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导读
2013-01-30姚永刚,郑永唐
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亲,利用其创建人类疾病模型,比其它模式动物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疾病进程和病理机制,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的最佳模式动物。同时,灵长类动物在转化医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第 3辑《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疾病模型专刊》,我们特别组织了平顶猴、猕猴、食蟹猴和树鼩等作为研究对象的稿件17篇。其中综述4篇,研究论文、报告和简报等13篇,尽可能地展现相关研究领域进展,以期推动该学科领域的持续发展,继续彰显本刊特色。
国内外近年来树鼩研究进展如何?树鼩基础生物学及动物模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该领域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徐林等几位专家联名撰写的“树鼩实验动物和人类疾病的树鼩模型研究概述”较精辟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明确树鼩的分类地位是创建利用树鼩作为实验动物的重要基础。在现有研究中,大部分核DNA序列研究,包括近期树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都支持树鼩是灵长动物的近亲,然而绝大部分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却显示树鼩与啮齿动物的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许凌等介绍了近年来关于树鼩分类地位探讨的分子证据,并综合现有不同研究的结果,认为树鼩作为灵长类的近亲这一结论应该成为共识。
为了获取适用于衡量树鼩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追踪其近交家系的基因标记,刘小红等开发了树鼩基因组DNA的12个微卫星标记。通过对来自于我国昆明郊区的117个野生树鼩个体的分析显示,这些位点表现高度杂合性,能够满足个体鉴定及近交家系分析的需求。树鼩基础生理数据对于动物模型创建尤为重要。王静等报道了驯养树鼩的基础生理指标,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链脲佐菌素(STZ)对哺乳动物的胰岛ß细胞有特异毒性,被广泛用于诱导1型和2型糖尿病。吴晓云等研究表明,多次小剂量STZ注射可诱导树鼩出现类似2型糖尿病症状和糖尿病肾脏损伤。综合考虑STZ注射次数、成模率以及成模稳定性,两次注射80 mg/kg剂量的STZ较适合用于创建树鼩2型糖尿病模型。
创建合适的HIV感染/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平顶猴是目前唯一可以被HIV-1感染的旧大陆猴,在艾滋病模型研究中具有许多优势。雷爱华等全面综述了SIV、HIV、SHIV和 HSIV通过静脉和黏膜途径感染平顶猴的特征,病毒在平顶猴细胞中复制的分子机制,以及建立平顶猴AIDS模型的限制因素和前景。庞伟等报道了北平顶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参考值,为平顶猴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生物学数据。
非人灵长类社会制度多样性的研究对解析人类社会经济地位形成的生物学基础及相关疾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秦冬冬等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雌性猕猴毛发皮质醇含量,发现在专制猴群中,毛样皮质醇水平与社会等级无显著相关,而在缺少严格等级制的群中,毛样皮质醇水平与社会等级呈显著负相关,从属个体的毛样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优势个体。他们据此认为社会等级的严格程度是影响猕猴胁迫生理的因素。
何谓比较系统生物学?赵玉琪等介绍了其概念,将其定义为“比较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或不同物种的生物学系统,以获得对于生命形式在交互和多样性水平所存在的特征性复杂度的完整理解”,讨论了RNA-seq和ChIP-seq技术在人类及动物模型比较系统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