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013-03-18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文/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课题组
(执笔:施纪平 朱李鸣)
面对当前浙江创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实际,必须更加突出政府在创业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引导力,加快创新政策与平台,有效发挥创业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图/新华社
创业风险投资是科技金融的核心内容,是科技成果孵化和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重要助推器。形成发达的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和完善的资本市场,是有效带动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关键之一。课题组在与国内先进省市比较分析基础上,剖析浙江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差距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差距与原因
浙江是全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先行地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相继涌现出天堂硅谷等知名创投企业,万向、雅戈尔等民营龙头企业率先进入创投领域。截至2010年底,全省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总计173家,管理资本规模达到337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2和第3位;截至2010年底,调查统计全省166家创投机构累计投资高新技术企业413家,累计投资72.19亿元;各级政府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实际到位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超过20亿元,2009年设立首期规模5亿元的省创投引导基金,杭州创投引导基金累计到位8.6亿元。但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内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相比,仍然存在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退出渠道单一等问题,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战略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差距和问题
缺少上规模、有影响力、投资活跃的领先企业。全省173家被调查风险投资机构中,规模5亿元以上占比仅为8.8%,大大低于广东(30.7%)、上海(23.5%)、北京(30.8%)。既没有深圳创投、苏州创投、江苏高科技投资这样的百亿级集团,也没有一家与国家级金融机构或者国际知名创投企业合作设立的创投机构。而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的前两批试点中,浙江也未被列入。清科创投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全国前20名创投机构中,浙江仅有华睿投资、浙商创投分别入围第10和第16位。
投资结构不合理,去风险化现象突出。相比国内其他地区,浙江创业风险投资在行业选择上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相对较低,累计投资到高新技术企业的金额比重(45.78%)也低于全国(54.23%)。2010年被调查创投企业投资项目分布前三位行业均不属于高新技术制造业;在投资项目所处阶段上重心比较偏后,2010年投资于种子期、起步期企业项目数占比为4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与江苏相比更是低了16.8个百分点,尤其是种子期项目占比连续三年下降;投资项目退出的平均持股时间从2008年的5.71年下降到2010年的3.55年,投资项目的成功率也比较高,这些都大大偏离了创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高收益、长期化的基本属性。
退出渠道仍然单一,成本和风险有所加大。2009年创业板市场的开启以及中小板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成为最大的收益省份之一。截止到目前,浙江创业板上市企业达到37家,占总数的10.4%,位居全国第三;中小板上市企业124家,占到总数的17.7%,位居全国第二。与此相对应,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开始取代股权回购成为浙江创业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2010年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退出项目达到10项,占比达到32.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而兼并收购等其他退出方式依然不够活跃。单一的退出渠道一方面加剧了创投机构对待上市项目的过度竞争,大大抬高了成本;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创投资金多元化、分阶段的退出,加大了项目风险。
(二)主要原因分析
民营资本风险偏好弱、认识存在偏差。浙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中民营资本占到九成,其投资更加偏重于自己比较熟悉、现金流稳定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偏爱于风险较低、盈利可期的成长期以后项目,特别是一些待上市企业项目,而对于科技型初创企业,在投资上基本不予以考虑。同时很多出资人缺乏专业的投资理念和能力,又没有足够的意愿与国际国内知名的创投管理团队合作。这既不利于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的大型创投管理机构,也进一步加剧了创投机构去风险化、PE(股权投资)化的倾向。
政府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覆盖面和规模有待扩大,机制需要创新。目前,浙江创投引导基金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除省创投引导基金和杭州创投引导基金投入规模超过5亿元外,大多规模偏小,无法满足发展需要。二是政府牵头的天使投资基金缺失,单纯依靠以跟进投资和补助为主要方式的引导基金,对引导创投资金投向初创型企业的主导性不强。三是国企投资基金受IPO上市公司国有股社保基金转持政策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因素影响,不愿意参与高风险、低持股的创业风险投资领域,而更倾向于从事股权投资基金。
金融配套服务能力不足。一是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地方资本市场不发达。分散的产权交易机构难以形成合力,与天津股权交易中心和中关村“新三板”等国家级试点相比,市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还很弱,与全国性资本市场的衔接也不够,对创投机构的吸引力不大。二是证券、投行等相关金融投资机构发展滞后。目前浙江仅有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两家在业内规模偏小、影响力弱的本土证券投资机构,也缺少有分量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参与创投市场发展的机构投资者明显不足。
政策法规环境有待完善。目前政策大多是设立创投引导基金、规范管理、专项补贴等内容,缺少在市场进入、税收优惠、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对于吸纳民间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引导力度还不够强。政策覆盖的范围也不够广,不能有效覆盖科技型初创企业等鼓励投向的对象。此外,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相关的基本法规、法律还不健全,企业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等政策法规环境也不够完善。
投资种子以及人才等关键要素相对匮乏。随着这两年创业板的快速发展,浙江原有的一些具有一定技术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均已上市或者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后续的技术能力强、市场成长性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断档,可供创投投资的种子明显缺少。此外,浙江创投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政府、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基本都是半路出家,人才瓶颈已经成为浙江提升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
图/新华社
对策建议
强化产业引导功能,培育强大的国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借鉴深圳、苏州等地发展模式,以大型国有控股投资公司为依托,组建若干以支持并购重组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中长期投资为主的国有大型股权和创业风险投资集团。积极争取列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有效对接金融央企,合作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改变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主的考核机制,将创业风险投资纳入国资考核范围,并允许其可适当程度的投资风险损失等同于创造利润。依托省市创业风险引导基金以及海洋等省级产业投资基金,与国际创投机构合作设立一批专业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民营产业资本进入创业风险投资领域。参照北京、深圳等地的政策,对于民营企业出资参与设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可按募集资金额和投资额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并对符合导向的投资项目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助。可以探讨出台在一定条件下,民营产业资本对创业投资领域的投入可直接抵扣出资企业的应纳税额等特殊政策。借鉴广州等地政策,对于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尤其是前期企业的投资金额和比例达到一定条件的创投企业,参照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待遇,并享受一定的资金补助。扩大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规模,加大跟进投资、阶段参股和风险补助的力度。鼓励省内大中型制造业骨干龙头企业利用技术、资本等优势,加快组建瞄准相应产业领域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并通过主导和参与科技孵化器开发,配套发展天使投资基金。
创新区域资本市场,构建规范、活跃、完善的创投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省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在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新三板”试点,建立起规范、活跃的区域性资本市场。深化温州金融改革,以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为依托,畅通投融资和信息交流渠道,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发起、募集、参股、信托、地方债券等多种形式参与高新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平台建设以及创业风险投资发展。
结合高新区和科技城建设,打造产融结合的创投产业集聚区。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重点,组建专业化创业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重点参与对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战略性投资和科技型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建议结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配套组建一批与平台开发互动、专业化运作的风险投资基金。借鉴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经验,在杭州高新区、宁波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地方,研究建立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集聚的体制与政策,打造国内领先的创投机构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