者,提高就医和医嘱的患者依从性,极大改变了患者的就医模式和医护人员的康复与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在医院各个科室(包括门诊和病房)设立疾病预防控制员,实施网络化管理,制定了疾病预防控制员工作职责及工作手册,并对疾控员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其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转变医务人员服务理念,把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健康行为指导视为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市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为市民健康服务,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社会责任。
“名医进社区”坐诊活动: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专家坐诊,为社区患者诊治,为社区培养人才;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讲座;社区医护人员基本医疗培训活动:为提高社区医生的诊治水平及健康教育能力,与区市镇三级卫生体系联合,开展六大系统慢病防治的系列培训;打造社区专业健康教育门诊:选择部分社区试点,来医院进修学习,医院派出专业人员为社区培养专职医护人员和系统的专病管理,建立患者社区与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规范慢病患者管理。
4 提高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协调,共筑防治体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制定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病防治工作规范,并负责牵头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定期效果评估。本院定期邀请专业机构人员为全院培训,提高传染病、慢性疾病等的防治水平,遇有突发事件,接受专业机构指导,共同做好各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专项培训,为放射科医技人员培训“在放射科检查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为安保人员培训“在医院内来往人员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抢救”等。
5 讨论与体会
根据世卫组织2008年的资料,全球5 700万例死亡中估计有3 600万例系NCD致死,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包括约900万未满60岁死亡者,而这些死亡案例有近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些NCD都与吸烟、酗酒、不健康的饮食和缺少锻炼等共同风险因素有关联。当前正值我国“医改”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中,公立医院公益性如何体现,如何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建立群众得到实惠、工作得到有效保障的长效机制是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功防控非典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立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文件,明确指出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慢性病及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强化医疗机构中疾病控制的职能和作用,对疾病的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促进居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1]。2007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在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肿瘤防治、慢病预防、心理卫生、口腔保健、紧急救护等5个市民健康教育基地,在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制定了一系列财政保障、价格保障、医疗保障长效机制,体现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体现预防保健服务价值,引导医疗机构“防治结合,两手都要硬”的工作取向。获得了卫生部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1~2020 年是我国防控慢性病流行关键期。如不实施有效的防控策略,40岁以上中国人罹患心血管病、糖尿病、慢阻肺及肺癌在未来10年将可能增加到目前的2~3倍。此外,约有一半慢性病负担发生在65岁以下的人群。慢性病不断增长的趋势对中国不利,意味着在未来数年,慢性病所导致的健康损失、伤残将显著增加,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将日益严重[3]。本院将创建防治结合型医院纳入医院改革重要内容,以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机构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公立医疗机构社会公益性,全面落实公共卫生职能,完善防治结合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并纳入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推动健康促进、公卫控制、慢病防治、康复服务和应急救援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落实。医院积极树立“以患者为根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向医疗预防保健型服务模式转化,将医院建成可预防疾病的健康促进与教育基地,在就诊前、中、后过程中开展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健康宣传、生活和行为干预、健康管理等服务,改善就医环境,建立与社区互动式的密切联系,为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的健康保健服务;同时强化医院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指导、心理咨询与疾病康复服务、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院前急救等公共卫生职责,将公共卫生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紧密结合,并融入到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工作职责明确、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的防治结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作为大型综合性医院,其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将防治结合有机地融入其中,使医护人员重视防与治相结合的重要性。作为医护人员有着预防疾病的有力条件:遵医性。对于社会大众更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是预防疾病、提高大众健康的主力军,是“治疗一个患者,干预一家人”的有力执行者。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综合性医院的力量是有限的,应该发挥综合性医院多学科的知识,搜集多种疾病发病率的能力等,与专业机构联合,培训和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做好防治结合。这样更有利于防治结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社区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普及,更符合我国目前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生存满意度。有效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
防治结合型医院的推行进一步丰富本院整体工作的内涵,强化医院对居民疾病的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同时,医院加强内部公共卫生知识全员培训,有计划地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促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规范健康处方内容,提高健康促进和干预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科建设,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强化日常工作管理,建立岗位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防治结合管理,提高疾病监测、健康促进、行为干预、康复保健等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作为综合医院,本院正逐步成为促进群众健康的阵地,极大地丰富了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的内涵。
6 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长效机制是防治结合型医院发展的保障,需要充分体现财政的积极支持和相关政策的落实;重视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共筑防治体系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应密切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之间的关系,实施防控结合,推动医院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防控能力的建设、健康教育及疾病早期干预等公共卫生职能也必须进一步强化[5];医院-社区-基层医疗防治工作是关键,构建区域性协同医疗防治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
防治结合型医院的设立,不仅提高了各级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方向,而且也给各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6-7],为大型综合医院的发展拓宽了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1]陈士敏.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财务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2003,18(4):58.
[2]我市开展创建防治结合型医疗卫生示范机构试点工作[OL].http://www.qingdao.gov.cn/n172/n8462546/n8484744/n8484772/23508617.html.
[3]宋平,张文远,陈理,等.大型综合医院行政和后勤质量评价与考核体系的构建[J].现代医院管理,2011,19(5):47.
[4]姚峥,刘力松,张青,等.综合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职能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25(1):58-60.
[5]徐石,石娜,金嵘,等.加强临床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教育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09,22(2):65.
[6]张爱华,肖婷婷,洪峰.医防结合培养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54-955.
[7]任庆惠,王卫,陈述,等.医院后勤管理与后勤队伍建设的思考[J].西南军医,2008,23(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