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黄在临床应用中的新功效
2013-01-31王艳
王 艳
(吉林省大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大安 130051)
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合称,是一种中药材的名称,中药大黄具有攻积滞、泻火、清湿热、解毒、祛瘀等功效。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材应用到了临床疾病治疗当中,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1]。当前,临床上主要应用大黄治疗积滞便秘、血热、热度疮疡、瘀血诸证、湿热痢疾等,效果较为显著。现在对临床研究的中药大黄的新功效进行回顾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大黄的功效进行分析,并从中分析大黄的新功效。
1.2 方法
1.2.1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主要是由于蛔虫聚结成团,由此导致肠管出现机械性堵塞,在非肿瘤性堵塞肠梗阻疾病中发病率占据首位,大多数属于单纯性部分肠梗阻。此种疾病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疾病,临床表现以腹痛、便秘、呕吐胆汁等为主,对于此种疾病治疗,基本处方为:麻油100g,花椒10g,大黄20g,将花椒放置在油中,加温到沸腾,然后放入大黄,放凉后去渣,分两次服用[2]。
1.2.2 肠胀气 胃肠胀气主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道不通畅或者是梗阻在胃肠道的气体不能够随着胃肠蠕动排出体外,气体聚集在胃肠道内所致。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对于此种疾病治疗,主要将大黄研成细末,加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然后敷在两侧的涌泉穴上,每次2小时,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敷2~3次,通常情况下,在敷药后的1个小时会出现肠腔蠕动的感觉及肛门排气,腹胀情况自觉减轻,同时伴有肠鸣音。
1.2.3 急性胰腺炎 此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胰管阻塞,胰管内压突然增高,而且胰腺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约有一半的患者还伴有胆道疾病,病变较为严重,容易产生休克,而且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由此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制约。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选取生大黄30~45g,分1~3次轻煎,代替茶饮用,如果患者伴有便秘,用开水煎3~5分钟便可以服用,如果患者出现便稀或者是在服药后出现小泻的患者,则要煎15~20分钟,持续服用2~3天,腹痛减轻后可以减少剂量,每天15g,直到痊愈[3]。
1.2.4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属于胆囊的急性化脓性反应,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引起此种疾病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胀、纳差、发冷、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等,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方法,对于不能够采用手术治疗的可以采用大黄进行治疗,选取30~60g的大黄,用水煎熬,1~2个小时服用1次,指导排便5~6次,患者的腹痛减轻后,逐渐的减少剂量。
胆石症是在世界范围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主要是由于胆管或者胆囊产生胆石而引发腹痛、黄疸、发烧等症状,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在初级治疗阶段,每次服用金胆片8片,每天3次,持续服用5天,症状缓解后改服生大黄煎液,首次服用500ml,其中含生药20g,第二次服用300ml,含生药10g,每天1次,持续服用5次。
胆道出血主要是由于肝胆疾病、创伤、手术或者全身性因素所导致的肝内、外胆道系统大量出血所致,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反复出血、黄疸、失血性休克等,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对于此种疾病,对于疾病较轻的患者,采用大黄20~30g,每天1~2剂,用水煎5分钟后服用,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采用制大黄,首次剂量为20~30g,以后每次剂量为10~15g,每天隔6小时服用一剂,同时给予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4]。
2 讨论
随着临床上对于中药大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疗效也越来越显著,而且新的疗效也越来越多,对于促进患者病情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当充分分析大黄的用途及不良反应,以确保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改善。
[1]訾瑛.大黄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况[J].哈尔滨医药,2011,84(02):98-99.
[2]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51(16):66-67.
[3]张丹丹.大黄的临床药理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8(17):44-45.
[4]魏从师,冯晶,王玮.浅谈大黄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1,62(1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