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

2013-01-31唐诗华

中国轻工教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群体思想大学生

唐诗华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任务。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五个年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当代大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近年来,在高等学校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性行为,比如:集体罢课、静坐、非法游行、聚众斗殴、打砸哄闹等,它们已经成为严重影响高校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大隐患。新形势下,在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创新的进程中,探讨建立健全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针对突发事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对策,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内涵及原因

1.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基本内涵

突发事件,是指提前不可预见的、突然发生的,可能或已经造成严重危害,需要采取应急预案进行控制和处置的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类、管理失当类和社会事件类等。大学生群体事件具有突发事件的一般特征,同时特指发生在高校范围内或与大学生有密切联系的事件。从长期实践来看,它们是由特定的社会矛盾或热点问题引起,起初只是部分学生受到策动,而后参与范围越来越广,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涉及影响越来越大,并且他们通过一定组织方式聚集起来,准备实施或进行学生群体性行为。它们的表现形式包括:集体罢课、静坐、非法游行、聚众斗殴、打砸哄闹等。

大学生群体事件具有一些鲜明的特征。一是群体性。参与主体既有学生,也有教职工,参与人数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二是突发性。普遍情况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都是人们意料之外的。三是易被利用性。大学生民族尊严强、爱国热情高,容易被敌对分子煽动、利用。四是迅速扩散性。在网络信息通讯技术发达的条件下,传播速度惊人,许多不真实的言论会散布于网络。五是发展难以预测。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些大学生容易失去理智,致使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不考虑后果的行为,事件发展过程很难预料。

综上所述,大学生群体行为不仅会对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对校园良好的道德氛围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形成较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做好大学生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大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

新形势下,大学与社会的联系程度越来越紧密,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西方反华势力从未间断过对我国实行 “西化”、“分化”的图谋,企图渗透、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生历来是敌对势力想要拉拢、腐蚀、煽动的对象。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和就业方式中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心理压力大,特别是在毕业临近期间,负面情绪严重放大,加上学校教职员工不注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态度,极易造成校方和学生之间的误解。第三,随着新兴传播媒体的充分发展,信息交流形式愈发多样,信息交流速度提升,影响更加广泛,或真或假的信息在网络里随意、快速传播,而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容易冲动,易被利用做出非理智行为。第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也还存在问题,部分职能部门服务不到位,民主诉求渠道不畅通,而高校新校区大都建在郊区,校园及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周边治安环境复杂,这些都容易引起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发生。最后,群体从众心理作祟,左右了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很多非理性学生的参与为群体事件的发展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二、构建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的基本原则

大学生群体事件是由一些现实问题引发的,群体中绝大多数参与者提出的要求也有部分是合理的,只是提出的方式不合法。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预防和处置冲突事件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优势,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不动摇。

1.预防为主,处置为重

(1)预防为主,预防在先

警钟长鸣、增强预防意识,从点滴做起、消除隐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增强预防事件发生的意识,居安思危;同时,要把预防工作融入到对学生的具体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把控的能力。

(2)处置为重,处置在后

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非常复杂,处置中必须服从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的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注意加强现场组织指挥,妥善处理,并遵循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维护集体利益和师生利益,不能违反法律和政策规定;二是要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当机立断;三是要讲究工作方法,小心谨慎,避免冲突,防止激化矛盾。

2.内紧外松,教育疏导

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参与者主要是大学生,事件的发生、发展也是随着他们的思想而不断演变的,有思想变化的地方离不开教育,教育方向的把握是否正确,教育方式的应用是否恰当等这些都非常重要。而这些同样可以适用于构建预防和处置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工作机制中,无论在事件的“初动”还是“骚动”阶段,必须立足于内紧外松、教育疏导、转化瓦解这些基本原则,将其制止于“初动”、瓦解于“骚动”。

3.大胆果断,依法处置

当大学生群体事件被反动势力、敌对分子利用后,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将内部矛盾转化、升级成为恶性事件或违法犯罪行为时,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强大威慑力,大胆果断并依法进行处置,使他们认识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

三、大学生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群体事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建立预防和处置群体事件的工作机制非常必要,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它的实现路径。

1.管理机制

(1)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做好群体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前提,做到防患于未然。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安全方面的有关法律、政策和会议等精神,制定适合本校的各类防范性质的规章制度,比如:《校园突发事件紧急预案》、《学生宿舍安全制度》和《学校大型活动安全制度》等。同时,要加强大学生信访制度,设立学生信访办公室,认真对待学生信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2)信息沟通管理

通过有效沟通和正确引导,可以使大学生对社会、学校和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加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以学生骨干为主的队伍,健全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收集、识别和沟通平台。二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手机上网功能的应用,校园BBS、人人网、飞信、QQ等在大学生中广泛普及,搭建学生信息网络是群体事件的重要预警方式。三是要建立通畅、反应迅速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进行舆情披露,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权威信息发表渠道化解或弱化事件。

2.教育机制

(1)加强法律意识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把相关的法律法规带入课堂,引导大学生运用法律手段和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和辨别能力。

(2)加强警示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应适时地、不间断地开展各种警示教育,在实际学生工作中将教育寓于管理,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这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的。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群体事件越来越多,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育大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使他们更加乐观和宽容,更加理性和平和,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3.预防机制

(1)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系统

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为学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预防和处置大学生群体事件的工作目标之一。要在平时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开展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与评估,及时了解问题,并加强对涉及学生矛盾和纠纷的化解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发生冲突。另外,可以利用科技建立高度自动化的预警系统,这样不仅能节约预警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且能够缩短预警时间,提高预警效率。

(2)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方案

预案是突发事件预防机制的首要环节,也是争取工作主动权的重要环节,制定周密合理的预案,可以使学校的防范工作有的放矢、常备不懈。预警方案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修改与完善的过程,需要多方调研、广泛论证和集思广益,具有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

(3)加强预案的掌握和演练

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们应熟知预警方案,至少能够了解预警系统和预警步骤。保卫部(处)或宣传部应定期举办有关安全防护常识和应急管理知识的讲座,对大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络、展览等途径进行应急知识的传播。

预案的演练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演练过程中应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对现场组织(人员、分工、职责、权限等)、物资设备(通讯、宣传、救护、网络等)和方案措施等各方面进行检测,并反馈演练结果。

4.处置机制

(1)快速应对,制止于初动

在事件发生初期,要做到获取信息快、组织力量快、赶赴现场快,在事件未恶化前,将其消除或控制在初动阶段,把危害缩小到最低范围。

(2)讲究策略,瓦解于骚动

骚动阶段参与者容易冲动,现场的发展势态变化迅速。事件中,要讲究策略,现场处置能力很重要。一是全体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统一思想,统一步调。二是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尊重客观实际。三是不能无原则妥协,应耐心细致地讲道理,适度采取措施。四是宜疏不宜堵,谨慎处理大学生群体在集会、游行中提出的具有爱国性质的要求。

(3)增强事后曝光,进行依法处理

群体事件的参与者往往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因此,我们应加强对事件的曝光,使事件参与者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矛盾基本缓和时,应充分做好事件参与者的思想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严肃处理。

[1]杨启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诱因及干预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6).

[2]濮天伟.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对策[J].人民论坛,2010(29).

[3]申旭光,胡尊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8).

猜你喜欢

群体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