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2013-02-01曹文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曹文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曹文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女子高校承担着培养德才兼备、博学尚美、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的重任,如何将实践教学融入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探索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验,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探索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新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女大学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担负着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女性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社会生活呈现复杂多元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1.时代的发展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长久以来,高校教师在据守主阵地的同时,也把封闭的教学模式延续下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常常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甚至在心理上抵制、排斥。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致使理论教育显得苍白无力,缺乏魅力。在当今时代变革的大背景下,当代女大学生面临的价值冲突、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强烈和复杂。她们刻苦学习,渴望成才,但背负着就业歧视的压力;她们关心时事,关注社会,但情感脆弱,遇事缺乏理智;她们自立自强,追求自我,但又在传统与现代的角色定位中迷失。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不能回避她们所关心的最现实的问题,否则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女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从现实出发,从时代的变化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大环境,要求对女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进行改革。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环节。”①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障,确保不流于形式。”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自2005年以来,首都各高校都在积极贯彻中央部署,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有关教改活动不断推出。从目前看,增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就是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在女子高校,教育的对象是“有理想、有激情、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女大学生群体”。[1]她们成绩优异,充满智慧,既关注自身的发展又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引导女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各种问题、现象去关注、参与和探究,既可以增强她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她们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适应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是促进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环节。

3.对女性认知事物原则的认同,为女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是无性别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又有着明显的性别特征。目前,越来越多的女性问题学者认同女性认知事物时的感性原则。秦美珠认为:“感性原则是马克思的女性解放思想为人类行为提供的独特的价值观,它既是女性解放的要求,更是人类解放的要求,它是时代精神的要求,又将引领时代精神向前发展。”[2]由于女性情感丰富,心思细腻,在思维逻辑中更偏重感性,感性的发展就被当做一种认知原则。在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大多忽视女性敏感、细腻、感性大于理性的特点,重视理论讲解,呆板单调,使得学生对理论的认知停留在信息的表层,由于逻辑思辨能力较弱,不能真正地理解理论,更谈不上运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那么,在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承认、尊重这一心理原则,善于发掘和引导她们的感性体验,增加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就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容被她们从内心深处获得感知和认同。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过多的理论讲解会让女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听课易走神,思想开小差。而当教师为了解释理论穿插播放视频短片时,她们会目不转睛地观看,表现出浓厚的兴致。

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女大学生更是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由教师围绕热点问题布置选题,推荐阅读书目,以小组为单位阐述观点,由其他同学和教师参与评判,这种方式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她们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大量的鲜活资料和案例增加了女大学生的感性体验,在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中激发她们对理论学习的热情,课内实践教学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坚定的思想信念。

4.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为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的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3]毛泽东的表述告诫我们,人从实践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并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已有的认识。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女大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直接经验的关系问题。

与男大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辨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相比,女大学生更擅长于形象思维和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之外,开展社会实践教学,让女大学生走出校门,感知社会,不仅可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能使她们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血有肉的情感教育。

从2010年起,在中华女子学院党委的支持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的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先后带领学生到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北京牛栏山酒厂、北京燕京啤酒厂、北京现代汽车制造厂、顺义榆林村以及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新农村示范地——韩村河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出课堂,亲身感受的过程,学生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过的艰辛历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今天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满自豪,同时对城乡差距、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存在的不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通过了解当今中国国情,进一步增进了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二、构建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模式

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女子高校来讲,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实践教学与女子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围绕以下目标进行了探索。

1.课内实践教学,强调“四自”精神。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长克拉克·西利(Clark Seelye)曾指出:“大学教育不是使妇女适合于某种领域和职业,而是通过计划周密的手段开发她们所有的才能,从而使她们在任何职位上都可能成为更完美的女性。”[4]女子高校在当今时代承载着培养优秀女性人才的历史重任,女大学生的政治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了她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通过案例式教学列举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女政治家、女企业家、女科学家、女教育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学生意识到,在男权意识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是女性健康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5]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一些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今天,中国妇女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所作的贡献,了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铭记历史,展望未来。在课内实践的小组讨论环节,列举当今不利于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思潮,如“妇女回家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论点,让学生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增强“四自”精神的自觉意识。

2.在课外社会实践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树立博学尚美的成才观念。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不断扩招,为更多的女孩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由于生源不同,女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她们看问题的视角会有很大的不同。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来自基层和比较偏远的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这些客观因素限制了她们的视野,也造成了其思想观念的狭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走出去”,使她们在参观现代化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博物馆的过程中,打开视野,增长见闻;同时,认识自我,感知社会,树立正确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规划自己的成才之路。课外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知识竞赛则为女大学生提供了另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将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融会贯通,制成竞赛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激发了女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

3.在暑期社会实践教学中引导女大学生了解国情,锤炼思想,塑造品格。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6]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先后作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这一系列的农村调查为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依据。毛泽东最早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如果没有对中国社会特别是对中国农村深入细致的调查,是不可能写得那样实在、深刻和准确的。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只有深刻体察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才能理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女大学生更热衷于社会实践,她们渴望深入工厂,亲眼看看现代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崛起;愿意深入农村,了解中国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盼望走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寻革命志士为寻求民族独立和祖国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足迹。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思想的力量,增强对理论的深刻认识。[7]为此在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设计了一个很重要环节——暑期社会调查活动。

暑期社会实践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问卷调查、社区访谈、农村调研、博物馆参观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写成调研小论文。

三、几点思考

从目前来看,在女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更好地完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以下几个方面应给予关注。

1.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于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一般而言,是改造客观世界、实现客体价值的活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则是让学生在感知现实社会的过程中改造其主观世界,同时优化主体的能力和素质。[8]既然如此,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就应该强调学生本位,把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

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客体,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在所难免。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活动中有效互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必须打破陈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把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课堂为中心,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的课内实践教学;以社会为课堂,深入实际开展社会调查的课外实践教学。形成从理论讲授到与实践结合,再到理论升华的新的教学模式。[9]

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中更要关注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施教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以及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育内容回归现实。

2.实践教学要服务于理论教学,避免单纯追求形式的新颖、淡化理论的弊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抛弃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内实践教学方式的同时,必须处理好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生活和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在剖析现象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将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某类事件的关注上,发些议论而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只追求形式的新颖而淡化理论,会导致女大学生理论思维的幼稚化,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而不作深入的理性思考,进而影响到学生们理想信念的确立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选择什么样的理论作为自己的人生向导,对大学生成才是至关重要的。女大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群体中最年轻、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部分,她们的行为方式、价值选择会影响社会,并对整个女性群体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前,众多社会思潮涌动,西方文化垃圾浸染校园,女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同时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容易被错误的理论和思潮所吸引、迷惑,如果在她们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选择了错误的理论导向,那将是女性高等教育的失败。所以,在女子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警惕淡化理论的倾向。

3.在实践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则。目前来看,国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内容的选择主要是面向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遵循开展实践教学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方法的特殊性:一是要联系国内外实际,使女大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生命力,科学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理解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二是要联系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直面现实问题,澄清认识上的误区。针对女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教学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教育,通过参与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4.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领域,形成具有女院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它仍然局限在课程之内,而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只有将实践教学拓展到新的领域,才能促进女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现女子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比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专业特点使她们有更多的实习机会,深入社区或福利机构,开展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与学生直接面对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开展适当的调查和访谈,既完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任务,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女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学生把握好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如,参加校园服装节、歌咏比赛、为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当评委,指导人文知识竞赛等。再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必须有稳定的校外教学基地,目前中华女子学院已经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和北京市妇女儿童博物馆建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提供了保障。

5.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考核机制,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考试环节。开展实践教学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此相适应,考核方式也必须作出调整与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体现在考试中,就是突出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要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现出来,期末试卷加大开放试题的比重,增强学生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把实际问题同基础理论联系起来。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单独设课,纳入统一的教学管理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确定选题、明确任务、开展调研、完成论文,最后由指导教师给出评定的成绩,取得1学分的实践课成绩。

[1]魏青.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秦美珠.马克思视界中的感性原则与女性解放[J].理论界,2004,(4).

[3]毛泽东.实践论[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时德生.中美女性高等教育理念比较研究[J].高教研究,2006,(6).

[5]易银珍.贴近实际,突出特色,切实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

[6]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宿茹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系统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2).

[8]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7).

[9]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责任编辑:贾 春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AO Wen

Practice teach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Women’s colleges in Chin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well-rounded and capable female talents.As such, the question of how to integrate practice teaching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explore a new method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fr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represent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practice teaching

10.3969/j.issn.1007-3698.2013.05.020

:2012-11-01

G642

:A

:1007-3698(2013)05-0116-05

曹文,女,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100101

本文系中共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中华女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JSZ2012ZC77。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