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努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3-01-30周民良
◎ 周民良
习近平总书记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倡导创新国家之间合作模式,采取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方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的倡议,引起各国的强烈反响,也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明确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成为未来对外开放的重点内容之一。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有利于中国与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国家之间的往来,也会极大地带动和促进我国的西部大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丝绸之路模式在新时期的高水平再现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从中国历史古都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这一路线起自西安,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应该说,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两个人有很大关系:一是以行而知之著称的张骞,其出使西域的探索曾被誉为“凿空之旅”。尤其是,第二次出使西域还带去大量的丝绸,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象征性商品。显而易见,西域路线的开通,密切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甚至非洲与欧洲之间的经济往来。第二个人是以言而知之著称的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李希霍芬曾经在中国进行过考古调查,对于中国与西域联系路线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并于19世纪70年代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联系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言简意赅且极富想象力的表达,被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接受。
的确,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筑起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商业联系通道。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菠菜、黄瓜、石榴等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国国民的菜篮子与果盘子。除此之外,一些鸟类、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也都融入中国国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中国的铁器、金器、银器、镜子、丝绸等,则通过丝绸之路输往西方。中国的丝绸辗转到欧洲,曾经一度贵比黄金。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就是“丝绸”之意。有趣的是,西域乃至西方的宗教文化,也都通过络绎不绝的商旅传到中国,而中国的儒教文化却没有传到西域。只是,由于通往西域道路的艰难险峻、西域各国之间的势力争斗、古代信息传播、沟通与联系的不便,无疑影响到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随着中国经济重心转向东南沿海和海上通道的开拓,陆上丝绸之路的相对衰落不难想见。
往事越千年。进入21世纪以后的今天,原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也在苦苦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而中国在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赢得世界的信赖,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使中亚地区融入中国从而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扩大中亚地区各国的对外开放,给中亚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当然,由于以往发展基础的局限,中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可能还会重演千年前的分工格局:中国向中亚提供制成品,中亚各国向中国提供原料和原材料,但这种格局是中亚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要知道,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曾向国际市场大量提供原料和原材料。但是,只要开放,将会形成更合理的分工格局,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无论对中亚还是对中国,会形成双赢或者多赢的效果。
新疆应成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
我国西部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贫困人口数量最大、国土面积最大、经济要素最为分散的区域。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沿海起步的,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上要远远地晚于沿海地区。近年来的大量数量分析表明,对外开放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与其对外开放明显落后不无关系。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都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推动西部大开发,必然要求西部大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思想,抓住了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问题,有助于推动新时期西部的对外开放。在国家亲邻、睦邻、善邻、友邻的政策下,促使西部从开放后队变成开放前队,本着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精神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投资、商业往来,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下西部与周边邻国的互利双赢,促进西部地区进一步提升比较优势与强化竞争优势,使沿海曾经有过的开放效率在西部发展中得以复制。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重视沿线城市群与城市带的建设,有效集聚资源、要素与人才,建设向西开放的产业密集带。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形式,建设面向周边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群和产业基地。要积极优化进出口结构,在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和档次,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此同时,扩大国内短缺资源和调剂型农副产品的进口。积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西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并鼓励西部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中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应把促进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与沿边开放结合起来,在扩大开放中促进西部内陆地区的要素流动与产业转型,借以带动内陆地区的经济开发。
新疆地处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有条件也有基础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通过扩大新疆的向西开放,可以把中央对新疆的援助与增强新疆开放能力结合起来,把促进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打击三股势力结合起来,把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结合起来,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积极了解和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市场需求,以加快向西开放带动新疆的生产要素重组和反贫困进程,通过引导产业转移等形式加强南疆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推动新疆与中亚各国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不回避建设自由贸易区模式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该立足于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目前,由于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历史上的经济政治联系,俄罗斯正在通过建立关税同盟的形式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目前已经建立了俄白哈关税同盟。习近平此次中亚之行,也与一些国家领导人谈到加强建设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构想,表明了中国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倾向。
按照俄罗斯的设想,以俄白哈关税同盟为基础,未来将打造欧亚大陆重要的自由贸易区,构筑起欧亚经济联盟。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建立对三个国家都有促进发展作用:一是可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并带动经济发展;二是有助于消除关税壁垒并降低非关税壁垒;三是贸易转移效应有利于扩大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四是关税同盟的未来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独联体市场的重新整合,强化独联体国家间的分工合作关系。按照有关方面的设想,俄白哈一体化的过程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建立关税同盟与统一关境;二是建立统一的内部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立一体化的基础设施,逐步构筑起一体化的经济空间;三是在经济合作过程中,协商制定与实施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从发展需求看,俄白哈一体化发展思路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式发展。比如,俄白之间,俄罗斯需要白俄罗斯发达的重工业和加工业为其服务,而白俄罗斯需要俄罗斯为其提供油气资源;俄哈之间,哈萨克出口能源需要俄罗斯合作,换取的外汇也投放到俄罗斯市场;俄罗斯则以中亚油气出口第一过境国的地位,控制中亚里海石油出口通道,进而提升在世界油气市场上的博弈地位。
但是,从国际上自贸区的发展趋势看,任何双边的贸易制度安排都不排斥其中一方与第三方之间的贸易开放。新加坡是东盟自贸区的成员,但是不妨碍其参与TPP的进程;韩国不仅与美国实现了自由贸易的相关制度安排,也与欧盟建立了相似的贸易制度。中国是亚欧大陆最重要的经济大国,也是中亚各国的近邻,与中亚各国有着很好的经济政治联系,亚欧大陆的经济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一体化发展,都必须有中国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中国不经营势力范围,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周边任何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安排不应该具有排他性,不应该把中国作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排斥对象。没有中国参与的地区一体化是不完整的、不合理的,也注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有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主动加强与相关国家磋商,强化建设自贸区的相关谈判,以制度化的自由贸易制度安排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一体化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朝连接亚欧两个大陆方向努力
丝绸之路两端连接着欧亚大陆举足轻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中国与欧盟。中国是一个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不断上升的国家,如果能够顺利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和抑制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蔓延,中国无疑会在2030年前进入较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与美国并驾齐驱,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得到极大提高;欧盟是欧亚大陆中由经济发达国家构成的集团,欧盟城镇化水平高,人均收入高,创新能力强,经济在全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两个强大经济体,会促进欧亚大陆的经济联系,带动这一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世界大陆的崛起。
在历史上,西方地缘政治学家十分重视东欧—中亚的地理位置。作为陆权主导型的代表,麦金德十分重视地理位置对政治格局的影响。在相关的著述中,麦金德曾经指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控制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世界。布热津斯基曾经在《大棋局》一书中,曾对心脏地带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近些年来,美国强化在欧洲的反导部署,前国务卿希拉里强调美国重视丝绸之路区域发展,都反映了美国对欧亚大陆地理中心有其独特的利益介入视角,也反映了地缘政治学对当今美国政府战略决策的深刻影响。
欧亚大陆是欧亚诸国的大陆,是需要所有成员国家竭力维护秩序与培育发展基础的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可能把欧亚大陆有效率、有活力的东西两端串联在一起,实现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动、产业分工和资源重组。欧亚大陆地域面积辽阔,资源类型多样,经济互补性强,应该在着力排斥外力军事与政治介入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共识,共同建设和平、稳定、发展的大陆。为此,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机制设计,形成畅通和谐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协商与联系,把合作、竞争、创新结合起来,激发整个欧亚大陆的发展活力。如果共同的发展机制能够内生形成,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可与北美相媲美的经济繁荣带就有可能更早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