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经营的影响

2013-01-31张舒涵徐誉芮林婉心

关键词:代客衍生品市场化

张舒涵,徐誉芮,林婉心

(1.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风险管理部,北京 100031;2.中央财经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北京 102206)

不同于信贷业务等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国内商业银行做市及代客衍生产品业务经营主要在国内银行间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展,一直面临利率、汇率市场化(以下简称“市场化”)较为充分的市场环境。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不会使国内衍生产品业务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本质改变。但市场化引发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自身、企业及个人甚至政府机构)对市场波动方向和范围预期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带动国内市场避险需求上升,衍生产品业务的品种及规模会相应增加。这对国内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衍生产品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带来了机遇,同时对产品做市定价、新产品研发、风险管控、IT 系统支持、从业人员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发展现状

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年报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衍生产品业务规模较大。其中,中国银行的代客衍生产品业务截至2011年底合计18 194.39 亿元人民币,约是建设银行衍生产品业务总量9294.08 亿元的两倍;但从交易品种看,建设银行利率衍生工具的余额最多,达到7407.37 亿元人民币,高于其他三家银行;而以货币衍生工具比较,建设银行余额为四行最低。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比较可以看出,各家商业银行在开展衍生品业务上的策略不同,当然也有做市报价能力、风险偏好、营销能力、系统支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

表1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11年衍生产品余额情况 百万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开展衍生产品业务按照经营目的主要分为自营和做市代客两大类,而挂钩的基础指标主要是利率、汇率和黄金等贵金属。

1.自营类衍生产品

近年来,随着国内衍生产品交易市场不断完善,监管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自营衍生品类型不断丰富,交易量不断扩大,交易活跃程度不断提升,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人民币利率掉期、远期利率协议、外汇远期、外汇掉期、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黄金远期和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产品。以人民币利率掉期为例,综合各商业银行内部分析报告可知,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等国内主要做市银行自营人民币利率掉期的交易量合计近7000 亿元,各银行交易量主要集中在1000 亿~2000 亿元,交易量上的差异主要源于各行的交易策略和定价能力。

在各商业银行的自营衍生产品业务中,部分交易属于纯自营性质,即商业银行主动建立风险敞口,通过判断市场风险驱动因素走势获得收益或承担损失;部分交易用来对冲已有基础资产的信用或市场风险敞口;还有部分交易虽属自营性质,但交易目的是为管理和匹配自身本外币资产负债所做。

2.做市代客类衍生产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做市代客衍生品主要分为利率类衍生产品、汇率类衍生产品和贵金属类衍生产品。总体看,国内商业银行的做市代客交易结构相对简单,主要以远期、掉期、期权为工具,均是以国内客户的实需背景为基础开展,交易期限也相对较短,1年以下的交易占到80%以上。按照各行一般的管理规定,代客衍生产品一般需要完全平盘,原则上不保留市场风险敞口,所以关键风险只体现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二、影响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经营的因素分析——以建设银行为例

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入调研,笔者认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经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投资策略和业务发展策略的边界。金融危机以来,建设银行在经营自营、代客衍生产品业务方面积极调整了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提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坚持基于客户合理的避险需求、结构简单、客户和商业银行均能理解和把握”三条基本原则,开展相关衍生品业务。目前,除了部分存量复杂衍生品交易,建行开展的交易主要为结构简单、期限较短的远期、掉期业务,并有少量客户买入期权业务;同时,建行加大了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管控力度,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政策制度。所以建设银行衍生产品业务上的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在我国商业银行中较为谨慎,这决定了其代客衍生产品的业务规模、交易品种和市场份额。

2.交易及风险管控系统

交易及风险管控系统是否完备和成熟决定了商业银行衍生产品业务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的大小。在建设银行,代客汇率类衍生业务基本在银行内部实现了全流程直通式处理,交易系统和管理系统在国内同业属于领先水平,而部分自营衍生业务虽有部分落地的手工环节,但已基本能够实现交易进入系统进行管理,只有少量较为复杂的衍生产品业务缺少系统的支持,仅在系统中实现了一定的额度占用和估值功能,日常的风险监控和数据统计还要通过电子台账进行。所以,衍生产品交易的系统化程度会对商业银行衍生产品经营及风险管控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3.客户基础和银行客户经理专业能力

客户基础和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能力是决定商业银行代客衍生业务规模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看,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客户基础,客户也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或优质的中小企业,加之营业网点较多,代客汇率衍生业务的规模相对其他中小银行仍保持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和外资银行及部分国内股份制银行相比,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在衍生产品经营的专业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欠缺主动发现客户套保或避险需求和主动营销客户叙作衍生产品交易的知识和能力。

三、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经营的影响分析

1.对自营衍生品业务的影响

就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来讲,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对冲自身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利率、汇率风险的需求增加,如通过叙作利率掉期(IRS)或利率期货规避单笔债券投资、贷款业务或全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通过货币互换或外汇远期、期权来规避银行账户汇率风险,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规避信贷业务或债券投资发行体的信用风险。同时,因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息差空间逐渐收窄,商业银行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赢利压力上升,增加自营衍生品经营品种和规模、提高交易杠杆率以提高赢利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选择的路径,收益和风险如何平衡的抉择将更加重要。

就外部市场环境来讲,国内传统的利率、汇率管理工具已无法满足市场参与者对价格波动风险的全覆盖,金融创新加快将是大势所趋。市场上将推出很多对冲工具,自营衍生产品品种和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交易的流动性和市场参与者均会大幅增加。回顾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1975年10月推出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抵押凭证期货交易,金融创新的大门被打开,之后银行业大量运用利率衍生工具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掉期、利率期权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可以预期,对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对衍生产品的深度挖掘和广泛使用将是未来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的主要手段。

2.对做市代客衍生品业务的影响

一方面,为满足客户规避利率、汇率波动风险的需要,各商业银行将会扩大做市代客衍生产品的品种和规模以满足客户套期保值需要。以2012年4月16日汇改为例,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人民币汇率开始双向波动趋势,跨境资本呈现较明显的流出趋势。资本跨境流动和企业、个人对美元汇率走势预期的重新判断导致国内汇率、利率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区间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波动,商业银行做市代客衍生品业务的交易敞口管理、做市报价能力和平盘操作面临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企业一直在稳定的利率、汇率环境下经营的局面将被市场化打破,客户对资产进行多方面避险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对避险工具的选择将更为丰富,避险工具的复杂程度将大幅增加。这既给商业银行做市代客衍生品业务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对新产品开发、系统支持和产品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市场化会使衍生品交易估值产生较大波动,交易对手潜在亏损的放大会导致客户未覆盖交易损失和违约概率增加,衍生品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将更为重要。

四、应对市场化的业务发展策略及管控措施

(1)提高业务策略和风险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市场趋势和变动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利率、汇率市场化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进行规划,相关配套措施应有序开展。营销和交易部门应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加大新产品、新业务的研发力度,并辅以科学、符合商业银行实际的营销、投资和交易策略,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业务。风险管理部门应基于严谨的历史数据分析和风险计量体系,综合考虑业务的成本、收益、资本等因素,制定符合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具有前瞻性的风险政策。业务开展应本着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严守风险边界和底线,同时交易策略应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

(2)加快对产品业务系统的研发。衍生产品交易业务量大,环节多,链条长,市场化后的交易品种和交易量可能会成倍增加。目前,部分业务仍依赖手工台账进行操作和管理,不但交易效率低下,操作风险也较大。就国外先进经验看,衍生产品业务涉及的经办行、分行、总行间的交易审批和交易操作,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计量、监控和报告,合格金融质押品的收缴和管理,新产品的设计和审批等流程均主要由系统完成。所以,完备的衍生业务IT 系统是商业银行大力发展该项业务的基础,应加大系统建设中人力及资本的投入,以推动相关系统体系的及早建成。

(3)提高衍生产品的做市定价能力,加强对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衍生产品作为相对复杂的金融工具,交易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做市定价能力,市场风险和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和计量模型是否有效,是商业银行参与其中并获得收益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衍生品组合有效的动态调整、对冲及对押品、交易的存续期管理能力也是关键要素。从近几年的业务开展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人员独立的做市报价能力相对外资银行仍然较弱,在衍生产品计量模型和计量方法的应用上也有亟须提高的环节,这也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衍生产品交易采取相对保守交易策略的主要原因之一。

(4)继续完善业务流程,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亟须完善的流程包括:衍生业务新产品研发设计后的审批工作,风险管理嵌入流程及管理关口前移工作,对交易对手如何进行差别化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授权体系对部分特殊交易的审批工作,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工作的分工及精细化管理,合格金融质押品的管理和追缴工作等。另外,在IT 系统还未建成之前,应结合总、分行业务实际,继续研究代客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嵌入业务全流程工作,尽快明确总行前中台、一级分行前中台和经办行前中台的职责分工和端对端业务流程,既能有效管控风险,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5)培养、储备专业化的人才。利率、汇率市场化后,衍生产品业务的市场规模将不断增加,在衍生产品交易、交易风险模型应用和计量等方面有经验的专业化人才会成为稀缺资源,成为各个市场参与者竞相追逐的对象。商业银行应从现在起培养和储备相关人才,以面对未来相关业务领域的竞争。

[1]郑振龙.衍生产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郑振龙,张 雯.各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王志扬.城市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6):67-69.

猜你喜欢

代客衍生品市场化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涉外收支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祛魅金融衍生品
大健康催生眼健康衍生品市场的繁荣
衍生品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涉外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