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上探究活动的英美文学教学探析
2013-01-31相云燕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实施的最佳途径就是网上探究活动。本文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入手,阐述了网上探究活动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施。可以看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对当前我国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英美文学教学
一、网上探究活动方案及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世界范围内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教学实践活动已经越来越普遍。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ernieDodge于1995年将该活动首次命名为网上探究活动(WebQuest),提出该活动是一种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习者与之发生互动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这种理论的提出,很快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加入这一队伍,不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充实完善这一计划。虽然现在网络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量友好而简单的对话界面在外语教学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网上探究活动与其它网络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而是给予学生一个可行性的任务,引导他们积极的思考,有目的的查阅检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师所给予的任务。
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现在教育界广为推崇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同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理论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探索自我发现的过程。这是一个积极体验的过程,是一种非程序式、非事先设定的活动,它促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去探索和建构语言的意义,从而建构对语言新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提倡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最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在网上探究活动方案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认知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二、网上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环节
网上探究活动的理论依据便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通过网上探究活动来得以实施的。活动各环节如下:
1、介绍背景。介绍背景主要对于即将进行的活动进行介绍,并对于其涉及的主题以及相关的领域做详细的介绍,使学生明确将要研究什么问题。
2、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主要是根据要研究的主题,对于学生明确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最终需要得出的研究成果,并介绍研究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的技能。
3、规划过程。这是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活动具体进行的研究路径,从而使其在探究路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任务。
4、推荐相关的网络资源,使学生直接进入与主题相关的资源,而不至于因为学生自己漫无目的的搜索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5、实施探究活动。学生集体协作或单独完成实施小组的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集体研究活动的主题,自主分工实施探究并最后提出探究成果。
6、对探究活动进行评估。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网上探究活动中,学习者在评估自身学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活动评价标准由教师启发学生参与制定,考察学生是否理解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学习所建构的意义。
三、英美文学教学目标内涵的认识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内容可包括:文学导论;英国文学概况;美国文学概况;文学批评。这一表述比较笼统,缺乏指导教学实践的层次感,但我们可以看出英美文学教学目标的基本框架。再结合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把英美文学课程的目标内涵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英美文学原著的阅读体验,这是一种基于感性认知的经验层次。它的重心是把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经典作品的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培养起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大量文学原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是英美文学的基础知识,这是一种基于理性认知的知识层次。它的重心是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史的发展概况和脉络,了解英美文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品和作家,从而获得英美文学的基本知识。三是英美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理论思辨的审美层次。它的重心是通过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介绍,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思辨能力。英美文学课程是一门素质培养课。学生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将使学生受益无穷。四是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和国民性格。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可的跨文化交流层次。它的重心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英美文学认识英美文化,进而胜任跨文化交际,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五是感悟人生、洞悉生命的意义,培养人文情怀,张扬人文主义精神,这是基于人文关怀和道德塑造的哲学层次。它的重心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传统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由于课时有限,上文学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在传统的文学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具备的优势,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鉴赏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与文化素养,达到英美文学的教学目标。
四、网上探究活动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把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引入英美文学教学能更好的把“教——学”过程扩展为“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专题研究”,引导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对某一个作家作品开展广泛而且有一定深度的探索,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了解形成这种文本的历史、哲学和社会背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独立思考,运用文学理论对于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并最终形成自己的具有创新性的思想。采用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术研究能力。对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当务之急,要求学生对某一专题开展综合性的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用最有效的手段完成学习任务。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这种活动的过程甚至比活动的结果更为重要。
在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目标这一方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网上探究活动与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之间高度契合,为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模式。可以把教材中的经典作家作品作为活动的主题,在原来的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开展网上探究活动。老师提前要求学生去读某部作品,网络的发展,让图书馆走入历史走入网络。现今网络服务已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项目。同学们可以透过远程的期刊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轻松地取得所需数据。
以美国文学史中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老师提前让学生阅读菲茨杰拉德简介及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课堂上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推荐给学生网络资源对于这一经典作品的主题,人物塑造,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语言和写作风格中的某一项进行网上探究活动,最后要求学生以课堂陈述或者书面文字的方式汇报探究活动的成果,从而对其进行评估。从而使学生在网上探究过程中深入的分析鉴赏这一经典力作,使学生在欣赏其优美语言的基础上,提高了科研能力,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五、结论
以上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以及网上探究活动,英美文学教学目标与网上探究活动的契合以及网上探究活动在英美文学中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网上探究活动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趋势,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在高校外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网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达到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Dodge,Bernie.SomeThoughtsaboutWebQuest.Http://edweb.sdsu.edu.
[2]戴炜栋.关于深化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1999(4)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源深.21世纪的复合型英语人才[J].外语界,2001(1)
作者简介:相云燕(1978-),硕士,山东省日照市人,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东方语言与翻译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