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唱响主旋律的实现路径*
2013-01-30谭可可
文/谭可可
随着数字时代媒体传播形态的转变,网络传播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更早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同时也发展出专门针对网络传媒的意识形态传播的各种新技术和新用途。如何跟进掌握互联网传播新技术增强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并在这场21 世纪新阵地争夺战中占据主导权,我们党和国家作出了战略部署和新要求。
2008 年6 月20 日,胡锦涛同志通过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并在随后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1]正是党和国家对网络新媒体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数字时代互联网环境下大众的迫切需要,网络新媒体依托国际互联网技术、卫星传播技术和相关高科技传播手段,借助电脑网络、移动电话、电子书籍等技术载体,大力拓展以诸如QQ、博客、微博、网络视频、手机信息等新兴表现形式进行信息数字化传播扩散,近年来正呈加快发展之势。据CNNIC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2 年年底,我国网络用户达7.38 亿,其中有65.2%的网民将网络作为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涌现出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优秀网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还很不平衡。如何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唱响主旋律,进一步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目的
目的与需要是分不开的,目的反映需要,需要引导目的,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目的就是唱响主旋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经过处理、加工,负载于网上某些载体,使之为更多人所知晓、认识、理解的过程。它是一个具有主观意识的实践活动,是一项具有明确目的的政治行为,除与其他人类活动的目的一样具有预见性、指引性和约束性等特点外,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目的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告知,即让受众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信息、理论思想或政治信仰。②解释,即对一些政治事件、政治现象、政治理论或者方案、政策、路线等作出说明。③规范,即明确告诉并促使人们遵守社会主义法制行为规范。④同化,即通过传播让受众接受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观点。
一般来说,在传播学中传播活动主要包括“四大要素”——传播者、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及传播媒介。邓文钱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过程具备了这四个要素:传播者,主要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宣传中具有宣传和教化的组织或个人,这里主要指中国共产党;传播对象,主要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受众,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内容,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成果;传播媒介,大众传媒包括网络、报纸电视、书刊杂志等各种生活中的理论传播手段和实物。[3]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进入网络新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内容,有学者认为,其传播链中有四类角色,包括内容的提供者、内容的再加工与再传播者、传播平台的提供者和终端用户,其传播机理来自主体议程设置效率、大众化基本理论专业分工、经济社会积累能力、信息化传递水平,甚至隐性知识传递和技术溢出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是一种通过网络中介进行的、以思想认识为主的双向信息交流和反馈过程。[4]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是一种传播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造与文化生成,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是数字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必然选择,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最大化地发挥网络新媒体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5]
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唱响主旋律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动摇。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多来,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涌现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优秀网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有关部门调查,网络新媒体继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等中央级媒体网站率先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后,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中国江西网等省级重点网站,星辰在线、泉州网、温州网、胶东在线等地市级网站纷纷设置专栏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与此同时,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手机报等一大批网络新媒体,在政策扶持下各自推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系列专题、专栏,许多专题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6]
实践表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国家法律和党的规定等形式确定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后,要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还必须经“中国化传播”转化为“大众话语”,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就是要以党与人民大众的共容利益为“引力场”, 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新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吸引人民大众并获得他们的普遍认同,并逐步使之内化为人民大众的精神信仰和思想目标。
二、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支持系统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深入以及中国民众对互联网利用的普及和深化,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新媒体成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平台,并以其独特的发展魅力快速介入中国政治传播的全过程。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便是政治性介入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获得支持的一条重要路径,应该牢牢掌握领导权和主导权,“唱响网上主旋律”。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的系统,包括人、规程、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的相关技术支持。
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几乎囊括了三大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而又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其最大的呈现优势是拥有巨大的数字空间,它摆脱了传统物理保存与传播方式的限制,能将内容通过字节相互转化,能让分散于各个终端的信息快速流动起来,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形成即时的网络传播时空境遇,为信息传播开辟了新空间。利用好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支持系统便能生产制作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成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格上的空间转换和在理论应用域上时间转换的有效传播路径,它完善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有机构成。按照传播技术的发展逻辑,可以说网络新媒体正是以其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地延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空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形态,放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效能。
第一,网络新媒体强大的技术能量支持有效地延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空间。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的外部性和正反馈性越强,产生的空间越大。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大幅度的上升,以及由此大众生活方式与理念出现的诸多改变,所导致的大众注意力逐渐分散、偏移问题,网络新媒体以空前直接的方式和正反馈性面对新变化,反映人民大众的基本情绪和社会政治诉求,网络这种逻辑共进扩散方式有效地延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空间。与此同时,它以其独特的“媒介融合”的空间呈现优势,对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其他传统媒介形态进行多媒介、全媒体的整合,全方位立体地进行信息传播也延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空间。[7]另外,网络新媒体使用数字技术将广播、电视、电话、传真、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以其多维性、交互性、集成性、虚拟性、开放性和超链接、强互动、扁平化、移动化等给受众提供双向信息呈现空间,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电子化、数据化和网络化,成为网上特色内容传播的一大亮点,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形成有效的话语权和掌控权。
第二,网络新媒体强大的界面友好支持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形态。网络新媒体以强大构造功能、引导功能、简化功能和预示功能的界面友好支持,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提供了细致的信息分类、清晰的目录、标题式检索和存储等,而且产生了即时性、交互性和形式多样化的影像信息,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形态,它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影像、动画、虚拟现实等,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内容更加立体、形象、生动,并始终以充满新鲜的传播形态引起受众的选择性注意,对受众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同时,由于网络新媒体界面友好地兼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诸多信息供受众多种多样的选择,即使在信息量增大的情况下,受众仍能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信息整合,仍能游刃有余地控制与选取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强势地位的发展和不断巩固。
第三,网络新媒体强大的传受互动支持全面地放大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呈现效能。“网络的效能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新媒体使传受由单向变成多向,它不仅具有存储、容涵与传播信息的海量,还能从位于每一个网络节点上向更广阔处和纵深处进行灵活链接、连续与延伸等,并以其传受信息的迅捷,即时高效与资源共享特性,使得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信息等相关资料不再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线性化获取而变得更为方便、快捷。[8]另外,强大的传受互动支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表现在网络新媒体可以使用博客、BBS、E-mail、聊天室等多样化的人际互动上,它能让受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可以接受的对等站位中,找到与受众生存现实有关联的新的互动关节点与接续点,并以受众接受的语言、风格与形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充分、平等的沟通、交流、辩论甚至论战方式增强高黏度,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信息被受众充分认知和认同,从而全面地放大了受众与网站、受众与受众群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传播效能。在这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单向“灌输”传授说教的宣传模式转变为在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的探讨交流;二是从过去对传统经典文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阐释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新再造。
三、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唱响网上主旋律”的重大使命,这既是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助推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发展契机。道格拉斯·C·诺思(Douglass C.North)认为:制度“是由人构建的,并且这种结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有序社会里,具有人为的功能。这个结构是规则、惯例、习俗和行为信念的复杂混合物,它们一起构成了我们日常的行为选择方式,并决定我们达到预期目标的路径”。[9]按照诺思对制度的解析,如果将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机制视为一个有机体,那么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制度就是将网上传播的各个要素进行架构性安排,做到合理布局、有机联合、有章可循、有规可守。科学的制度构建是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有效运行和高效传播的基本保障。因此,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策略是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网络覆盖面、规范网络秩序、推进社会参与和行业自律的综合施策思路,着力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广覆盖、深浸润、常态化的发展。
1.建立健全党和国家推广机制
“国家推动”是网上主旋律推广最有力的“第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最重要的公共资源,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为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指明了方向,是实现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重要保障。因此,党和国家应将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事业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构成部分,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重要内容来开拓新思路,建立健全党和国家推广机制,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唱响主旋律形成共识,促使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逐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和专家学者关心、关注、支持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可以按照国家统一的标准,上下结合依靠地方党委和省、市政府的力量,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网上优秀主旋律作品博览平台,定期向全国人民表彰推广一批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优秀网站和优秀作品,以此来推动“唱响网上主旋律”。
2.建立健全专家学者推荐机制
“唱响网上主旋律”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是建立健全专家学者推荐机制。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唱响主旋律,就是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推进思想理论建设发展和实践。应该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专家学者推荐机制,及早发挥专家学者良好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双重作用。一是要组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相关的资深专家学者设立指导委员会,在国家的支持和资助下,组织编制唱响网上主旋律发展规划,开展“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重点文稿(图形图像)目录推荐计划”的研制工作;二是组织专家学者每年定期向社会权威发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 “专家学者重点文稿(图形图像)目录推荐白皮书”, 组织开展多种多样学术交流、竞赛、展览、表演、咨询活动,集思广益,通过网上网下的调研,推荐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年度最佳网站和作品。
3.建立健全网民讨论协商机制
当下建立健全网民讨论协商机制对唱响、壮大和繁荣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与协商在任何传统媒体(报纸、刊物)方式下进行,都会受到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这也将影响讨论与协商的广度和深度,而信息网络化条件则克服了以往人际之间沟通的许多障碍,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通过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开展广泛的讨论与协商,促进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达到统一思想、澄清认识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手段支持下,党和国家在重大决策表决之前可以先通过网络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获取群众支持。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民众则可利用网络,向党和国家表述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要逐步构建起服务快捷、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独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网民讨论协商生态,使党和国家与民众之间建立充分讨论协商公共事务的条件,公共政策合法性基础得以保证,从国家战略制高点的高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全面发展。
4.建立健全行业“动”“量”自律机制
互联网传媒行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唱响网上主旋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自觉坚持中央制定的“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牢牢把握网络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践和与时俱进的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推进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对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新期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建立健全互联网传媒行业的动态性,可量化的唱响网上主旋律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关系,确保每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落到实处,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贡献。
5.建立健全网络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加明显,网上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只有培养、强化网络人才和舆论领袖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水平、思想政治修养和业务素养,才能积极引导正面舆论,帮助公众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以及对社会环境的正确认知,才能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发出正面声音,大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大众化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要建立健全网络人才和舆论领袖培养机制,进一步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网络人才队伍,为“唱响网上主旋律”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结语
发现解决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呈现稀缺问题的最优路径,是综合施策构建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长效机制;综合施策构建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长效机制的关键,是党和政府与广大党员干部、社会民众要形成共识,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网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总的来说,一是在立法理念上,从秩序维持向权利保障转变;二是在管理理念上,从消极防范向强化沟通、全流程再造和优化转变;三是在传播机制上,从政府主导型管理向社会参与积极合作型转变;四是在机制运行方式上,从传播绩效(数据化、可视化)评估逐步向网上管理机制的即时性、集成性、全定格存储模式发展。
[1]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08-6-2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N].人民日报, 2012-11-18
[3]邓文钱.从传播学视角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J].党史文苑,2012,(2)
[4]张君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深刻启示[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07,(3)
[5]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5)
[6]谭可可.我国公共信息传播推动新媒体创新发展研究[J].图书馆,2009,(5)
[7]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张西立.国外有关中国发展现状的舆论动向[N].学习时报, 2010-10-06
[9][法]梅纳尔.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