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前期华北地区中共组织的发展与整顿

2013-01-30罗平汉

中共党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入党支部党员

罗平汉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 北京 100091)

抗日战争是中共力量得到大发展的重要阶段,全国党员人数由约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党员又是在抗战爆发后的头两年发展起来的。抗战前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组织的大发展,一方面壮大了党的队伍,另一方面也难免出现“拉夫”式的发展党员等问题。那么,当时华北各地的中共组织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大发展中又出现了哪些问题,当年是如何开展组织整顿工作的,虽然也偶有著述提及①相关研究有:张明楚主编:《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建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卢先福、龚永爱主编:《农村基层党建历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这些著作在相关章节中对此问题有所介绍,但由于均属于通史性质,未能展开深入论述。此外,有个别论文对此问题也有所谈及,如王新生的《试论抗战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共党史研究》2005年第6期)一文,就介绍和评价了抗战期间中共组织的发展与巩固情况。,但进行专门的论述尚不多见,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简要的探讨。

一、中共中央要求“十百倍的发展党员”

华北地区虽然较早就建立了中共组织,如北京、山东在中共一大前就成立了中共的早期组织,河南洛阳的中共组织于1921年底就已建立,山西的中共太原支部也于1924年夏成立。但在1931年至1935年的“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华北地区的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1936年春,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负责指导华北党的工作。随后,刘少奇对白区工作中存在的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作了系统纠正,恢复了河北省京东、津南、保属、直南等地区的中共组织,重建了中共山东省委、山西省工委和河南省工委,使华北地区中共组织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全面抗战爆发之时,党员人数达到了5000余人。

但是,随着大片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中共及八路军影响的日益扩大,中共的组织力量和党员数量仍严重落后于形势的发展。作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中共的组织基础十分薄弱,平汉路以西的地区,与上级保持联系的,只有平山、定襄、五台、东冶、完县、涞源、定县等地党组织;阜平、灵寿、行唐、曲阳、唐县、正定、新乐、井陉等县,有一部分党员在坚持活动,但人数很少,组织也不健全,与上级的联系是时断时续。党员数量最多的平山县,虽有党员400余人,但有确切组织关系,能切实坚持工作的只有几十人。①参见谢忠厚、肖银成主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改革出版社,1992年,第69页。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共山西省工委下辖太原市委、定襄中心县委、阳泉矿区委、运城区委、祁县支部及寿阳、介休等县的一些零碎关系,加上省工委在太原直属的几个支部,共有党员360余人。②参见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924—1949)》,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1页。中共山东省委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到1937年11月,冀南及鲁北地区的乐陵、无栎、商河等十余县,“党的基础薄弱”,仅有党员200余人。③参见山东省档案馆编: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页。1937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重建中共河南省委,并指定朱理治负责省委的筹建工作。当时,中共中央交给朱理治的组织关系,除原中共河南省工委和中共鄂豫边省委的150余人外,还有中共苏鲁边特委300人,中共皖西北特委30人。④参见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 《中共河南党史》上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62页。

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中共的组织和党员人数能迅速增长。当时,中共党内较早提出应当大量发展党员的领导人是刘少奇。1937年10月10日,刘少奇撰写了《为发动华北广大群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而斗争》一文,强调指出:“在敌占区域,在我军后方,都应立即大大地发展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与支部。因为目前正是华北最严重的时候,红军的威望与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已有极大的增长,很多革命分子此时均在寻找红军与共产党,愿意参加红军与共产党,舍身加入革命。同时又因为我党在华北尤其在山西的组织基础是太薄弱了,我们要领导华北数十万群众的游击运动,并获得胜利,必须十倍百倍地发展我党的组织,才能保证我党的领导。因此,党在全华北各地必须开门,大量地发展党员,吸收在革命斗争中产生的工农积极分子与经过锻炼的知识分子,在每一县、每一个地区与乡村及武装部队中都建立起党的组织。”刘少奇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建立各地党的组织,“应该采用一些由上而下的方式”,即先在各县建立党的工作委员会或临时县委,“由县工作委员会负责去介绍同志,建立各乡村各城市中党的支部,等许多支部建立后,再成立正式县委。”⑤《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60—61页。同年10月22日,刘少奇在给八路军第120师负责人贺龙、关向应及华北各地党组织的电报中又指出:“在已失及未失地区,都要大大发展地方党,吸收在抗日斗争中积极的工农与经过锻炼的知识分子入党。要在各县首先成立党的工作委员会,负责建立全县各乡村党的支部。”⑥《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3页。

党的发展问题也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重视。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作了《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强调: “几个月来,更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左翼群众是在我们的影响下团结起来了,国民党营垒中的新生力量是在增长中,山西的群众斗争是发展了,党的组织在许多地方也发展了”;“但是必须清楚地懂得,党的组织力量,在全国,一般地说来还是微弱的。全国的群众力量也还是很薄弱,全国工农基本群众还没有组织起来。所有这些,一方面由于国民党的控制和压迫的政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没有工作或工作不足。这是我党在现时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中的最基本的弱点。不克服这个弱点,是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94页。1938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给中共山东省委的指示中亦指出:“在目前民族革命的高潮中,应当大量的吸收积极的工农成份和革命的学生入党,但同时必须严密党的组织不使一个奸细和投机分子混入党内。”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19页。

在1938年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大量发展党员成为会议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会议认为:(1)党今天在数量上还远不能适应抗战事业的需要。因此,要求全党把发展党员看作日常工作中的一种最基本工作;(2)党的质量 (即社会成分)须要有大的变更;过去几年因为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种种原因,所以党员的社会成分是农民雇农和手工工人占多数,大城市产业工人的比例不够,现在应当努力克服这一弱点,应当努力吸收重要产业的先进工人和先进智识分子入党;(3)因为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复杂和紧张,因为新党员增加和老干部理论修养的不够,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常政治教育,加强党内对三民主义的深刻研究,已经成为全党刻不容缓的严重任务;(4)加紧选拔和培养大批新的党的干部和非党的革命干部,以增强抗战的力量;(5)为适应抗战环境的需要,建立和健全地方党部的独立工作能力;等等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459—461页。。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要“大量的发展党员”,并建议中共中央对这个问题作出决议④《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1页。。张闻天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说目前只有9万余党员,人数太少。要发展民运,便要发展党。干部人数也很不够,今后要注意培养新干部,而新干部也只有在发展党的过程中来培养。⑤《张闻天文集》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第388—389页。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认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民族革命的新高潮,由于党的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领导与党的影响的威信的扩大与提高,大批的革命分子要求入党,这给了发展党以极端有利的条件。“但应该指出,目前党的组织力量,还远落在党的政治影响之后,甚至许多重要的地区,尚无党的组织,或非常狭小。因此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迫切与严重的任务。”决议为此提出了大量发展党员的具体要求,如打破党内在发展党员中关门主义的倾向,反对把党的注意力局限在恢复与审查旧关系和旧线索的狭窄圈子内;打破在统一战线中忽视党的发展,以为党的扩大无足轻重,甚至于取消党的发展的严重倾向;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特别注意在战区在前线上大量地吸收新党员,建立强大的党的组织;在后方无党的组织的地区,当地党应有计划地与迅速地去重新建立与发展党的组织;把发展党员作为每一个党员及各级党部的经常的重要工作之一,进行经常的检查与推动;等等。⑥《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466—467页。

随后,中共中央又一再强调,必须加快党员发展。1938年3月24日,张闻天、毛泽东、刘少奇联名致电朱瑞等,要求“大大发展党,建立与健全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办一、二个较大的学校,训练政治军事群众团体及政府的干部,党办训练班”⑦《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480页。。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在《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大胆发展而又不让一个坏分子侵入”,作为发展党的总方针。他指出:“为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共产党必须扩大其组织,向着真诚革命,而又信仰党的主义,拥护党的政策,并愿意服从纪律,努力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与青年积极分子开门,使党变为伟大的带群众性的党。在这里,关门主义倾向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对于奸细混入的警觉性也决不可少。”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645页。张闻天在会上所作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组织问题》报告中,也专门有一节讲到发展党员的问题。报告强调:“有计划的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使党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的、布尔什维克的党——是目前中心任务之一。”报告提出:党发展与巩固的原则,应是“在工作的开展中去发展党,在斗争中去发展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一时期的清理,整顿与巩固 (消化),然后再发展”。对于党员成分问题,报告提出:要保证全党内工人、雇农、手工业者、劳动农民占优势,但许多地方,党在开始时应多吸收革命知识分子,认为这样做“不是坏倾向,而正是一般的规律。党一般的要经过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帮助,而深入到下层群众中去”。报告还指出:在发展党员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即关门主义与拉夫主义。②《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718页。

二、华北地区中共组织的大发展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共华北各级组织花费了很大力气来从事党员发展的工作。

在晋察冀,1937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成立由李葆华、王平、刘秀峰等组成的中共晋察冀临时省委 (1938年10月改称中共晋察冀区委),与同时到达这一地区的八路军部队一起,“担负起发动群众,并大力发展党组织的任务”。“边区部队和工作团、工作组分散各地,采取大刀阔斧的大量发展党的方针,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培养和吸收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恢复抗战前失掉的党的关系。在没有党组织的地方,便由工作团、工作组组成党的临时县委、区委,积极发展新党员,着手建立党的组织。”③《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第70页。很快,在中共晋察冀省委下组成了四个特委,县以下的党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据中共晋察冀省委组织部的不完全统计,到1938年6月,全边区平汉路以西的地区党员发展到10460人,其中90%以上是抗战爆发之后新发展的。到1940年10月,该区党委所属党员发展到70600名。④参见《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 (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442—443页。与此同时,冀中地区的党组织发展迅速。到1937年10月,冀中全区党员发展到5000名左右。1938年1月,中共冀中省委成立,所属党员达到12000人。这年四五月间,冀中多数县恢复了县委组织。到1939年,冀中全区中共党员发展到9万多名。⑤参见《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 (下),第488—489页。

在晋西北,1938年4月,中共晋西北省委(1938年8月改称中共晋西北区委员会)在岢岚召开晋西北地区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决定在全区大力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到1939年春,晋西北区党委下辖的党组织,由原来的3个县委发展到8个地委,30余个县委,党员人数达到1万余人。⑥参见《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 (1924—1949)》,第293页。在晋东南根据地开辟之时,全区党员仅1000余人,到1938年6月,发展到1万余人。1939年9月,又发展到30150人。⑦参见《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 (1924—1949)》,第294页。在晋西南地区,抗战爆发初,全区党员只有几十人,到1938年9月,晋西南地区中共党员发展到5900名。到1939年1月,全区共有26个县委,中共党员发展到11000名。⑧参见《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 (下),第339页。中共晋西南区委书记林枫后来谈到晋西南建党工作的情况时曾说:“严格说,当初晋西南没有党,只有运城有几十个党员。洪赵是否有,不记得了。那时办了个党校,训练一礼拜,派七个人去洪赵;从程子华那里又派人去晋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全区党员由抗战初期的几十个发展到18000多,增长了200多倍。”⑨穆欣:《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漫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一二○师战史》编写办公室编印,1996年,第84页。

在晋冀豫,1938年2月,中共晋冀豫省委(1938年8月改称晋冀豫区委员会,1940年10月更名为中共太行区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这时该地区中共党员仅1000余人,1938年6月增至1万人,到1939年9月召开全区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时,党员增加到30150人。①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 《太行革命根据地史(1937—1949)》,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4页。中共晋冀豫区委组织部长徐子荣在该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曾对该区党员发展的情况作了这样的描述:“在开始初创时间,不过30多同志;在辽县活动分子会议 (指1938年1月底至2月上旬中共晋冀豫省委在山西辽县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引者注)时,不过1000多党员;现在都要超过了好多倍。我们党在这个区域可以说是唯一的大党,可以说是群众的党,不但生长了党的力量,而且创造了武装,推动了全区政治文化上的前进,把落后的区域变成先进的区域。”②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2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69页。

山东地区的中共组织在抗战爆发后也得到迅速发展。1939年11月,中共鲁西区党委《关于党的工作报告》提到:“为着响应党中央3月15日关于大量发展党的号召,为着纪念‘七七’事件一周年,便规定7月为突击月。在党的工作上,这一月来实行突击运动,并规定各级在发展党为一倍的比率 (例)数,7月前鲁西特委领导的党员总数是500余,7月底县委联席会议上的总结是1700余了,工农的比例数也大大增加。并在鲁西特委领导的县份,领导机关健全起来。8月中旬,在冀鲁豫区党委召集了各特委书记联席会议,除去一般的检查工作、指示工作外,并规定9月为冲锋月,各地委间并举行竞赛 (鲁西和直南、鲁西北和冀南一地委),这和7月的突击一样,兴奋了鲁西的党,和完成7月的突击运动一样,紧张地渡过冲锋的9月,胜利地完成了党给予的任务。组织的开展,在这一月是由1700到3800,鲁西北特委区域内也由300多党员到600多。”③《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文献部分(上),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15—116页。

1939年1月,以鲁西北、鲁西、泰西特委和苏鲁豫边区特委领导的郓 (城)濮 (阳)巨(野)菏 (泽)中心县委为基础,在馆陶县成立中共鲁西 (山东第二)区委员会。该区党委成立后,以恢复党的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为中心任务。很快,全区36个县中,有34个县恢复或建立了县委或工委,共有党员20003名。④《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 (下),第776页。1939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1938年12月由原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称),在给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报告中说:“现在党员:第一区委 (鲁南)15000人,第二区委 (鲁西)8000人,第三区委 (胶东)12200人,第四区委 (冀鲁及清河区)共8000人,第五区委 (苏鲁豫边)6月前约8000余人,第六区委 (苏皖边)4月前已300余人。”⑤《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文献部分(上),第66页。也就是说,山东各抗日根据地党员总数已达5万余人。

河南的党员人数也有了很大增长。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成立。随后,省委相继作出了《关于发展组织的决定》和《关于发展与恢复党组织问题的报告》,强调各地党组织一方面要克服忽视工农,忽视发展党,敌视、排斥知识分子的“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又要纠正不讲条件,不负责任,随意发展的自由主义。到1938年3月,全省党员增加30倍,人数达3000余人。193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后,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大胆向工农阶级的劳苦大众开门,大量吸收雇农、贫农、中农入党,大批提拔工农干部,扩大党在农村的基础。此后,河南全省党员获得较大发展,到1938年10月,全省 (豫北在外)党员发展到8000余人,为河南省委建立前的50倍。⑥《中共河南党史》上卷,第362、364页。

在包括豫北地区在内的冀鲁豫边区,经过1938年7月“冲锋月”、8月“突击月”、9月“国难月”的大发展,党员人数增加了一倍,达到1780人。随后,该地区的“党仍是集中力量发展,直到1939年5月都是提出一倍或数倍的发展”。其中,清丰县党员由数百人发展到1900人,南乐县由六七十人发展到1000人。1939年4月,边区分为中共直南、豫北两个地委:直南地委有清丰、南乐、大名、濮 (阳)内 (黄)滑 (县)4个县委,党员6000余名;豫北地委有濮阳、滑县、东明、长垣4个县委。其中,仅滑县在1939年六七两个月中,即由数百人发展到9000余人。①参见《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文献部分 (中),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90页。

与此同时,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党员人数也大增。抗战爆发时,两军中党员总数为3.5万人,约占全体军人总数的55%。而到了1939年底,根据统计,八路军、新四军中共有党员14万人左右,占全军总人数34%至36%。其中,八路军120师全军34400人,党员12962人,占37.7%;八路军留守兵团12747人,党员6765人,占53%;冀中军区共有官兵25613人,党员 9518人,占 37.1%;军委直属队4506人,党员2536人,占56%,为全军党员比例最高者。这样,抗战开始两年后,八路军、新四军总数增加了约6倍,部队中党员增加了4倍。在全军的14万名党员中,抗战以前入党的已是少数,大致在2.6万人至3万人之间,在全体党员中不到20%。有的连队抗战前入党的老党员没有一个,相当多的连队老党员只有两三个,只有极少数连队有七八个或十个以上的老党员。②参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5册,内部编印,1982年,第274页。

由于各抗日根据地及军队党员的迅速发展,到1939年9月,全国党员人数达到50万人。③参见《王稼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4页。

三、抗战前期中共组织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抗战爆发后,华北各地中共组织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这种大发展中,也存在许多问题。1941年2月,中共中央华北局代理书记杨尚昆在《根据地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曾对华北地区中共组织在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这样的描述:“(大发展时期——引者注)华北党的数量扩大了,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发生了很多错误”;一是“由于片面的了解大量发展的意义,华北党在大量发展中,一般的现象,都是追逐数目字,只重量,不重质。因此,不合中央指示的‘党内要严’的原则,大开门,拉夫,无例外的如此,有一夜发展四十个党员的,有三分钟发展五个党员的,有骑着驴子‘跑’党员的,有打锣号召入党的,什么奇形怪状都有。所有华北党的成分,今天相当复杂,党员称号降低了应有的水平。有抗日党员 (这还是较好的),还有升官发财的党员,‘点头’党员等等。大批流氓地痞,长期脱离生产的寄生分子,混入党的甚多”;二是由于大量发展,“党的成分复杂,教育不够,投机分子的混入,太落后分子的混入,使党的威信减低了。还有刻‘共产党支部’印,罚老百姓的款,张贴布告的怪事”;三是组织不严密,“支部究竟有多少能开会,不知道;有些组织不合党的原则:如按年龄、性别分组,有所谓‘青年小组’,‘老头小组’,‘妇女小组’,‘成年小组’等,或按阶级成分划分,有所谓‘富人支部’,‘穷人支部’,或按文化程度分组,有所谓‘活动小组’,‘落后小组’,五花八门,无奇不有”。④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9—20页。

当时,各地中共组织在发展问题上,普遍存在为增加党员数量而采取“拉夫”式的办法去进行组织发展。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 (1939年1月成立,下辖晋察冀、冀中、冀热察三个区党委)在《关于二十个月来党的工作总结报告提纲》中指出:“开始时在发展上的拉夫,使党的组织不够纯洁、严密。投机的、异己的、来历不明的、叛变自首的、不够入党资格的,很多混入党内。这是当时党的生死问题,最严重的问题,给党威胁很大。”“党的组织上的各种制度没有统一,违反、不了解、没有建立,比较混乱,这也使党的组织不够巩固、严密。”⑤中央档案馆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册文献选编 (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第275页。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彭真1941年到延安后,曾向中共中央详细地汇报了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及各项具体政策的情况,认为“在党的发展上曾发生只追求数字忽视质量的倾向,发生严重的‘拉夫’现象”,并在报告中列举了若干具体表现:如“阜平曾有一人一天发展六十人的奇迹,献县有一人一天发展三十人的趣闻,当时传为笑柄 (所谓招兵)。行唐则有摆开桌子在街上写名册的事情”;“入党不但无严格甚至无手续。支部委员可以批准入党,支书可以批准入党,干部个人也可以批准入党。无支部讨论通过,无一定机关批准,批准者不负责任”;“个别地方降低入党条件,把党实际上变成了农会或普通抗日团体 (这样有手续亦无用了),称党为穷人会、抗日团、八路军同情会。只要抗日,同情八路军即可入党。有的入了党还不知道自己是党员,或知是党员,不知是什么党的也有。”①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第142—143页。

这种现象在冀鲁豫地区也同样存在。1941年9月,冀鲁豫区党委在工作总结中回顾道:“这时党的现状,在发展上大部是数目字的追求方式而来的,没有经过一定的介绍手续和入党仪式,大部分是集体参加的,开训练班是大批发展党员的最好场所,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兹举几个严重的实例如下:(1)入党志愿书和登记表多42元一张,少者不等。(2)很多士绅见了某县委书记说:‘相老相老,给我一张吧,我也入党。’说话之间便把县委书记拦住,从口袋中抽出表来,抢着填上了(‘老’字即尊称之意)。(3)‘谁参加看青会,就给谁分粮’,很多贫苦农民便参加了。参加后并说‘需每月交两大枚的党费’。群众便说:‘八路军 (是救亡团体)兴的真巧怪,参加看青会还得交两大枚的党费。’到了一二月后,分 [区]委去时说:‘你们是参加了共产党,不然怎么还给你们要党费。’群众有的慌慌张张地退去,有的一不作二不休便成为党员了。(4)入党与入救国会混为一谈,其分别在于一为公开、一为秘密,公开的不如秘密的根硬。(5)‘我是你爷爷,我都参加了,你也来参加吧,我还会害你吗?’诸如此类的事是相当不少的。”一些人入党的动机,固然为了“抗日救国的占绝大部分”,但也有是为了入党后可以减少战勤负担,有的把党组织当做一个道门认为入了党可不受他人的欺负,有的是认为入党后做工作方便并牢稳。②《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资料选编》第2辑文献部分(中),第89—90页。

关于鲁西地区的情况,冀鲁豫区党委于1941年在关于巩固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抗战爆发后,“经1938年‘七月冲锋’, ‘八月突击’,‘九月国难’,三月中,党有大量发展”,从1938年3月到9月,泰西地区党员人数由400多人发展到13000多人,运西地区由100人发展到2409多人,“但多系和平突击,只求数字,如菏泽县委因要完成计划虚报100党员,党内中农以上成分占78%以上,入党动机为抗日、赞成八路军者甚多,以致投机分子混进党来。支部组织很混乱,有一二十人的支部每人都是支委。工作无制度,不经常,不交纳党费,有半年不开一次会的”,“一般党员政治认识、阶级觉悟很差,有认为共产党只是抗日的,把党看成暗八路,或秘密道,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的混淆,讲统一战线就没有阶级存在,宗教观念,郓城九个区长 (都是党员),拒绝执行合理负担,寿张六个干部因实行进步法令而要求退党,党内纪律驰 (弛)废。”③《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上册,第357页。

与地方党的发展一样,八路军、新四军的党员发展也存在某些问题。1940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在政治工作总结中指出:当时,有的部队只要作战勇敢,就可以入党;有的部队不讲阶级成分,只要表现好即可入党;在冀中,有和尚、道士、流氓分子、青红帮分子入党者;有的部队不问入党动机,只要本人愿意即可入党,以至有的部队新党员的入党动机大多是抗日救国;也有部队在发展党员时,“欺骗式的发展党”,在介绍别人入党时说“你愿入正道,就加入党”,或说“入了党保证不受伤不打死”,“入了党可以做干部”等;亦有部队用强迫式的方式发展党员,对非党员说:“不入党是落后分子,我们旅团连长都是党员,你还不入党么”;甚至有的部队“用入党作争取坏分子及群众领袖的政策”;同时,在入党手续上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部队由候补党员当入党介绍人,新党员入党时没有候补期或随意缩短候补期,没有入党仪式等。①《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5册,第275页。

四、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中共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各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建立,客观上需要中共克服关门主义倾向,大力发展党的组织。但中共中央同时也意识到,在大发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问题,因而不断提醒各地在大发展中必须注意组织的巩固。

1938年8月18日,刘少奇在给中共晋冀豫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党的组织在你们那里特别是路东还须大大发展,同时也要反对拉夫主义。你们要推动各级党部和党员去真正进行发展党员的工作,真正去寻找、考察对象,真正去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这对党员应该是很庄严的工作,而不可以用拉夫主义来了事的”;“机械的规定每人介绍两个同志或三天发展一个同志的办法是不对,因为事情并不能这样平均发展”;对于某些地方,某些村庄,某些机关和部队中已有大量发展的, “那么这些地方、机关和部队即可暂时停止发展党员,专俟[做]一时期巩固和教育训练工作。发展的工作集中在那些党的组织薄弱的与地位重要的地方去。”②《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1卷,山西省档案馆编印,1986年,第272页。同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冀南工作的指示》中也明确提出:“在党的问题方面,冀南党的发展是经过突击月冲锋月国难月的突击发展,因此目前理整〔整理〕与巩固工作成为中心,必须注意党员成份之改善。”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第786页。

根据中共中央的相关指示,在大量发展党员的同时,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也开始了党组织的整顿工作。1938年4月,中共晋察冀省委在五台县的金刚库召开了晋察冀边区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省委书记黄敬在报告中指出:“党员的质量跟不上数量的发展”,有的地方“党员数量的发展特别可惊,但是这些党员的实际力量和他们所起的作用却小得可怜”;“今后应按照北方局的通知,彻底转变对于恢复关系和入党的办法,严格重新实行党员登记和干部调查,把投机分子洗刷出去。这是为了党的组织的严密所必需的,不然把党的纯洁性污殁了,就无异于我们自己解除了党的武装。我们应该使各个干部和同志们都能了解这一意义,把这一问题要交到各支部、小组中热烈地讨论。今后对于恢复党籍和入党问题上如遇有错误,各级党部应该负责。”④《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1册文献选编 (上),第135—136页。会议决定:加强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建立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制,实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支部小组生活,发挥党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党的无产阶级成分与马列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质量;严密党的组织与组织生活,实行党员重新登记,考查干部,发展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以此作为巩固党的重要内容。

到1939年夏,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前的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因对抗战失去信心,准备降日,并潜入越南河内。1939年5月31日,汪与周佛海、梅思平等人抵达日本,公开投敌,沦为汉奸。与此同时,日本方面加紧了对蒋介石集团的诱降活动。蒋介石集团虽然仍在抗日,但在对待中共问题上日益右转,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溶共”、“防共”、“限共”和“反共”的具体政策,随后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3月,山东发生了“博山惨案”。6月,河北发生了“深县惨案”,湖南发生了“平江惨案”。这些反共摩擦活动,使中共中央认为:“国民党投降可能”已成了“最大的危险”,“国民党已在进行投降的主要准备工作,即反共,反共是投降准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⑤《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09页。。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要求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然事变。1939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的报告及会议的结论中,强调指出:“须在思想上组织上准备自己,并准备舆论,准备群众”。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将此作为一个严重问题提出来,这也是鉴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大革命高潮时期,全国党员的人数曾一度达到近6万人,可是,随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全国陷入白色恐怖局面,相当数量的在革命高潮时参加组织的新党员,相继脱党甚至自首或叛党。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党员的数量迅速增加,但许多新党员没有经过严格的组织生活,许多党的基层组织不健全,不采取措施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的质量,如果再次发生1927年那种状况,后果将十分严重。故而毛泽东强调: “那时,因反动时期到来,党又没有准备,没有经验,以致队伍混乱,步骤错误”;“那时,新党员大批脱党或叛变;现在则在某种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这类事情,故须先有准备”。他提醒全党:“华北局面有变到极严重的可能,敌人主力有进攻华北的可能,因此八路军与华北党必须严重注意这种情况的可能到来,而从军事、政治、财政、党的组织、统一战线各方面进行准备,以适合坚持游击战争应付最大困难为原则”,因此,进行党的巩固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毛泽东明确提出:党的组织“现在不是普遍发展的时候了,一般应停止发展,以精干为原则”。他又说:“去年三月会议决定大大发展党之后,党已在全国有了大数量的发展。现在的任务是巩固它,故须暂时地一般地停止发展。当然不是一个也不准入党,有些地方还是应发展。停止发展为的是便于清理、除奸和教育,将来还是要再发展的。”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218、226、225、232页。

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巩固党的问题。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巩固党的决定》。该《决定》指出:中共自抗战以来,特别自1938年3月15日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的正确决定以来,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吸收了大批的优秀分子入党,建立了全国的群众性的布尔什维克的党的基础,但正因为在短时期内党得着了猛烈的发展,所以党的组织很不巩固,在征收新党员的工作中是有严重的错误与缺点存在的。某些地方党部为追求新党员的数目字,便进行所谓发展党的突击运动,集体加入与不经过个别的详细审查的征收党员。因此许多普通抗日分子或党的暂时同路人,也加入了党。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奸细,也乘机混入了党。使党的组织之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作用和党的组织之巩固程度大大受到损害。使党的组织与群众抗日团体之区别,在某些地方模糊起来。这些办法都是错误的。这些现象都是党的严重弱点。同时,在目前政治形势下,对日投降与国内分裂的危险是存在与发展着,严重的困难的任务是放在党的面前。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今天极端严重的任务,成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决定因素。

《决定》指出:“估计到党的组织的现状与目前环境,党的发展一般的应当停止,而以整理紧缩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工作为今后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只有在某些个别地方与某些个别部门根据环境与上级指示有必要时才许可进行一些发展工作,但仍须注意发展党的已有经验,进行个别的慎重的经过审查的征收新党员,纠正追求数目字与采用突击方式的错误,只求精不求多。尤其在我后方地区更应注意,一切已有相当数量党员的地方一律停止发展,进行巩固工作。”《决定》还指出:为了巩固党,必须详细审查党员成分,清刷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投机分子以及敌探奸细;必须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阶级教育与党的教育;必须加强对党的各级干部的教育工作;必须加强党的保卫工作和反对奸细的斗争;必须加紧党的秘密工作;必须提高党的纪律和加强党的团结等。总之,要通过“尽一切的努力来巩固党的组织,严密党的队伍,把党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才能使党有所准备来克服目前困难,反对国内投降分裂的危险,团结全中国人民,引导抗战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55—158页。

9月20日,中共中央又就华北地区中共组织巩固等问题作出专门指示,着重指出:“根据中央关于巩固党的决定,华北地方党应一般的停止发展而以巩固为中心,因此山东分局发展到十五万人的计划与晋察冀以十万党员供献给七次大会的计划,都是不适当的。华北各地应一律停止发展,在山东可以继续发展,但应求精不求多,要不重复华北发展中之弱点。”②《中央关于华北党的巩固及洗刷托派奸细的指示》(1939年9月20日)。9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对冀察晋工作的指示》,重申:现在党的工作中心是巩固,不是发展,“贡献给七次大会应当是巩固党的模范,而不是十万党员。中央巩固党的决定,应详细讨论,不要认为干部和党员都已经审查,不须再注意了。”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册,第177页。

五、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组织的整顿

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议》的精神,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迅速开展整顿党的组织的工作。

1939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在河北曲阳县的青山村召开组织工作会议,决定“党在组织方面的总方针是:党的发展一般的停止,集中力量从事党的组织的整理与巩固工作;但同时决定加紧克服工作的不平衡”④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第144页。。北方分局还制定了在组织上、思想上、政治上巩固党的具体政策与方法。关于组织上巩固党的问题,分局提出:(1)严格干部标准。应提拔政治坚定、历史清楚、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即正确执行党的政策路线,完成党的任务,善于为党工作,在困难和紧要关头不屈服不动摇,并与群众密切的干部,加强对于干部的审查、教育和培养;(2)审查党员,洗刷阶级异己分子、投机分子和奸细;(3)加强民主作风与铁的纪律,做到集体领导与科学分工;(4)分类分期进行组织整理。关于思想上政治上巩固党,分局要求: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促使党员思想意识无产阶级化,加强党员与干部的教育训练,各级负责干部轮流入党校学习,开办各种训练班培训党员;经常召开各种干部、活动分子会议、各级党的会议,对组织工作及各种具体政策进行讨论;坚持干部每日两小时学习制度等。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第183—184页。

1939年11月2日,中共晋冀豫区委发出关于巩固组织的指示信,明确提出:党的发展一般应停止,而以紧缩、整理、严密和巩固党的组织为今后一时期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党的力量薄弱的地区或部门,可以进行一些发展工作,但必须履行严格的征收新党员手续。党员数量相当大的地区应完全停止发展。指示信还对如何审查各级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1)首先审查各级干部,特别是分委、支部的干部,要使党的领导机关掌握在经过考验、踏实可靠的同志手里,并注意提拔积极勇敢的人、雇工及贫农同志,树立领导机关中的无产阶级骨干;(2)对那些已加入党,而实际上只是同情分子,不能艰苦工作和遵守党的铁的纪律的,则劝他们退出党,保持政治上的同情,并指定专人与之发生关系;(3)慎重地洗刷混入党内的异己分子、投机分子、敌探、托派、奸细等出党;(4)深入下层,了解每一个党员的面目,对干部经常且个别地去审查,并在斗争中、工作中去审查,但不应形成清党运动,造成党内恐怖现象。⑥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2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685—686页。

1939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作出《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的指示》,指出:“某些党部征收新党员不经过详细审查与执行入党手续,少数负责干部包办介绍新党员,形成拉夫式的发展现象。因此党内混进一些暂时同路人,阶级异己分子,投机分子,甚至托匪、叛徒、奸细分子。某些党部负责干部麻木不仁,缺乏警觉性,糊涂地恢复了不少自首分子、奸细、托匪的党籍,并分配以领导工作。这些现象是党的严重错误与缺点。”根据山东党的组织状况,山东分局认为:应当在整理巩固现有党员的基础上继续大量发展新党员,同时必须纠正个别党部采取突击方式及少数干部包办方式,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必须经过详细审查后实行候补期制度;物色新党员的对象应当是工人、农民及学生中的优秀的愿意踏实于共产主义事业的积极分子;地主、富农、商人及其他党派,除非有显著功绩的个别分子经区和县以上党的机关批准外,一般的禁止征收入党。①《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第99页。

当时,整顿党的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规定:在审查干部过程中,将对各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检查和对党员干部个人审查两个方面进行。对于各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检查,主要项目有:能否掌握党的方针、政策;能否根据党的原则处理党员关系;完成工作任务的程度和方法;能否按照党的干部政策提拔干部和对干部的态度是否正确;民主集中制的运用和民主作风;集体领导与科学分工,上下级的关系;对政府中党团及地方武装的领导;党与群众的关系,党团干部与非党干部的关系。此外,还包括争取知识分子,组织在职干部学习,进行党内教育,开展反倾向斗争,搞好党的各级组织定期民主选举等。对干部个人的审查,内容主要有思想意识锻炼,政治立场的坚定程度;对党的政策的了解和掌握能力;组织原则的掌握;工作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是否经常关心群众,和群众联系如何;学习与自我批评精神;主要的优点和倾向。另外,还须考查干部的历史及社会出身等。在审查结束之后,对干部作出鉴定。鉴定干部的方法主要是:本人填表、写自传,被鉴定人在会上进行自我介绍自我批评、党委或支部鉴定,最后把鉴定结果报告上级。干部全部审查鉴定后,除洗刷的投机分子、异己分子及太落后的分子外,将其余干部大体可分三类:第一类,政治面目和来历有疑问,但未能确证其有无问题者,分配不带秘密性和不重要的一般工作;第二类,尚未发现有任何问题,但过去无法证明,从日常工作中亦尚难判定绝无问题者,一般地分配工作,而且要大胆使用,并在工作中继续考查;第三类,已确定绝无问题者,可担任党内领导工作及重要工作。②《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0—22页。

支部是中共最基层的组织,党的主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须通过支部才能在群众中得到宣传与贯彻,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的强弱、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等。因此,在各根据地巩固党的工作中,支部的整理又成为关键。

对于党的支部的整理,晋察冀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订出分期分类整理支部的具体计划,在整理期内要坚决地停止党员发展,然后由上级党委派得力干部,或者组织支部检查团、支部工作团、支部巡视团等到县、区布置如何整理支部的工作,按支部工作的好坏分上、中、下三种情况选出几个支部进行试点。试点以县以下的区为单位,每区选择两三个支部进行,在试点取得成效后再进行所有支部的整理。支部整理的内容包括:(1)支部所在村庄的经济情形、阶级,以及该村庄政权演变情形,在抗战前后的变化过程与特点;(2)支部及党员与群众的关系如何,能否真正起到团结群众的核心作用;(3)支部执行党的政策情况;(4)支部开展党内教育及党内生活开展情况;(5)支部内部的团结情况;(6)支部对村政权、村群众组织及群众武装的领导方式方法等。③《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70—71页。

在整顿中共组织的过程中,特别是经过审查干部和整理支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党组织得到巩固,党员队伍得到纯洁。虽然党员的人数有所减少,但党组织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

在冀中区,经过组织整顿,从全区原有的9万名党员中,清洗了异己分子、投机分子和太落后分子2730人,占党员总数的3.03%④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525页。。

在北岳区,据15个县的统计,从1939年10月后的10个月中,共洗刷759人,约占党员总数的2%,其中异己分子占25.2%,敌探奸细占10.5%,投机分子占26.3%,太落后分子占38%①彭真:《关于晋察冀边区党的工作和具体政策报告》,第158页。。

在晋察冀军区,1941年做总结时,提到:“一年来由于条件不合共产党员的标准,被洗刷开除的共有四百二十三名,把党员伟大的称号提高,提高,再提高,获得了初步成绩”;“除了个别以外,消灭了拉夫现象”,“吸收党员手续都按军区规定。经过小组讨论与支部大会通过,批准党员,能经党的一定机关在会议上讨论决定,一般的纠正了个人批准党员的现象”。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第92页。

在晋冀豫,1939年11月统计时,共有党员36111人。到1940年4月统计时,党员为34215人。经过几个月的整顿,据1940年8月统计,全区党员为24978人,减少了1/3。③山西省档案馆编:《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3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42页。虽然党员的人数有所减少,但党的支部组织得以健全。在整党开展以前,该区支部的组织形式有总支部、中心支部、总中心支部等各种名称,至于小组的划分更是五花八门,如宣传小组、活动小组、武装小组、交通小组、锄奸小组,甚至有的支部还有什么老头小组、白面小组。支部的人数有100多人者,亦有200余人者,“支委的数目更是官多于民,包含极多的问题”。整顿之后,“各地支部组织已纠正了过去的混乱、庞大与复杂,而走上统一一致了”,各地取消了总支、中心支部等名称,小组一般按照群众团体进行划分。由于清洗了一部分不合格的党员,支部的人数也相应有所减少,多者七八十人,少者五六人,一般30人左右。支委的人数基点村一般由7人组成,一般村由5人组成,小的村只设支部书记或增设一支部副书记。整党以前,许多支部没有会议制度,也没有学习制度,组织生活极不健全。整党之后,支部能经常自动地开会,会议内容也较充实,“能讨论工作与群众问题及如何解决群众问题”。党员的教育工作也大大增强,一般党员对党的认识“已克服过去那种组织上的、思想上的混乱,初步地 (认)清了党员对党与牺盟(即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引者注)与群众团体与会门分不清的现象,了解了党与国民党与三民主义的区别,党员与群众不同,要接近群众,团结群众,并在群众中如何起积极的模范作用”。④《太行党史资料汇编》第3卷,第542、546、549、550页。

当然,在华北各地中共组织的整顿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发生了不注重党内教育而“单纯的在内部进行技术的整理”的问题,“如强调紧缩强调成分大清洗,随便地乱清洗,如‘不起作用的’清洗,‘不开会不交党费的’清洗,还有用圈名单的方式,号召党员自动退党的方式,用党员占全村人口百分之三的比例方法等”,把一些不该清洗的党员也清洗出去了⑤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总编委会编:《太行革命根据地史料丛书之二·党的建设》,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52页。。

尽管如此,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中共组织的整顿,成效仍是显著的。通过此次组织整顿,一批投机分子被清洗,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党员被劝退,党的组织得到了纯洁,还有更多数量的党员接受了一次共产党员标准的教育,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各种工作制度也得到了健全。这就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总的来看,这次组织整顿使华北各地的中共组织在发展中得到了巩固,并在巩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而为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抗战时期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组织的整顿,也留下了许多好的做法与经验。这些做法和经验也为当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猜你喜欢

入党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支部园地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