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创建 四改造探索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

2013-01-30江西省供销合作社

中国合作经济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服务社供销基层组织

基层供销合作组织承载和担纲供销合作社事业振兴发展的期冀。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基层组织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产权、职工身份置换改制”的双重影响,全系统不少地方通过卖空、卖光基层资产改制并安置职工,实行所谓的净资产改制,抛掉包袱,基层组织处于“线断、网破、人散、停摆”的局面。针对上述情况,江西省采取“三创建、四改造”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以基层供销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涉农协会“三社一会”为核心,创新探索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新模式,乡镇基层网络得到有序恢复,基层组织逐渐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主要做法

(一)顶层设计,高位推进。江西省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目标,多措并举,着力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1.制定总体规划。2012年,江西省在制定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专门制定了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规划意见和实施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在文件中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个年度、各个阶段,提出用三年时间全力打造以“三社一会”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到2015年末,全系统基本建成“组织架构完善、网络布局合理、流通渠道顺畅、服务功能齐备”的基层供销合作组织。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省社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有些地方还以政府名义下文规划基层组织建设,使得工作更具抓力和影响力。

2.健全组织领导。从组织上建章立制,保障基层工作有序推进,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和职能处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把基层组织工作纳入到各级供销合作社中心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

3.创新工作措施。一是建立工作制度。2006年起,江西省就制定了机关干部定点联系制度,帮扶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2009年提出基层社建设“十有”建设标准,根据农村农业需求,完善扩大经营服务功能,在基层网点上开展助农取款服务工作创新。二是培育先进典型。近几年,江西省针对县级社发展不同情况,先后在彭泽、鄱阳、南丰、兴国、遂川等地召开网络体系和基层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加快基层组织建设和改革发展步伐。三是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从2012年起,江西省将基层组织建设纳入中心工作,全面启动以“三社一会”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年活动。

(二)示范创建,引领发展。江西省注重发挥“四两拨千斤”示范先行功效,积极开展“三创建”活动,引领和规范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1.创建“十有”标准基层社。一是立足网络重构。2009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统提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要做到“十有”,包括有健全的领导班子,有经济效益,有自营农资、日用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回收门店,领办专业合作社,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建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统一供销合作社标识等,从建设内容与目标规划上着眼于重构为农服务网络体系。二是立足服务创新。江西省积极探索“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入、多层次合作”新路子,多样式、多元化打造新型基层社,2012年在全系统选取了100个资产优良、经营完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十有”标准创建,努力提升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质量与水平。

2.创建“四化”示范专业合作社。2011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统开展“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对接市场化”省级示范专业合作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创建,有效提升了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合作社内在动力的汇合,吸纳了一大批建设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经营状况好、管理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合作社加入到供销合作社来。目前,江西省供销合作社领办专业合作社的数量约占据全省总数的11%。

3.创建“3+2+X”规范综合服务社。2013年,江西省针对农村综合服务社现实情况,按照总社《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要求,提出创建打造“3+2+X”功能建设模式,“3”即有农资、日用消费品店和再生资源回收点“两店一点”,“2”即承接2项以上公益性服务项目,“X”即创新增加创利性经营业务。通过加大与组织、卫生、文化等部门的合作,引入了党建、医疗、幼教、文体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创建和打造集经营型与公益性于一体、适应农村社区需求的综合型服务中心。

(三)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江西省着力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组织的改造、重组、新建和联合,尤其加大了基层社经营服务型、能人带动型、股份改造型、联合创建型“四改造”,搭建为农服务的基层经营主体。

1.“经营服务型”。对净资产较多、经营服务绩效较好的基层社,江西省以创新经营体制为突破口,优化社有资产配置,升格建设“功能服务型”基层社。一是采取县社直接筹措资金或者吸收社会力量联合开发等形式,对地处黄金地段的基层社资产进行升级改造,建设集超市、农资店、集贸市场、仓储设施等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目前,江西省正着手启动瑞昌、都昌和丰城3个流通服务综合体项目,预算总投资近15亿元。二是通过实施“小超市、大连锁”,发展联合经营和连锁经营及配送服务等现代营销模式,使基层社在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传统经营业务上实现业态更新。永丰供销合作社在全县6个主要乡镇供销合作社新建超市,年销售收入创1200万元,并为下岗职工和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4个。三是通过资产置换、重新组合等形式,走调整建制建中心社的路子,以此优化基层社布局结构,扩大中心社经营领域。贵溪供销合作社按经济区域划分原则合并为4个中心社,采取聘用和目标管理,实行责、权、利相挂钩,整合盘活基层社闲置资产10000余平方米,资产总额达5460万元。

三创建

1.创建“十有”标准基层社。2012年选取了100个资产优良、经营完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开展“十有”标准创建,努力提升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质量与水平。

2.创建“四化”示范专业合作社。2011年起,江西省在全系统开展“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建设品牌化、对接市场化”省级示范专业合作评选活动。

3.创建“3+2+X”规范综合服务社。“3”即有农资、日用消费品店和再生资源回收点“两店一点”,“2”即承接2项以上公益性服务项目,“X”即创新增加创利性经营业务。

四改造

1.“经营服务型”。对净资产较多、经营服务绩效较好的基层社,以创新经营体制为突破口,优化社有资产配置,升格建设“功能服务型”基层社。

2.“能人带动型”。对尚处维持生计、自我解困的基层社,通过资产重组、增资扩股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吸引供销合作社原有职工、社会能人与资金参与创建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合作社。

3.“股份合作型”。对严重资不抵债、经营困难的基层社,重新吸纳供销合作社原有人才和多方位引进社会资金和人才,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重组基层社(中心社)。

4.“联合创建型”。对阵地完全缺失、基层社空白的区域,打破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模式,扩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联合组建新型服务组织。

2.“能人带动型”。对尚处维持生计、自我解困的基层社,江西省通过资产重组、增资扩股和产权转让等多种形式,吸引供销合作社原有职工、社会能人与资金参与创建产权多元化的新型供销合作社,并注重鼓励社有企业参与基层社建设,延展社有企业前沿网络据点,实现基层社产权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多元化重组改造。永修县滩溪供销合作社原来一穷二白,改制后引进社会能人担任基层社主任,通过几年的努力,现已拥有2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员工200余人,自营2个日用品超市,领办的旺鑫棉花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1500余户社员,棉花收购经营业务远及新疆、甘肃等地,仅2012年就为每户社员分红1万元。

3.“股份合作型”。对严重资不抵债、经营困难的基层社,江西省有效激活了基层社原有资产、资金和人才等生产经营要素,为基层社的后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机制创新,重新吸纳供销合作社原有人才和多方位引进社会资金和人才,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重组基层社(中心社)达54家。新余市水马供销合作社就是由社有企业牵头出资,联合果业种植大户、农资经营户、技术能手注册成立企业与基层社功能合一的水马供销合作社(新洪供销有限责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在无办公场所、无仓储设施、无贷款资格和人员老化“三无一老”的基础上,水马供销合作社通过艰苦创业,目前仅农资年销售额就达3260万元,创利润130余万元。

4.“联合创建型”。对阵地完全缺失、基层社空白的区域,江西省打破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模式,扩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联合组建新型服务组织。一是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采取引导农民自办、与农民联办、支持能人领办、依托基层社组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基层社的网络终端,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送进城市超市,提升基层社凝聚农民的能力。二是通过吸纳社会资金,引入市场机制,采取能人领办、职工参办、部门联办等多种方式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并将供销合作社各类连锁配送终端建在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聚合党建宣传、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公共性服务职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零距离、安全和实惠的便利服务。三是抓住省政府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的有利时机,推动基层社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组建蔬菜瓜果、花卉苗木、水产畜牧等农产品专业流通服务组织和协会。上栗县桐木供销合作社实行联优创特,按照“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桐木供销合作社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家,辐射带动农户1万余户。

工作成效

一是基层组织面貌有了变化。基层供销合作组织是供销合作社最终端、最直接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主阵地。通过标准化创建基层供销合作社、打造标杆式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规范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举全系统之力,凝聚了基层建设力量,基层组织得到恢复与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为农服务平台有了抓手。至2012年底,江西省基层社已达744个,从业人员16080人,基层经营网点16791个;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1274个,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站)4682个,涉农协会385个。南昌县莲塘供销合作社、新余渝水区良山供销合作社和永修县滩溪供销合作社分别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2010年“销售百强基层社”和“利润百强基层社”。

三是供销合作社形象有了新提升。各级供销合作社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参与融入到和谐秀美乡村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网络延伸、服务拓展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基层供销合作组织功能优势逐渐显现,供销合作社也越来越被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问题及打算

基层组织振兴圆梦之路任重道远,面临的困难重重。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尤其对股份制改造基层社认识不深,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二是人员老化,基层社大部分为留用看摊子人员,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难以开展经营活动、提升服务功能;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尤其是一些卖空卖光的基层组织,没有恢复建设的资金投入,缺乏再生造血功能。

下一步,江西省将积极贯彻总社基层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赣府发[2013]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紧跟江西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推进百强中心镇建设步伐,抢抓发展机遇期,积极谋划和推动工作上台阶、出成效。

一是开好全省“三社一会”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现场会,掀起新一轮基层建设热潮。二是充分利用省财政新增1000万引导资金,重点打造基层社农资网络构建,恢复并占领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主阵地。三是积极发挥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撬动效应,引导专业合作社向基层社靠拢和联结,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四是期望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多方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撑,为推动全系统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要解决资金制约难题。

猜你喜欢

服务社供销基层组织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挖掘化工企业超额收益:如何利用智能决策实现采供销协同
铜梁首个渝小集农村综合服务社开业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中国合作经济杂志战略合作单位
党员服务社让短板变样板
走有地方特色的土地流转之路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