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应对”,更要“对应”

2013-01-30卫庶

浙江共产党员 2013年3期
关键词:坦率语序群体性

文/卫庶

要“应对”,更要“对应”

文/卫庶

近日,与一位老同志谈到突发事件,他说,既要做好“应对”,更要做好“对应”。语序之变,意味深长。

应对,更多应急、应激之义。过于忙乱了,还可能变成应付。而对应,则是针对某种情况的举措,较为从容,有“好事提前做”的意味。变应对为对应,需要在平时工作中就想一想:上工程、建项目,是不是有“稳定风险”?做决策、出政策,会不会有“民意后果”?

面对突发事件,需要冷静高效的处理,及时充分的信息公开、真诚坦率的交流互动,不可或缺。经验表明,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个发展过程,是量变积累下来的质变。比应对更重要的,应是体察入微、防微杜渐。若能止不良于初萌,岂不是事半功倍?这才是突发事件最合理的对应措施。

无论应对还是对应,都要按照规律办事。应对得好,小事虽生,不会激化;对应得好,大事未发,矛盾转化。变应对为对应,才能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将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坦率语序群体性
绝对坦率:一种新的管理哲学
唐代考生很“坦率”
唐代考生很“坦率”
群体性60Co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紧急处置及护理体会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信能力建设的作用——以张家港“挂水门”引发的“12·5”群体性事件的演进为例
网络群体性事件诱发的深层原因分析
群体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