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3-01-30文/张玲
文/张 玲
内部审计在健全公司治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2002)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高级管理层、董事会、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是构建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内部审计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就其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企业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发挥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提供帮助。
一、内部审计在目前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定位不合理
自2003年5月1日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正式实施。其中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内部设立审计机构。这种行政命令下的内部审计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要代表国有资产出资者对企业实行监督,另一方面又要代表高层管理者监督其下级。我国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时主要还是从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还没有上升到治理的层面。内部审计的治理职能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既然已将自主经营的权力还给了企业,那么也就不应该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监督,这是对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不适当定位,不符合内部审计的特点,这种强加给内部审计的双重身份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2.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区别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重要标志,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所处的环境要求。机构的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客观发表意见的制度保证。IIA在其《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多次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如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内部审计执行主管在机构内应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实现其职责的阶层报告等。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进入股东、董事会和高管层这一层次的受托责任关系。如果内部审计只在较低层级的受托责任关系中发挥作用,那么就不属于公司治理的范围,内部审计也无法在治理中发挥作用。如果是向董事会及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或CEO负责并向其报告,内部审计就可以在治理中发挥作用。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重心,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或受制于单位领导的意图,工作的主动性和目标性不强。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的范围应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
4.事前、事中审计不足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使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是对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的审计。现实中的内部审计往往忽略事前防范风险这一职能,不重视事前、事中审计,从而限制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5.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
有些管理者对审计工作不理解,轻视内部审计的作用,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对审计有抵触情绪,甚至不配合;有的对内部审计怀有畏惧心理,持怀疑态度。不良的审计环境,阻碍了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
6.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目前绝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单一的情况十分严重,不能较好地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二是专职人员较少,兼职人员较多,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现代审计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电算化内部审计,网络信息内部审计处于空白。三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作风不扎实,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权威性和形象。
二、保障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对策
1.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定位
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组成要素是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且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和评价。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力量,因而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作为控制系统的内部审计,应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以事前、事中审计为主,以体现自身特色为主。内部审计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应逐步由社会审计代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咨询与监督并重的角色转变。
2.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目前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有四种:一是隶属于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二是隶属于总经理;三是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四是隶属于监事会。从理论上讲第三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从而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审计委员会作为审计活动的领导机构,必须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不受限制地与董事会、管理层及监事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向其报告工作结果;同时应确保内部审计机构能够获取其所需的资料、财力等。西方许多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采取了一种双向负责、双轨报告、保持双重关系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地位明显增强,权威性增加。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内部审计也采取了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工作,行政上接受总经理领导的双向负责制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体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其监督职能的发挥能有坚实的保障,总经理不再是内部审计的唯一控制人,而且审计委员会必要时可授权内部审计对总经理及其他人员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内部审计也可以为总经理做好内部管理咨询、评价和建议,更好地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
3.拓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设立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内部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经营者的需求。不能将内部审计简单理解为查账,或是财务工作的延伸,而必须将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经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都处于内部审计的监控之下,发挥其监督服务的功能。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审查、分析、评价,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为企业领导提供参考。
4.改进内部审计方式方法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程度逐步提高,要求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为公司识别、防范风险服务。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防弊纠错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审计内容应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5.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管理部门及企业领导要树立内部审计是资源、是品牌、是生产力的观念。实现从被动的接受审计到主动申请内部审计,并大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同时,还要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使之独立出来,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6.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工作实效性的基本保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从原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独立性差,并且缺乏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目前我国的实际考虑,在选拔内部审计人员时仅具备财务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要通过择优引进、强化培训等各种方式,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我们也可以参照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行列中来,另一方面也可较大幅度地提高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把考试和考核、培训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教育,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目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明确内部审计的性质和定位、增强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改进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但目前内部审计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和准则,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法规、标准相对滞后,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工作范围受到限制,企业仍存在大量虚假的会计信息,监督职能发挥不到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研究重点仍是关注制约内部审计的各项因素,通过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与法规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企业更加健康、蓬勃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靳智画.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06(83):116~118
[2]钱世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5:6~7
[3]王玉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7):56~58
[4]钱荷英.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江苏商论,2006(8):262~263
[5]赵曙光,朱永良.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EB/OL]
[6]陈念东.现代企业制度下完善内部审计的思考[J].绿色财会,2006(11):104~107
[7]宋常,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索[J].审计研究,2003(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