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的相关临床研究

2013-01-31朱家庭吴友华徐宝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冠脉冠心病急性

陈 强 李 楠 黄 晨 朱家庭 吴友华 马 林 徐宝华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的相关临床研究

陈 强 李 楠 黄 晨 朱家庭 吴友华 马 林 徐宝华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及健康人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细胞介素 10(IL-10)水平的变化,同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7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不稳定型冠心病38例),同时选取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名我院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的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的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较UAP组升高(P<0.05)。结论ACS患者的NT-proBNP、hs-CRP、HCY、及IL-10浓度升高,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冠脉综合症;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10

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病理解剖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为基础。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及炎症反应能刺激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释放。本研究通过检测ACS患者血清中NT-proBNP、hs-CRP、HCY、及 IL-10的水平,探讨NT-proBNP、hs-CRP、HCY及IL-10与ACS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和急诊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18例,男66例,女5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2例,另选择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4名作为正常对照组。AMI组56例,年龄39~ 80岁,平均年龄(60.4±15.8)岁,冠脉造影检查:50%以上狭窄,心电图有ST段抬高表现和(或)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UAP)62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30±12.20)岁。对照组54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9.30 ±11.30)岁,均从健康体检者中抽取,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检查等结果排除冠心病者。

1.2 NT-proBNP、hs-CRP、HCY、及IL-10的检测所有入选对象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血。检测NT-proBNP、hs-CRP、HCY、及IL-10及其它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电解质、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等。

1.3 诊断标准AMI及UAP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的有关指南。

1.4 排除标准合并以下疾病者不作为本研究对象:周围血管及血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肿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生化指标(±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UAP比较,▲P<0.05

组别 NT-proBNP(pg/ml) Hs-CRP(mg/L) HCY(umol/L) IL-10(pg/ml) AMI 1825.60±196.32⋆ 5.32±2.56⋆ 37.62±13.58⋆ 22.36±5.82⋆UAP 642.05±256.78▲ 4.82±1.89 17.96±9.54▲ 16.86±4.98对照组 78.36±32.56 1.68±1.21 5.62±1.76 14.48±4.23

AMI组血清 NT-proBNP、hs-CRP、HCY 及IL-10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与对照组比较,AMI组、UAP组血清NT-proBNP、hs-CRP、HCY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 NT-proBNP、hs-CRP、HCY及IL-10升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 讨论

研究表明,LVEF值正常或接近正常的ACS患者,90%的患者血清NT-proBN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高[1],同时,由于NT-proBNP血浆半衰期长、浓度较高、个体差异小及体外稳定性高等优点,目前,血清NT-proBNP的浓度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ACS患者,NT-proBNP升高多伴有LVEF值下降、LVEDD增大。本研究发现,无论ACS还是UAP患者,NT-proBNP均高于对照组,且ACS组又高于UAP组,并且各组相应的LVEF值下降、LVEDD增大相关联,说明NT-proBNP的水平能反映LVEF值得高低及LVEDD的大小,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血浆BNP的水平越高,因此,BNP可以早期敏感的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同时能进一步反应ACS患者的早期危险程度,可在临床上推广。

CRP作为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在健康人血清中以微量形式存在,在炎症和组织损伤发生后 6~8h内浓度迅速升高,且几乎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在ACS患者中,CRP升高提示着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心脏事件高危险的病理基础。病理解剖已证实,坏死的心肌中有大量C反应蛋白和补体的沉积[2]。Anderson等[3]发现,CRP在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是正常人的两倍,在心肌梗死患者是正常人的 4倍,同时CRP也被认为是最重要及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4]。血清hs-CRP可检测CRP浓度的微量增高,而这种增高在冠心病的危险性的重要性上已经被证实[5]。本研究发现,AMI与UAP两组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故hs-CRP可以作为判断ACS患者病情的独立预测因子。

Hcy为一种含硫分子的氨基酸。血清 Hcy 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的关系是导致冠心病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其诱发冠心病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6]。本研究对CHD各组Hcy研究显示,CHD各组的Hcy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病情的加重。Hcy含量逐渐增高,说明Hcy水平和CHD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ACS患者血清hs-CRP/IL-10的比值的变化较对照组与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体内炎症反应与抗炎反应失衡的结果,导致最终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本研究显示,IL-10为冠状动脉粥样病变不稳定的标志之一,其水平越高,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局部炎性反应越强,因此,可以指导ACS患者的危险分层,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NT-proBNP、hs-CRP、HCY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NT-proBNP、hs-CRP、HCY及IL-10水平明显增高的患者,心功能损害的程度也明显加重,临床工作中,通过检测 NT-proBNP、hs-CRP、HCY及IL-10的水平,有助于识别高风险患者,通过对该人群的强化治疗,从而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1] James SK, Lindahl B, Siegballn A, et al.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other risk markers for the separate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and subsequ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una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Global Utilization of Strategies to Open Occluded arteries(GUSTO)-Ivsubstudy[J].Circulation, 2003,108:275-381.

[2] Lagrand WK, Niessen HW, Wolbink GJ, et al. C-reative protein colocalizes with complement in human hearts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1997,95:97-103.

[3] Anderson JL, Cartuist JF, Muhlestein JB, et al. Evalu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 inflammation marker, and infectious serology artery diseas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 1998:32-35.

[4] Volanakis JE. Human C-reactive protein: expressi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J]. Mol Immunol, 2009,38(23):189-196.

[5] Blake GJ, Ridker PM. 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inflamemastory risk markers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Jam Coll Cardiol, 2003, 41(1):37-42.

[6] 朱旭, 郑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Cys-C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8):1459-1460.

R446.1

A

1673-5846(2013)07-0312-02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辽宁大连 116000

猜你喜欢

冠脉冠心病急性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警惕冠心病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