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2013-02-01隋建峰
李 琼,隋建峰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重庆 400038)
随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许多医学院对原隶属于各个学科的教学实验室都进行了整合,成立了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以达到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1]。但纵观全国医学院校的教学实验中心,大多数都是实行“大中心”的管理模式,即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教学由各相关教研室教学骨干承担,而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则常被看作是普通的教辅人员,只是负责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和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很少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和参加国内外进修深造学习的机会,其自身素质长期无法得到提高,这将严重地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稳定性,对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长远发展和培养是十分不利[2]。我校教学实验中心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其管理和运行模式进行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提出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除了是中心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还是作为实验教改的积极参与者、协调者和组织者,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提高高校整体竞争实力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构建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是关键
在长期的实践工作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门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面向大三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前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3]。目前国内很多的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不同的综合实验课程[4],但真正由中心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来进行授课的综合实验课程几乎没有。所以,我们通过对该课程的运行模式、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有力的改革和探索,打破了以往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实验课前的准备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职能的传统,凸显实验技术人员的参与、协调和组织实验教改的能力,率先在我校建立以实验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牵头,独立承担一门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的主要授课任务。经过这样的改革,不但减少了基础医学实验内容的重复,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学本科生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而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平台大力促进和推动了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的建设和培养,提高了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我校的教学实验中心真正达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依托该独立课程的设置我们中心已建立起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技术水平过硬的专职实验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课程需要,邀请一批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的专家教授兼职,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管理和教学紧密协作的实验教学队伍。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教学保障过程中,中心与相关教研室通力合作,包括学术交流、实验教学的保障与协调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以达到“统管共用,资源共享,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
二、采用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师岗前培训
为了保证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采用多方式、多途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实施教师岗前培训:
1.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举办短期有针对性的学习班,使实验技术人员除掌握原来的学科知识外,还对其它相关学科的实验特点、实验方法和学科前沿有尽快的了解,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2.每周进行一次实验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文献学习,使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科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授课前实验技术人员要进行精心组织集体备课,反复预实验和试讲,并请资深教师和学校教学督导专家进行听课,对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提出意见。年轻的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参加学校每年为期近1月的教师资格培训,使他们迅速成长,尽快进入到实验教学的第一线。
3.按系统、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的送选培养实验技术人员,鼓励实验技术人员自学、在职读研博、在岗培训,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根据每年教学经费情况,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国内学术交流和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学习其他中心在教学和管理上的先进经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参与实验教学教材的编写,并积极申报各类级别的教学成果奖。
三、加大实验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我们注意实验教学人员层次结构的合理搭配,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目前中心有教授1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有8人,均在本科学历以上,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包括在读研究生3名)。但目前中心的实验技术队伍还远满足不了实验教改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将在现有人员的基础上,争取并引进中职教学系列或教辅系列干部1-2人,并引进文职人员(本科以上)4-5人,包括1名通晓电脑软硬件知识尤其是具有微机系统管理和网络维护经验的文职人员,以提高对机能和形态实验室的教学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保障水平。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提高学历层次。
四、鼓励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心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我们还突破传统对实验技术人员的限制,中心的实验技术人员利用选修课或第二课堂,开展的各种类型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研究,精读专业文献,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校内外的科研项目和学术研究交流,并加入到相关的课题组,积累科研经验,撰写SCI论文,积极参与基金课题的申报。通过这一系列的科研培训,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已有数篇科研论文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其中包括3篇SCI。
五、科学评估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
为了中心实验技术人员的长远发展,我们还建立了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将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实验教学与管理成果以及科研创新作为考核评聘的充要条件,通过个人自评、学员评议和领导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客观的评价实验技术人员的成绩,使考核结果实事求是的反映出实验技术人员的真实水平和工作绩效。首先是实验室管理,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实验器材的使用、保养、维修,实验室的开放和实验前的准备以及相关教学保障科室的满意度等方面。其次是教学方面,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通过学员对该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检查评分、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的情况以及有无高质量教学论文的发表和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等多方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评估。最后是科研方面,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参加科研培训的积极性,有无创新意识,SCI论文发表情况以及申请基金和课题的中标率等。这些评价结果将与实验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和福利待遇联系起来,调动了实验技术人员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现有实验室技术队伍的管理、教学和科技创新能力。
六、展 望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实验中心的主力军,中心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必将影响创新教育的效果。所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心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这既是实验室管理和服务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实验技术人员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通过这样的建设和培训,教学实验中心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军队培养出综合素质力强的新型医学人才。
[1]程 璐,刘树郁.综合性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的构建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99-101.
[2]王俊杰,刘芳娥,冀 勇.创建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525-528.
[3]李 琼,隋建峰.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内容和运行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7-58.
[4]李 燕,杨 旭,霍正浩,等.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