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过程中培养情感与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013-01-31郜润清

中学语文 2013年3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意志教育者

郜润清

教育,不是实现功利目标的手段,乃是为实现人类的幸福搭建阶梯;教育,不是把真理教给学生,而是养成他们追求真理的品格。当他们把追求真理当做成长的动力,那他就真正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和成功的可能。把谋求个体的幸福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幸福快乐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标志,再加以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就会朝着我们所希望的目标发展,他会成为这个社会合格的一员。这就如我们春天撒下种子,给以关心和养护,到了秋天,就自然会获得收成一样。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做些什么呢?

首先,培养独立意志,健全人格

独立意志是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有决心和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的性格中有先天因素的差异,也有后天形成的差异;有性格类型的差异,也有表现方式的差异。而独立意志是可以存在于所有人身上的人格特征,而且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它主要是靠后天的培养。

做父母或老师的,总是认为自己才是真正关心孩子成长的人,而且也只有自己的关心才是明智的、合理的。其实,最关心孩子的是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怎样才最快乐,才更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他确实没有成人的社会经验,但他有学习的本能,有生长的力量,有自我矫正的能力,有勃勃的生机。在成长的过程中,错误并不总是有害的,那正是成长的代价和动力,是成长必须要经历的步骤。青少年时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不是致命的,如果说还不致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就该让他们在跌倒以后学着自己站起来。当他为自己的独立进行斗争、与大人的意志有所冲突时,他就是在学习自觉地为自己的决定、行为负责。这时,他的“不听话”也许只是少穿了一件衣服、考砸了一次试,结果是得了一次感冒、挨了一顿批评,但这样的错误造成的后果微不足道,而他从中得到的收获则无法去估量。他会客观地分析自己有没有错,错在哪里,如何纠正自己以后的行为,等等。从中他就学会了很多东西。假如我们因为怕孩子犯错而禁止他的行为或不允许他自己做决定,他的错误率是降低了,但同时,成功率也相应地降低了。哪一个孩子在学走路时不是摔了无数跤?哪一个孩子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不是咬字不清、语无伦次?但没有这些失败或错误,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说孩子失败得起,因为失败或错误对他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时他的责任就是成长,他主要是对自己负责,还无须对社会、对他人负责,错误就是成长本身。但当他成人,必须自己做决定并肩负起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时,他就要尽力避免错误。可以这么说,小时候犯错越多,长大了犯错的可能就越少。所以,不怕孩子犯错,不怕他失败,他的错误或失败只对他本人有意义,让他为自己做主,让他自主地成长,让他在小的时候就经受些风雨以增强抵抗力、磨炼意志,他会长得更结实、健康。

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和家长希望孩子们飞得高,飞得远,可是如果没有在起始阶段训练好他们独立飞翔的本领,更没有奠定好飞翔的素质,我们的愿望能那么轻易实现吗?我们的愿望再美再强烈,孩子如果没有独立意志,我们的风筝线再长,他们也不敢飞出去;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我们的风筝再结实,也不会经得住浮尘和风雨的冲击……所以,独立意志和健全人格,是孩子们飞翔的辅翼。

其次,学会爱人,用心感恩

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学生的心,使他们都沐浴在爱的阳光里,让他们享受着情感的滋润。给学生以爱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爱意的融合,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过分宠爱、娇惯,使他们大多缺少爱心,即使对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不懂得爱,他们根本不能理解父母生活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有部分学生甚至从心理上抵制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爱”,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学习,这种做法很有必要的。

旧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册有篇课文是史铁生的 《我与地坛》。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两部分,第二部分是写母亲的,这一部分写得最为感人。文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双腿残废后与母亲在一起的一段生活经历。开始,作者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刻想着自己的不幸的命运——十九岁的时候突然双腿残废;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文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岁呀!”作者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那种失去了才明白当初的拥有是多么的珍贵,现在即使想拥有也已经晚了的、作者把那种痛悔不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特别感人。所以,在讲到这段时,我就让学生们对照自己现在的生活,思考:在生活中该不该体谅父母,该不该珍惜现在拥有的爱,该不该好好学习?接下来,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播放歌曲《白发亲娘》,同时我观察学生的表情变化。我发现,好多学生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想,这节课“爱的教育”效果如何,该是不言而喻了。

而这些健康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又该如何去培养呢?

我们总希望能从哪本书中找到一种现成的方法,教给我们怎样教育孩子。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适合于他用的未必适合你用。方法是重要的,但方法不是学来的,而是悟来的。别人的方法可以给你以启发、给你以提示,但你不可能照搬。特级教师是令人羡慕的,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也能达到特级教师那样的效果。于是观摩教学,特级教师的详细教案也出版了,你可以按照特级教师的教案亦步亦趋地学样,但终于是没有学好,达不到特级教师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说明在具体的方法之外,还有一种内在的东西在起作用,而这种东西是学不来的。

那么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综合水平,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又云: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世上没有哪一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通用的,是万能的。如果说有,那就是教育者(父母、教师)的人格影响,教育者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操守、行为无声而形象地为孩子树立了一个榜样。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想不出来是有什么方法的,但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得到了最深刻的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高明的教育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教育,也就是使受教育者不觉得这是在教育我,但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人格的影响就是这样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的任务。我们教育者不能单纯地施加“教”,更不能一厢情愿热情满满地期望孩子“学”。古人云“教学相长”,也就是说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我在教你,同时也从你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该如此。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就要轻松许多了。

对教师,我们常常说:要教给学生一碗水,你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个老师,先做好“储水”的准备,然后从此就可以“为人师表”了。但现在看来,这已经远远不够了。不要说孩子并不仅仅接受你那一碗水,就是你那一桶水,也是很容易就被蒸发干了。教师职业是最有创造性的职业,因为他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他面对的是有着无限丰富性和不稳定性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老师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对待他们,而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对老师的能力、学识、修养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时常给自己充充电,这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对社会来说是一种适应发展的需求。当老师的人格对学生形成影响时,学生也在影响着、塑造着老师。所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其实是互相教育、共同成长的关系。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用爱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爱心的。”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者,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富有爱心、富有才华的老师,尽我们所能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情感,把教学真正做到实处,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心灵的对话,爱的沟通,人格的互动。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意志教育者
品读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About the bug of the theory of evolution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