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2013-01-31王岩
王 岩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
王 岩
目的总结分析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效果,为后期偏头痛的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期间收治的7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这些患者均采用中医内科治疗。结果70例偏头痛患者在经过2~3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其不良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结论就现阶段来说,偏头痛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长期存在的身体上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偏头痛;中医治疗;辨证分析;效果
偏头痛是中医内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一旦发作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以及正常生活秩序[1]。总结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神经以及血管等功能出现了障碍,最终所引发的不同程度上的阵发性头痛情况[2],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偏侧反复发作以及双侧头痛情况,虽然我国临床医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局面,但是对于偏头痛临床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的方法,所以最为明显有效的治疗就是尽最大可能减少或者控制偏头痛患者的症状。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能够最大限度上控制患者出现的偏头痛问题,提升其健康生活质量。下面就我院采取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全面性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的偏头痛对象为我院在2009年3月~2010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70例患者,这些患者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临床检查,最终被确诊为偏头痛。对这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瘀阻脑络型患者26例(37%)、肝郁气滞型患者25例(36%)、风阳上扰型以及肝、肾阴虚型患者共计19例(27%)。其中男23例、女4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1岁,平均患者年龄为(43.56±3.72)岁;病程最短的为1周、最长的达15年以上,平均病程时间为(4.35±0.42)年。
1.2 治疗方法本组接受治疗的70例偏头痛患者根据其中医内科辨证分型结果进行治疗,对于瘀阻脑络型的偏头痛患者来说,其头痛位置相对固定,主要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舌质紫暗以及睡眠质量差多梦等,治疗方法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这类患者可以进行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组成:川芎、赤芍、桃仁、郁金、白芍及白芷等各10g,葛根、丹参各20g,同时选用三七3g;对于肝、肾阴虚型偏头痛患者来说,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耳聋耳鸣、口干舌燥以及失眠、心情不畅等,治疗以滋阴养肾为主,中药组成:枸杞子、熟地、山药各15g,天麻、山茱萸、牡丹皮、菊花、白蒺藜等各l0g,茯苓剂量多为25g,对于偏头痛情况相对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全蝎、醋元胡;肝郁气滞型偏头痛患者主要症状为胸闷气短、腹部胀满以及舌质暗红情况,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主要药物包括郁金、柴胡、白蒺藜、醋元胡各10g,珍珠母30g、丹参15g、川芎15g、生白芍12g;风阳上扰型患者存在着眩晕、失眠、面红耳赤等情况,治疗以通络平肝潜阳为主,使用天麻钩藤汤,主要药物组成:炒栀子9g、全蝎末5g、生白芍5g,其余所需药物均10g。
2 结果
本组研究患者在经过2~3个疗程后,其中37(53%)例偏头痛患者得到了控制、23(3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患者8(11%)例,无效患者2(3%)例,总有效率为97%。
3 讨论
偏头痛是最为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其中以女性患者居多,就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消除患者的偏头痛情况,而最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最大程度上控制或是减少患者的偏头痛症状,而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极为明显,而且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所花费的经济成本相对较少,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较少,所以广泛受到了临床治疗医生以及偏头痛患者的欢迎。但是为了保证治疗的效果,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好中药的剂量控制工作,避免由于药物加减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保证治疗工作与实际病情的有机结合。
[1] 肖银刚,朱晓.散偏胶囊结合针灸治疗偏头痛21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3):129.
[2] 陈绍红,高学敏,钟赣生.偏头痛的用药规律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S1):55-56.
R277.7
A
1673-5846(2013)01-0254-02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长岭镇卫生院,吉林松原 1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