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运用
2013-01-31熊敏
熊 敏
分析传统中药鉴定方法的运用
熊 敏
临床治疗中,广泛需要对中药予以有效的鉴定,而且对鉴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在中医学上,也是一个基本内容,传统鉴定中药,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作用上,都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运用分析
中药在来源上,是非常复杂而广泛的,各种不同的药材混合在一起,需要予以明确的区分和使用,比如对于正品和赝品,对于栽培品及野生品,对于混淆品及习用品等。相对而言,中药配方复杂度也非常的高,故而对于性能以及具体的数量更是有着严格的要求,也就是说鉴定中药的方法对于临床的治疗功效而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药鉴定的主要依据为药材来源,药材形状以及药材的实用价值。
1 鉴定来源
如果药材本身比较完整,就需要借助于动植物学的具体分类进行认知,确定药材的具体学名;而后借助于矿物学的相关知识对药材予以来源地确定。通常,中药材都是植物,故而对于植物体上的根、茎、叶、花、果实都要予以特别的注意,对相关部位予以仔细的观察,如有必要,还需要借助于放大镜或显微镜予以对应的检查[1]。着重核对药材品种,如果时间以及相关条件允许,可以与标本进行对照。比如临床用药上,在外观凌霄花以及洋金花相似度非常高,不过凌霄花为茄科,二强雄蕊,两长两短,花丝弯曲;洋金花也为茄科,但属于离心雄蕊,等长,花丝通直。故而对这两种药物进行鉴别时,需要对雄蕊的数目以及形态予以认真地观察和鉴定。
2 鉴定性状
2.1 眼观
2.1.1 形状切制的药材不同,方法也不同,故而形状基本一致。比如,切制茯苓时为丁形;切制降香时为薄片,厚度要低于0.5mm;切制山药以及丹参时,属于厚片,厚度介于2~4mm之间;切制黄芪以及鸡血藤时,属于斜片;切制麻黄以及薄荷时,为段;切制陈皮以及黄柏时,为丝状。对松贝、青贝、炉贝进行鉴别,松贝形呈怀中抱月;沙苑子则为肾形。还需要指出的是每种药物特征不同,故而鉴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
2.1.2 表面药材表面的形状包括粗糙或是光滑,有无皮孔、突起、皱纹、鳞叶。如果药物为干燥皱缩状,应用温水泡开药物,而后予以观察[2]。
2.1.3 质地质地指的是中药材自身的特点,是疏松,还是软硬,或者粘性或坚韧等诸多特点。比如,当归软且柔;黄芪软且绵;南沙参软且泡。故而,药材不同,特征不一,即使药材相同,如果炮制的方法不同,差异也很大。比如,盐附子质软,黑附子质硬。
2.1.4断面对于饮片,很难辨别形状,需通过鉴别药材断面的具体纹理了解药材,因为药材不同,断面纹理的具体特征就不同,其对于药材的构造能够予以直接明确地反映。如防己和鸡血藤对应的断面形状为车轮纹;甘草和黄芪的断面形状为菊花心;商陆断面的形状为罗盘纹。
2.1.5 颜色对于药材的色泽和炮制规格的确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炒制的药材和药材的本色相比,颜色会比较深。炒焦品会更深。如果为炒炭药材,则表面为红棕色,内部为焦褐色或焦黄色。如山楂生品为红棕色,炒制的山楂就是深棕色;焦制的就是焦褐色,内部呈现焦黄色;如果是山楂炭,则表面为焦黑色,内部为焦褐色。另外,借助于对色泽的观察,还可以知晓药材的质量状况。
2.2 鼻闻部分中药气味特殊,因为其具有挥发性,借助于鼻闻很好鉴别,尤其是味道比较浓的药材,如薄荷清凉、泽兰无味、佩兰芳香等。如果药材本身的气味不是很明显,可以切碎,也可以用热水浸泡,而后闻味。如热水浸泡后,鱼腥草味腥。
2.3 手摸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饮片越来越小包装化,这样对品种予以确认时,难度非常高,比如对麦冬和太子参,就很难区分,这时借助于手摸能够很好的区分出来,麦冬柔韧性很高,不易折断;太子参硬、脆,很容易被折断。借助于手的抓握,体会手感,感知药材的种类。
2.4 口尝有一部分药材饮片,切片非常不规则,且数量不是很多,但还是需要予以特别的注意。这类药物因为很难通过形状确认,故而可以借助于口尝来鉴定。比如生甘草和豆根,前者味甜,后者味极苦。对于初学人员,因为经验的缺乏,故而比较容易混淆部分味道相似的药材,比如白芨味微苦,咀嚼粘性高;山慈菇味淡,粘性不是很高;乌梅以及山楂都是酸性;三黄则是越苦越好;肉桂以及花椒则是越辣越好;甘草、枸杞,还有党参则是越甜越佳。部分药材刺激性很强,而且有毒,在口尝时,量一定要小,口尝后,马上吐出漱口。
3 小结
上述描述的鉴定方法多依据药材自身的特性进行,对于药材的具体种类,比较容易确定,如果确有必要,还可以引入化学试剂对相关的药物变化状况予以观察,借助于理化和显微做出鉴定,最终确认药材的名称、性质和药物功效。
[1] 赵家军,向新生.常用中药鉴别的经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32(1):100-102.
[2] 阎兰,彭英萍,马骥.中药鉴定简易方法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应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2):698.
R197
B
1673-5846(2013)01-0264-02
四川隆昌县中医院,四川内江 6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