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综述
2013-01-31宁博涵
宁博涵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综述
宁博涵
(新疆师范大学 文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边塞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在唐代边塞诗整体研究所占比重较小,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语音研究主要表现为用韵特点、节奏和双声叠韵的研究;词汇研究集中于对具体地名的考证和对词汇所体现的意象的分析;修辞研究则专注于辞格和风格研究。本文通过对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现状的综述,以期为唐代边塞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唐代边塞诗;语言;综述①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唐代边塞诗不仅是边塞诗本身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古代诗歌苑囿中的大宗。从上世纪开始,对其研究已经累积了大量的成果。笔者在知网上查询的以唐代边塞诗为主题进行研究的的论文总计858篇,而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唐代边塞诗的论文只有62篇,仅占总数的7%。目前对唐代边塞诗的语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词汇和修辞研究三个方面。
一、唐代边塞诗语音研究成果
从语音角度研究唐代边塞诗的论文总数有47篇,占总数的65%,是边塞诗语言研究成果最集中的部分。语音研究包括了用韵、节奏、双声叠韵三个部分。
(一)唐代边塞诗用韵研究
唐边塞诗用韵的研究,论文为30篇,占语音研究的63.8%。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诗人创作的用韵特点,不同诗歌体式所表现出来的韵律特点和用韵考证。
诗人创作的用韵特点主要指诗人在诗歌用韵方面因各自的偏好而形成的用韵特征。如朱易安的《韵律和意象组合——李白诗歌形态论》,讲述李白的用韵特征为频繁地使用转韵,原因是诗人本身情绪变化的需要和诗歌意象组合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同的韵可以反映不同的情感,经常使用的某些韵形成了李白诗歌的个性特征。吴宗渊《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则通过对诗作的具体赏析说明岑参在边塞诗创作中勤于换韵,韵脚密集的用韵特点。
不同体式所表现的用韵特点指的是体式本身所要求的用韵规范以及不同体式的韵律特征,这主要是和唐代诗歌丰富的体式有关。唐代诗歌体式杂多,不同的体式本身具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如段曹林的《唐诗句法修辞与音乐美的建构》,认为古体诗在韵式的确定上要比近体诗具有更大的空间。海滨的《论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的声韵特征》,则认为七古的声韵特征总体表现在自由不羁和局部律化两个方面,而局部律化则表现在平仄韵不拘、转韵和对仗三个方面。
对诗歌用韵的考证主要是对诗作的韵脚进行考证,从某个诗人出发,对其诗作进行穷尽式分析,以此考察诗人诗歌的用韵特点,从音韵学角度说明诗作所属的韵部,看诗人用韵是否符合唐代用韵规律,诗人用韵是否严格。如郭莉的《王昌龄诗歌用韵考》,将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考察王诗所用的韵所属的韵部,并认为王诗用韵较为规整。聂鸿雁的《高适古体诗用韵考》,对高适现存的148首古体诗进行分析,认为高适古体诗用韵较宽,并常常换韵。
(二)唐代边塞诗节奏的研究
唐代边塞诗节奏的研究,论文共计15篇,占语音研究的31.9%。节奏包括音顿和平仄两方面,这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从而构成诗歌的节奏美。研究内容有二:1.对节奏是否符合唐诗格律规范的研究。如赵昌平的《从初、盛唐七古的演进看唐诗发展的内在规律》,将唐代七古的发展分成了三个阶段,分析了盛唐七古的平仄规律,从音韵学角度看是否合律。2.对诗歌节奏特点的分析研究。在论述诗歌节奏特点时,往往结合诗歌体式进行论证,如松浦友久的《关于中国古典诗歌的节奏结构——以休音(虚音)的功能为中心》, 说明了四言、五言、七言的节奏特点,以及为什么五言比七言要盛行的原因,并论述诗歌的节奏结构是由音节、节拍和休音三部分组成的。
(三)诗歌双声叠韵、叠字的研究
此类研究没有专篇论文,对其研究往往包含在语音研究的其他成果中。如于年湖的《杜诗语言艺术研究》,对双声叠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了杜诗双声叠韵所处的位置,并列举了杜诗中常见的双声叠韵。此外,吴宗渊的《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沈荣森的《王维诗歌语言探美》则是对诗人具体诗作中的叠字进行分析,并认为叠字兼具双声叠韵的修辞效果。
二、唐代边塞诗词汇研究成果
对唐代边塞诗词汇的研究论文较少,共有7篇,占总数的10%,集中于两个方面,对具体地名的考证及对具体词汇作意象分析。
(一)对具体地名的考证。柴剑虹的《“桂林” 、“武城” 考——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辨之一》,主要是对岑参边塞诗中的“桂林”、“武城”进行考证,认为“桂林”应是“洿林”之误,岑参诗中的“桂林”、“武城”两地现应属于吐鲁番境内。柴剑虹的《“胡芦河” 考— —岑参边塞诗地名考辫之一》则主要是通过史籍推查葫芦河的出处,并考证了岑参《题苜蓿烽寄家人》这首诗歌的具体创作时间。盖金伟的《唐诗“交河”语汇考论》,主要通过“交河”语汇在历史过程中经历的比较明显的四次变迁,来反映唐中央和西域政权关系的变化,并认为边塞诗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抗争精神的传承,而非时空转移的形式。
(二)对词所表达意象的分析。如冀秀美、贾素明的《唐代边塞诗月亮意蕴探析》,认为“月”这个词所表达的意象使得边塞诗对战争场面和边塞风光的描写不仅仅具有恢宏壮大这一意义,还增添了边塞诗的悲剧感和深沉感,展现了边塞诗中人心的复杂和丰富。“月”这个词在诗歌里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具有思想意义。谭浩烨的《唐宋边塞诗词羌笛悲凉意象成因》则从羌笛本身所具有的音乐特点、“有我之境”的延展、民族融合三方面论述羌笛一词意象的成因,认为羌笛本也可以表达欢乐喜悦之情,但由于其本身浑厚、低沉的音质特点,在创作过程中,逐渐被固定赋予了边塞军旅悲壮的意象氛围,再加上民族融合,羌笛被主流诗人所接受,因而形成了具有悲凉意味的意象。
三、唐代边塞诗修辞研究成果
修辞研究虽然不属于语言本体研究,但属于语言运用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其列为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的一部分。唐代边塞诗修辞研究论文共有8篇,占总数的12.9%。这部分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唐代边塞诗辞格研究
唐代边塞诗辞格研究包括单一辞格和辞格综合运用两方面。单一辞格的研究有:吴宗渊的《岑参边塞诗的音乐美》,集中论述了岑参五律边塞诗所具有的音乐性,并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在字数、词性、结构上都符合对偶的标准,音与义十分工稳,具有对称美。李宜的《从用典谈<史记>对唐代边塞诗的影响》,从用典赞今、借典讽今两方面说明唐代边塞诗的用典特点。辞格综合运用的研究有:侯友兰的《浅析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修辞手法》,论述了唐诗中比喻、通感和衬托三种辞格综合运用的情况,并认为不同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渲染力。
(二)唐代边塞诗风格研究
关于唐代边塞诗的风格研究的论文共4篇。在具体研究上,主要以个体风格和时代风格为主要内容。在个体风格方面,许娟娟的《王昌龄诗歌艺术研究》,综合考察了王昌龄诗歌的时代、地域、个人成因,认为王昌龄的边塞诗具有激昂沉郁的风骨,简练清俊的语言风格。张翥的《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征》,通过探讨岑参边塞诗多样的主题内容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认为岑参的边塞诗具有悲壮奇丽的风格。黄晓东的《论岑参边塞诗语言风格的个性》,则综合了语音、语汇、修辞格等风格手段总体论述岑参豪放的语言风格。在时代风格方面,主要是对初、盛、中、晚唐四个时期的风格特点的总结,如胡雪青的《唐代边塞诗的艺术风格》认为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盛唐的是豪雄,中唐的是苍凉,而晚唐的是萧飒。
总体上来说,唐代边塞诗的语言研究,在研究对象方面集中于对具体诗人、诗歌和体式的赏析式研究上,集中于对名家名篇的语言研究上。而具体研究对象的具体化、深入化往往使得个体研究成果全面而系统,从而为边塞诗中其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并且单篇论文中往往包含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为边塞诗研究提供了多角度、全景式的分析,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势。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对唐代边塞诗的语言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语音方面,词汇、语法和修辞研究还比较薄弱;在具体论述上,往往是以作者主观感受为主要内容,结合文艺学学科理论对具体作品作美学赏析,而运用语言学方法进行严密论证的较少;往往以名篇的语言特点代表诗人诗作的整体特点,如谈及岑参的作品,往往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谈及音乐诗,几乎都以《琵琶行》为例。这样的研究缺乏全面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1] 王丹.唐诗语言研究综述[J].长春:古籍整理学刊,2011,9(5):105-109.
[2] 胡大浚,马兰州.七十年边塞诗研究综述[J].长沙:中国文学研究,2000,3:88-92.
[3] 唐代边塞诗研究论文选粹[C].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88,5:1-63.
TheReviewofLanguageResearchofFrontierFortressPoeminTangDynasty
NING Bo-ha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4,China)
Frontier fortress po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the poem of ta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try. The language study of tang frontier poetry take a small account for the whole study of tang frontier poetry, and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rhetoric. Phonetic study mainly focus on feature of rhyme、cadence and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 Vocabulary research shows the situation of specific names of 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imagination of vocabulary. Rhetoric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figure research and study of style.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language study of tang frontier poetry, this article expec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her research.
Frontier Fortress Poem in Tang Dynasty;Language;Review
H151
A
1004-7077(2013)06-0073-03
2013-10-08
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域文史研究中心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EDU040212B03)。
宁博涵(1989-),女,安徽池州人,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语义语用学研究。
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