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在ICU呼吸机使用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2013-01-31张秋琴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11期
关键词:生理呼吸机病房

张秋琴

(龙游县人民医院,浙江 衢州 324400)

ICU(重症监护病房)是集中治疗、监护及护理危重症患者的病房[1]。呼吸机辅助通气需要切开气管或气管插管,致使患者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2]。舒适护理(comfort care)是一种整体的、人性化的、创造性的、个体化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魂上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者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3]。本文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舒适护理的100例呼吸机使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舒适护理在ICU呼吸机使用患者中的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入住我院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42.7±3.2)岁。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所有患者都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意识均清醒,且两组在年龄、性别、神智、文化程度分布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ICU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实施ICU常规护理措施外还采用有效的舒适护理,即给予生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睡眠舒适护理和心理舒适护理等几方面的措施,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生理舒适护理:对于经口插管的患者,调整呼吸机高度以及胶布和寸带的松紧度,尽量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保持患者口部皮肤干燥清洁,适当给予吸痰。护理人员可定时将湿纱布覆盖在患者口唇上,以减轻干燥。对患者给予气垫床,每隔2h帮助患者进行翻身和拍背,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适当地按摩。

2.环境舒适护理:保证病房内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保证人工气道的湿化温度为36℃ +。尽量保证单独病房,将各种仪器产生的噪音降到最低,保证安静的环境。鼓励患者家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以保证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去配合治疗。

3.睡眠舒适护理:医护人员夜间应适当将灯光调暗,尽量减少噪音来源,为患者创造和谐、静谧的睡眠环境,睡前用温水给患者洗脚、擦身。合理安排夜间护理治疗时间,对于部分失眠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止痛或镇静干预措施,帮助患者保证睡眠质量。

4.心理舒适护理:ICU为重症病房,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出现恐慌、忧虑、心烦意乱等不良状态。护士在实施护理时应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并积极使用各种非语言交流技巧,帮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护理效果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来评价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状况,并观察其睡眠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睡眠质量评估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观体验。

(三)资料分析。

二、结 果

(一)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中抑郁、焦虑和恐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64.0%、60.0%、80.0%,而观察组中的比例分别为20.0%、24.0%、30.0%,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价。

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均有所好转,对照组中睡眠好的患者比例由24.0%上升到38.0%,提高了 14.0%;观察组中睡眠好的患者比例由26.0% 上升到 70.0% ,提高了 44.0% 。

(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ICU患者均有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管粘膜损伤以及气囊漏气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0%,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 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又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因此极易产生一系列的不适感,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引起:(1)生理因素: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日常生活无法自理,留置管道多,身体常多处于疼痛、呼吸不畅等不舒适的状态,患者极易产生烦躁、抑郁、焦虑不安和恐惧等负性情绪。(2)心理因素:患者病情重,无法与家属和护士进行有效的交流,治疗花费高,因此常处于担忧和焦虑的不良状态。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做好ICU基础综合护理工作,还应从各个方面帮助患者重新获得生理及心理等各方面的愉悦感、满足感及舒适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疾病的治疗[4]。给予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全面护理干预,使其达到愉快的最佳状态,或减少其不舒适的感受,真正使其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让患者身心处于治疗的最好状态,改变其被动状态,使其积极接受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ICU呼吸机使用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后,和常规护理相比,使患者产生了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明显改善,情绪状况有所好转,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目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舒适护理理念,顺应了整体护理的发展,值得推广。

[1]何文菊.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45-646.

[2]刘军艳.舒适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5):85-88.

[3]王朝燕.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7(4):21-22.

[4]李艳艳.舒适护理在中低位直肠癌外翻肛门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51-152.

猜你喜欢

生理呼吸机病房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换病房
病房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