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对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影响

2013-01-31许梓萌张照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1期
关键词:内毒素小肠肝病

许梓萌 张照兰

中医药对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影响

许梓萌1张照兰2*△

(1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08)

肝硬化;中医药辨证;小肠细菌;内毒素

肝硬化是指其病理改变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及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年发病率17.1/10万,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过31万,近几年增加到50万,肝硬化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肝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及早做氢呼气试验,明确诊断,及时中医辨证施治,在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 对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认识

肝硬化大多数患者由于门脉高压所致的肠道瘀血、水肿、缺氧等,直接造成了肠腔环境的恶化,继发小肠细菌过度增长,抗生素的使用也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使用抗生素虽然控制了某种严重感染,但肠道内对抗生素敏感菌群也遭到了破坏,菌群失调易导致二重感染,出现难以控制的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加剧对肝脏的损害发展成终末期肝病。

2 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医认为,肝硬化属于“肝积”“鼓胀”范畴,《金匮要略》记载:“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提出在肝病治疗中,有病早防观点,其中指出肝气横逆易影响脾土,故本病其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者正气虚也,乃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实者邪气盛也,乃肝脾肾功能低下而导致湿热、气滞、水饮、瘀血互结腹中。导师认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属于中医“湿热证”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湿热、毒瘀互结,滞于肠腑。小肠不能泌别清浊,影响肠道传导功能,而由于肝硬化病程长,致患者正气损耗,无力抵抗和驱除病邪,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病机为正虚邪盛,正虚为其发病的病理基础,邪盛为其发病的病因,多表现为热毒、湿热,病源在肠腑。

西医认为肝硬化小肠细菌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运动障碍、胃酸缺乏、胆盐缺乏、应激反应等密切相关,但肠-肝之间相互影响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探明。近年来,国外学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细菌明显上移,在小肠大量繁殖,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可破坏黏膜屏障,损伤黏膜组织,形成肠道细菌移位、内毒素血症[1],引起肝硬化患者腹胀,食欲下降,并自发性腹膜炎(SBP)密切相关。近期多名学者证实[2]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S)在肝硬化中比较常见,肝硬化患者常常发生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大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杆菌等需氧菌出现过度生长,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3]。王锦辉[4]等通过实验证明肝病时尤其是肝硬化伴SIBOS患者内毒素、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不伴SIBOS患者,提示肝硬化伴SIBOS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内毒素血症的原因之一,提示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主要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AlblbsA等[5]学者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脂多糖结合蛋白、一氧化氮(NO)增加,而外周阻力下降。

3 从湿热中阻论治

肝硬化病因比较复杂,但其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肝、脾、肾受损。肝主疏泄,肝病疏泄不行,气滞血瘀,横逆乘脾;脾主运化,脾病则运化失健,水湿内聚,进而土壅木郁,以致肝脾具病。脾土之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发现,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属中医肝积的湿热中阻证,其基本病机是湿热壅滞于脾胃,肠道传导失司所致。临床上“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理论应用十分广泛,仲景认为治病时除治已病之脏外,还应利用脏腑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进行调节,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治法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张照兰教授多年临床应用于肝硬化患者,对腹胀、腹痛、纳差、恶心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前期的预试验中,运用该方对H2呼气试验诊断为肝硬化SIBOS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4 结论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年发病率17.1/10万,每年全世界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过31万,近几年增加到50万,肝硬化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肝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及早做氢呼气试验,明确诊断,及时中医辨证施治,在阻止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对于西药治疗,中药更具有起效快捷、灵活性强和低毒副作用的优势,且治疗方便易行。

[1]Swank GM,DeitchEA.roleof the gut in multiple organ failure: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permeability changes[J].world J surg,1996,20:411-417.

[2]赵龙凤,韩德五.肝病患者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5):391-393.

[3]Bauer TM,Schwalha H,Steinbru cher B,et al.Diagnosis of a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 in patients'with cinbos is of the liver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glucose breach hyeach hydrga test[J].Joumal of hepatology 2002,37:382-386.

[4]王锦辉,陈昊湖.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深层与内毒素血症[J].中华内科杂志,2002,7:459-461.

[5]AlblbsA:dela Heraa Gonzaleam,et al.Increased cipopoly sacharide binding protein in cirrhotic patients with marked immue and hemodynam in derangern[J].Hepatology,2003,37:208-21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75

1672-2779(2013)-21-0101-01

杨 杰

2013-07-23)

*通讯作者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内毒素小肠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一根小肠一头猪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