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感冒的证治看中医内科理论的临床体现
——跟师洪建三副主任医师学习心得
2013-01-31施亚男
施亚男
从感冒的证治看中医内科理论的临床体现
——跟师洪建三副主任医师学习心得
施亚男
中医;内科;感冒;临床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是我国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跟随恩师洪建三副主任医师的临证经验,在阐述中医内科临床发展的基础上,以中医治疗感冒为例,探讨在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以及治疗方面的学习心得。洪建三副主任医师是浙江省杭州市首批入选的基层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很多独到之处。笔者跟随洪建三副主任医师学习、工作,不仅学到了专业的医学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严谨求实的医风,充满人文关怀的良好医德。本文结合笔者跟随老师的学习心得以及临床体会,就中医内科的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行探讨。
1 中医内科临床的研究与发展
中医内科临床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分析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辨证论治,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在《黄帝内经》中就已阐述了初步的内科辨证理论,并随着历史地发展、知识的进步以及经验的积累而达到现代中医内科临床的疾病辨证治疗体系。
中医内科临床目前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做好中医内科学的传承与创新。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般可概述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继承。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以及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所以在研究时要注重继承中医内科的特色理论方法,并要将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探究。其次是重视。重视中医领域传统的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并借助和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使得诊断更加多元化、准确化。第三是把握整体性。这就要求医师在日常临床诊疗中要从整体思维出发,探索并研究出新的、更先进的诊疗手段和方法。第四是辨证证治。通过对患者整体的把握和诊疗,得出一定的结论之后要把微观的辨证证治认真、严格的落实到位。第五是临床应用。根据实践经验,要将微观与宏观有机的集合,规范病例,并及时、认真的总结和分析,更好的服务于临床诊断[1]。
2 中医内科临床体会
中医内科临床讲究整体性,同样的疾病根据不同的分型有相应的治疗方法。本文仅从感冒的治疗来探讨笔者跟随恩师的学习心得。
2.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通常可以分为表实证、夹湿证以及表虚证。表实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汗、发热、关节疼痛、鼻塞严重、咳嗽、喉痒、舌苔白,对于这类症状的治疗主要采用辛温解表药,此类中药药性温热,能够发汗,不仅可以发散风寒,也能够化痰、止咳平喘,常用荆防败毒散等;夹湿证主要表现为头疼、口粘、恶寒发热、头沉,脉象浮滑,在治疗上通常采用具有散风祛寒外加辛温解表的中药;表虚证临床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或是浮弱,治疗时主要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类药物。
2.2 暑湿感冒暑湿感冒可分为暑天感冒风寒证和暑热感冒夹湿证。暑天感冒风寒证主要症状是无汗、头疼、头昏、腹胀或是疼痛并伴有呕吐、脉弦滑,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用发表散寒、化湿解暑、理气和中的药物,比如藿香正气散;暑热感冒夹湿证临床上表现为汗少、身体发热、头昏重痛、肢体疼痛酸沉、口中粘腻、小便短赤、舌尖红、脉濡数,在治疗时主要采用清暑祛湿解表的中药,给药时要注意控制药量,以免引起助热现象。
2.3 体虚感冒体虚感冒细分为气虚感冒、阳虚感冒、血虚感冒和阴虚感冒。气虚感冒在治疗方面针对其发热、咳嗽无力、脉浮无力等症状通常采用益气解表的药物,夹痰兼咳服用参苏饮、夹痰夹湿服用败毒散;阳虚感冒表现为热轻寒重、倦怠嗜睡、面色苍白、脉不浮反沉而无力,治疗时宜用解表散寒、助阳益气的药物,严重的可服用再造丸,病轻的可服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血虚感冒身热无汗、面色萎黄、脉浮无力,在治疗中采用养血解表的药物,重者加四物汤,用药时切忌不能单纯发汗而伤阴血;阴虚感冒临床表现为身热头痛、汗少或是无汗、心烦咳嗽、脉细,在临床治疗中可使用滋阴解表的药物,本病证发表不能太过、滋补也不宜太多,否则不利于祛邪。
2.4 小儿感冒小儿感冒的发病机理与大人的基本一致,但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所以在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小儿感冒热多于寒,在治疗时根据实际情况以清热解表为主;其次是小儿感冒常伴积滞,主要是由于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外邪容易影响其正常的消化功能,治疗时要注意消积助运;再次,小儿感冒主要发生在肺卫,经常会出现恶寒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治疗时注意宣肺化痰;最后,小儿感冒易夹惊,主要是小儿神气怯弱,感冒高热易引风动致惊厥抽搐,在治疗上清热解表之外,宜加祛风除惊之品[2]。
3 结语
中医作为我国医学界对于世界的贡献,在治病救人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极为重大。采用中医治愈内科的病症也是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已成为病患治愈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手段。要想更好的发挥中医内科的作用,就需要在平时的临床研究和护理中对于病症引发的机理以及相关的中医治疗原理有深刻的了解,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辨证施治,以取良效。
[1] 周光辉.浅析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发展[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02):274-274..
[2] 杜兆香.合理选用中成药治疗感冒[J].光明中医,2003(02).
R254
B
1673-5846(2013)01-0263-02
浙江省建德市中医院,浙江杭州 3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