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市级质检机构检测能力的思考
2013-01-30钟勇
文/钟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出现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质检机构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已逐步形成国家级检测中心、省级检测中心以及市、县级的产品质量检验网络体系。据国家认监委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对外开展检验检测服务的质检机构总量约为2万余家。在这2万余家质检机构中,98%的机构属于各级质监部门(其中市级质检机构占到70%以上)。民营性质的中介检验检测机构大约有300~400家,不足总量的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是在政府监管之下运营,并未推向市场,因此质检机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从质检机构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1)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体布局和结构不合理,差距大。如: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质检机构数量多,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2)上下级质检机构差距大。如:省级质检机构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明显高于市级地区,差异悬殊较大;而市级明显又好于县级地区。3)质检机构自身问题突出。如:主观能动性较差、开拓市场能力不足、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弱、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活、干群的市场观念意识、危机感、紧迫感意识不强和服务理念不牢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自身能力建设要硬,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制定战略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管理的质检机构也很重要。
1.加强自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质检机构是摆在我们质检人面前的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我认为要不断提升检测能力,把发展自身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市级检测机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专业的检验机构只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才能解决质检机构市场化需求。具体而言,就是检测工作既准确又要迅速。准确,即要求检测人员在测试结果中系统误差要小,正确度高。同时,测试的随机误差要小、精密度高,重复性好。迅速则是要求检测人员的熟练程度、自身能力以及人机配合的默契等。
1.1 强化技术装备建设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技术装备代表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也是专业化程度的体现。设备的投入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设备的优劣要有其客观标准。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参考:1)原理正确;2)测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3)测试速度快,操作简单,便于维护;4)测试项目全面,能够尽量满足标准的多项检测项目;5)性价比高,安全可靠。
1.2 研究试验方法,提升科研开发能力
质检机构主要是按照标准来对产品进行检测,这种“复制性”的操作阻碍了科研能力的发展。因此,要认真、细心地钻研标准就必须要认识试验方法。通常我们检测产品主要分为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大部分的检测结果都是通过间接检测来获得,而直接检测主要运用在比较单一的检测过程中。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秒表计算时间、天平测量质量等。直接测量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间接法,主要是通过测试与被测量有关的参数,利用物理、化学和数学的一些方法,找出它们的相关性得出公式,然后再计算出被测量的结果。因此,试验方法研究的重点就是间接法,但这种方法要求对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设备也精密。
总体而言,市级检测机构还是应该坚持日常检验和科研齐头并进的方针,以快速检测和专业能力突破为重点,合理分配好科研经费的布局。制定科研奖励办法,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科研,申报国家、省级课题,形成良性循环。科研工作提升检测能力,检测能力也为科研提供了平台。这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偎,谁也离不开谁。
1.3 加强实验室资质能力建设
判断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的高低,除了要完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人员素质以外,还必须加强实验室资质能力建设,推行实验室认可制度。通常质检机构主要资质认证是国家认监委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国家实验室认可“三合一”评审。质检机构建立和实施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高效共享的资质认定制度,是质检机构能够出具公正、准确、有效的数据及结果的前提和基础,是充分发挥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作用,促进科学执法、司法公正,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1]。
资质认证的种类有CMA证书(计量认证)、CAL证书(审查认可/验收)、CNAS 证书(实验室认可)。其中CAL证书对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非该系统的质检机构的授权(国家质检中心、省级产品专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称为审查认可,对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的质检机构的考核称为验收[2]。
获得以上这些资质是质检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不断扩展资质注重实效。要以结合当地产业政策,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多关注民生项目,公益性质的检验资质。其次,要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总之,检测机构要通过不断发展来获取产品质量安全准入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检验授权,逐步建立起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检测项目。
1.4 多举措提升检测能力
近年来,为了促进实验室的检测水平,积极参与全国比对试验成为一项提高检测能力的重要途径。此外,还可以使用标准样品,利用实验室检测结果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制定产品检测“大比武”比赛,通过积极参与比赛,培养检测员操作技能达到熟练准确,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检测任务。
2.打造战略管理能力,构建质检机构科学发展
战略管理能力是按国际先进标准,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进行制度约束,动态管理。主要加强以下几方面能力:
2.1 优化组织结构能力
根据辖区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度规模的组织结构。内部机构的设置上,既注重特色的发挥,也重视公用资源的共享。注重特色产业的质量检验能力,如我所就应针人造板、林化工企业开展全方位服务,把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甲醛释放量项目进行检验能力的认证,为企业服好务,把好关。
2.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在人才引进和人才的使用上科学化。众所周知,人才对质检机构愈显重要,只有搭建“人才高地”,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注重人才的使用。如我所积极吸引人才,博士、硕士数人,中高级工程师占全所职工55%以上。
质检机构要留住人才,必须要尊重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潜能,让他们自觉的成为单位的一分子并兼具献身精神。留住人才、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是机构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要做到“三感”:
首先要合理使用人才,为人才竞争创造条件,扬弃“随大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怕出名猪怕壮”等陋习,爱护、鼓励、引导、支持冒尖人才,通过竞争与激励,使人才脱颖而出。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因此,除了要有“伯乐识千里马”的识贤之举外,还必须依事用人,用人之所长,把人才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使人才真正最大限度地得以合理的使用。建立健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按照人才的才能和特长,设置适合的岗位,聘任相对应的职务,使人才有价值“认可感”。
其次,要给人才打造适合他们成长的平台,如:本所就搭建平台为专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创建人造板及林化工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省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技术委员会来帮助企业制修订相关标准等。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让人才攻关键、解难题,积极的挖掘主观能动性,成功后必然有一种“成就感”。
最后要表彰奖励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可尝试采用除了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年终奖外,设置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一系列奖励办法,并积极向上级主管机关和政府部门推荐、申报奖励(如省市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家和部、省、市级政府的特殊津贴或拔尖人才奖金等),使人才有“光荣感”。
此外,人才挖掘要不拘泥于体制内,要多加强与高等院校及其他科研单位的联系、沟通、学术交流,从而提高检测人员的专用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坚持继续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补充检验队伍力量。把职工的培训教育变成当务之急,可以从收入中按一定比例作为教培基金,在新项目开展、新标准宣贯、新技术练兵、新学历获取、新资质培养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注册人员、学科带头人,使大家学有所成,成有所为,提高单位的权威性,只有人员水平的不断提升,才能确保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2.3 加强业务流程信息化
为确保业务流转的效率,质检机构要开发一套适合的业务系统。目前,市级质检机构应大力推广使用业务流转网络系统(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设置盲样),对具有同等检验能力的业务科室进行随机调样,按照业务流程履行的职责设置权限,单向流动,可有效避免人情数据和随意改动的现象。同时采用电子签名、实现无纸化办公,缩短检验周期,各个业务科室和客户都可通过网络动态监控检验流程,方便调度和质量监管。
2.4 营造文化氛围
质检文化作为一种机关组织文化形式,是质检部门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是具有质检特色的制度理念、工作氛围、团体意识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质检文化的开展需要更加丰富的文化载体与传播渠道,同时这也是一个长期、动态、融合的过程。在日常检测过程中,质检人员都重复做相同的事情,容易产生枯燥、乏味,麻痹大意的情绪。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调解,缓解精神压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3.总结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提高自身能力建设,才能使市级质检机构进一步发展,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检验机构。同时,在面临各种激烈的竞争中,领导者要高瞻远瞩,制定具有战略管理的相关制度,引领质检机构走向一条做大做强之路。
[1]巫续康.浅谈质检机构资质管理工作[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5):47-50.
[2]王嘉滨,李月梅,宁月辉.浅谈质检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企业管理,2013(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