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模式探讨——以高等数学课为例

2013-01-30潘学锋

中国科技信息 2013年7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数学知识阶段

潘学锋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数学系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化,教学方法单一化为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逐渐被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的教育教学体系所代替。在旧体制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学生没有自我发展的机会。新的教育体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学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个观点必须牢固地扎根于教师的头脑中,切实地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必然要求。学习是学生、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要尽快改变观念,要相信学生具有主体能力,自学能力和发展潜能,要大胆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

高等数学课一般都在第一学期开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新生,课程又是重要的基础课。教师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因而教师在考虑教学方法时应该把怎样使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课作为重要问题对待,努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我认为这门课的教学模式应该分为三个阶段:教师继续牵着学生走的阶段;教师扶着学生走的阶段;教师引路,学生摸索前进的阶段。下面就三个阶段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分别谈点我的想法。

1 教师继续牵着学生走的阶段

高等数学课教师必须从第一节课起就对学生抓得很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高等数学课的第一节课是绪论课,绪论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学习上新的压力和动力,二是给学生适当介绍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搞清楚高等数学应该学些什么和怎样学。绪论课至前两周的教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基本上和中学一样,以讲授为主,同时在讲课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传授大学的学习方法。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以尽快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这样才能尽早的做到因人施教。这样,从一开学开始就把学生始终控制在教师的监护下,造成学生入校后新的学习压力和动力,对克服学生入校后的松劲情绪是大有好处的,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教师继续牵着学生走的阶段,不是高中阶段的继续,而是大学学习生活的开始,是大一新生迈向合格大学生的过渡阶段。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逐步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而培养良好的班风。要逐步多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的能力。此阶段一般应该有四至六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上课仍以讲授为主,但除了传授知识外,要努力教会学生读懂数学书,掌握高等数学的方法。然后教师上课的方法可以逐步向启发式、发现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其他教学方法过渡。要特别强调一点,在这一阶段师生之间必须尽快互相熟悉。只有保持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关系,才能取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要逐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能否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至关重要。教师在继续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自学,“把书读厚”的方法和步骤,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上课时教师应该随时掌握学生读书时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 教师扶着学生走的阶段

第一阶段上课时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除传授知识外,还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基本适应,教师就应该适当放松,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猛一下放松,让学生自学,学生难免不适应,因此,教师应该扶着学生走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该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教师除了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以外,还应布置预习任务。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基本能够读懂数学书时,教师只要讲明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就可以了。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除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传授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把传授高等数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推导和证明来锻炼。如果第一阶段的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那么这一阶段教学方法就应该考虑怎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的思维方法。这一阶段教法上从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向以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法过渡,教师应该把握时机,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搞活跃一些,努力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这节课的教法是否适宜,下节课应该主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法,怎样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应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完成这一阶段。

3 教师引路,学生自己走的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学生能够读懂教材并且有了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这时候教师就应该逐步放开手,仅起引路作用,让学生自己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加强这一作用,不是降低了对教师的要求,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继续给学生讲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关键性问题外,还应该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独立、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学会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此阶段的主要责任,在于向学生传授高等数学的方法,传授科学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还应该教给学生把书读薄的方法,只有把书读厚,经过吸收、消化,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把书读薄,才能真正掌握书本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单元小结,让学生逐步摸索,最后要求学生自己把书读薄。在这阶段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现式、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形式都可以交替使用。要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使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等手段轻松愉快地基本掌握数学知识。另外,现在网络很发达,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以及利用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关注它、探究它,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因此,我们要努力探索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的各种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严月娟.后现代视野中的大学师生关系:平等与对话[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46-49

[2]朱凯伦.教师的困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6):334-337

[3]罗刚,李同果.教学中师生关系动态变化规律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18(1):92-94

[4]廖飞跃.控制到交往:大学师生关系的反思与重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71-172

[5]杨阳,董超,王冠华.教师应注重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23(3):69-70

[6]李玉娟,冯跃民.主体性教学:高校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115-117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数学知识阶段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推进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充分发挥党员在创建先锋示范城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