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与党史研究
2013-01-30曲青山
曲青山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北京 100080)
当前,全国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要求,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在“七个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对于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联系党史研究工作的实际,更加深入地学习和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以及十八大报告的框架结构,更为深刻地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以及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十八大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的学习认识
在党的历史中,党的会议一般分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党的中央全会、党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会议等。在党的整个会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一般说来更为突出和重要。我们党迄今为止共召开了18次全国代表大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第一句话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上讲的;后面三句话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闭幕时讲的,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时又作了重申。这几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十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和大会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一句话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对时代主题、国内外形势、历史方位、基本国情、奋斗目标的认识和判断。而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三句话则是对大会取得成果所给予的结论。大会载入史册的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外电对此纷纷评论,认为中共“新领导集体堪当重任”。第二件大事是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改革发展有了“定海神针”。
党史研究要有历史眼光和视角,由此,我们联想到一大至十七大,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对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党是如何评价的呢?党的这17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个别几次大会外,在党的历史上都有重大意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全的规定。
五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但对领导权如何争取、对土地革命如何实行、对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如何对待,特别是对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如何建立,都没有提出有效措施。所以,这次大会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六大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了基本正确的回答,集中解决了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两大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但在阶级关系、工作重心、革命长期性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点。
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的主要矛盾变化,确定了正确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这次大会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长远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九大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了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但是,未能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十二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
十五大提出了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六大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十七大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贯通党的90年历史,对我们党迄今为止召开的1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个全面的回顾,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深刻地探寻和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对十八大报告框架结构的学习认识
十八大对大会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十八大报告专门讲了一段话,对报告作了全面准确的定位和评价。这段话代表了所有十八大代表的心声,也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段话对十八大报告的定位和评价高屋建瓴,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十八大报告约3万多字,除导语和结束语外,共有12个部分,其框架结构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导语和第一至第二部分,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大板块是第三至第八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部署。第三大板块是第九至第十一部分,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四大板块是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主要是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并向全党就完成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出号召。
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看,我们党成立后,一大的中央局和二大至四大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及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员会必须向大会报告工作,这基本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定制。从报告的称谓看,有政治报告、工作报告、专题报告、报告之分。党的二大的中央局,三大至四大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员会都要向大会作报告,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有时称政治报告,有时称工作报告,有时称报告。二大、三大、四大称工作报告,五大称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六大至十一大称政治报告,从十二大至十八大称报告。
下面,我想着重讲一下十二大至十八大报告的框架结构问题。这7个报告所设置的问题即二级标题,十二大报告是6个,十三大报告是7个,十四大报告是4个,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是10个,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是12个。
十二大报告的6个题目是:一、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六、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十三大报告的7个题目是:一、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三、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五、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六、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七、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十四大报告的4个题目是: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十五大报告的10个题目是: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5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首次将文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单列题目。
十六大报告的10个题目是:一、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防和军队建设单列题目。
十七大报告的12个题目是:一、过去5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社会建设单列题目。
十八大报告的12个题目是: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列题目。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所列题目的数目虽然不同,但是,报告的框架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报告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比如,报告都要对过去5年工作和一个时期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都要阐述过去5年和一个时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要阐述和判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都要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提出奋斗目标。再比如,报告都要对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论述,确定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都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进行部署;都要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工作和对外政策予以阐明;都要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我们注意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贯穿7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一条主线十分鲜明,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十八大报告,研究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并进行比较研究,应该成为党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三、对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的学习认识
十八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今后工作做出了新部署。这里我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梳理,并提出记述党的历史和研究党的历史的关注点、聚焦点。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
十八大报告一开头就阐明了这次大会的主题。而大会的主题就是大会的旗帜、大会的灵魂、大会精神的根本标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最紧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大会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局在胸、纲举目张,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贯彻。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会的主题是如何阐述的呢?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的主题共82个字,表达了四层意思。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的是旗帜问题,明确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举什么旗。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强调的是道路问题,明确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走什么路。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强调的是精神状态问题,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强调的是奋斗目标问题,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今后五到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主题如此突出地强调这四个问题,是因为这四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是四个重大问题、四个根本问题,是基于我们党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断,是基于我们党对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精辟总结和提升,是我们党对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愿和期待的集中回应、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对国际社会、国际舆论所关注的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根本走向的明确宣示。
我们党自成立至今,已召开了1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的报告中直接阐明大会的主题是从党的十五大开始的。在这之前,十四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任务”,十三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中心任务”,十二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使命”。除此之外,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类似的概念进行表达,但实际上都有一个提出、确定任务和明确主题的问题。党的八大的主题是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上以大会的目的和宗旨来阐发的,在八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讲到了大会的任务。党的七大的主题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以大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要面对主题问题,提出和确定主题问题,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最精炼最直接的表达和概括,其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分析形势,确定历史任务,提出正确主张,制定行动纲领,明确前进方向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好,我们党就前进,党的事业就发展;回答和解决得不好,我们党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到损失。比如,党的一大、二大回答解决得好,党的一大定名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重申了党的最高纲领,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再比如,党的九大和十大对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不好,这两次大会提出和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留下极其惨痛的教训。又比如,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对这个问题回答解决得好,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考察这几次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对这几次大会的主题略见一斑。十二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三大报告的标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的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的标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是这7次大会主题中的关键词。这7个大会的主题,体现和反映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
学习党的十八大主题,对党史研究提出了一个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研究问题。
(二)关于过去五年和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以来的五年,首先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八个方面,就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总结后得出了两个五年的结论:一是这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二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接着报告对十六大以来的十年进行了简要回顾,得出了我们取得的成就使我们上了三个大台阶,进入两个时期的结论,即“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讲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从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使用数字材料进行具体说明。这十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日本在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保持了42年的记录,1978年改革开放时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6.9倍。我们在这十年中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第五位;2006年超过法国,成为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位。
这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2年的8614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11424亿斤,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长351亿斤。由此我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当时1960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也就是2800多亿斤,当时的人口已达6亿多。现在,我国的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由此我又联想到,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与美国在朝鲜进行了一场较量,打了一仗,进行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战争打的是钢铁,但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72万吨,我们只有60多万吨。今天,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了。2010年全世界钢产量是14.1亿吨,中国是6.3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44.3%,日本是1.1亿吨,美国是8000万吨,俄罗斯是7000万吨,欧盟27国产量加起来是1.7亿吨。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2003年至2011年,我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5.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9.86亿,比2002年增长3.8倍,互联网上网人数5.1亿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002年的8.69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4.36万亿元。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移动电话205.3部,家用电脑81.9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空调机22.6台,移动电话179.7部。
2003年至2011年,我国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由7.13万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2012年上榜《财富》500强的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54家。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他第一次关注世界500强是在2002年,那时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有196家500强企业,占500强的近2/5;而占世界经济总量4.2%的中国只有11家。10年后,情况大为改变,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降为23%,500强企业减到140家;占世界经济总量9.8%的中国增加46家500强企业,达到57家。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有13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林毅夫说的数字与《财富》杂志说的有点不一致。这十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万亿元。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增加到31811亿美元。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46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连续三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160亿美元。
除了这些数字外,我国在航天航空、超级计算机、高产水稻、高速铁路、载人深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载人潜水器蛟龙的下潜和嫦娥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毛泽东1965年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所抒发的豪情和梦想。他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八大报告还强调,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报告专门讲了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对报告的这一部分用关键词来表述的话,我以为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豪”,一个是“清醒”。
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以来两个五年的评价和结论,对十六大以来上了三个大台阶和进入两个历史时期的评价和结论,对当前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为我们编写2002年以来十年党的历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十八大的最重要贡献和最大亮点。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的:
第一,报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年奋斗历程中,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报告用五句话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评价,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三,报告明确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要求,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强调了四个关键词,这就是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第五,报告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说,这四句话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大家知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借用东汉班固《汉书》中的一句话,对其进行了改造,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高度凝练的一句话的内容。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增加到了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之前。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同志说的,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增加到实事求是后面的。这两句话都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精确和精练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三句话后面又增加了一句话:求真务实,将这四句话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同时,我认为这四句话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和主要内容,它们应该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对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深入研究问题。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那么,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阐述的呢?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从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总结,并第一次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
第一,报告是从我们党90多年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来阐述的,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建党90周年讲话时讲的,这次又进一步作了强调和重申。这种总结有历史厚重感,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有底气。这也说明我们党为什么重视历史,就是因为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的时候,他说这是总结长期历史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我们党才成立60多年,新中国才建立30多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而现在建党9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此波澜壮阔。我们党继续总结经验,进一步总结经验,一次次走进历史,一次次深化认识。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这样的回顾和总结,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的信念。报告叙述历史写了四段话,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四个历史时期,四个领导集体,用了四个“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报告说清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多年来,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有争论。现在报告讲清了、讲明了。报告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二,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有高度,很有深度,很有创意,很有新意。党的十七大讲了道路和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增加了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这次报告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作了重申和论述。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按照报告的阐述,道路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四个奋斗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条道路除了总道路外,还有许多具体道路,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由总道路和一系列具体道路构成了这条道路的全部内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理论体系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二二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两个理论是一脉相承和继承发展的关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三一一四,即一个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一个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个体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报告还阐述了三者的辩证关系即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上这些阐述完整清晰地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 (人类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认识的深化,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加清醒更加准确的把握,更加坚定我们对道路的自信,对理论的自信,对制度的自信。
第三,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这八个基本要求是以八个必须坚持来强调的:一是人民主体地位,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和平发展,八是党的领导。这八个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是因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些话有些是新话,有些是老话,但这些新旧表述组合到一起则充满了新意。这些基本要求,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新鲜经验的总结;既着眼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这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中央认为,这些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十八大对基本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经常讲的四个基本变成了五个基本,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基本路线是十三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理论是十四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纲领是十五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经验是十六大确定下来的,基本要求是这次十八大提出和确定下来的。
第四,报告还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报告专门阐述和再次重申了三个没有变 (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阐述了两个牢牢,即牢牢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强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努力实现到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两个奋斗目标。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的阐述,涉及的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四个历史时期、四个领导集体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关系进行的深刻论述,不仅解决了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关系问题,也将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历史贯通了起来,给予每个历史时期以科学的评价,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思想逻辑。这一部分对我们党史研究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对我们搞好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用两个“全面”阐发了发展和改革的两个目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也就是五大建设。从“加快完善”、“加快推进”、“加快完善”、“加快形成”、“加快建立”五个方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要求。报告这次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以往的表述建设一字之差,含义却发生了质的和根本性的变化。建设是个过程,是进行时。建成是个结果,是完成时。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目标格外引人关注,是这次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来的。这年2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大平正芳接待了他。12月大平正芳回访,在会谈中邓小平在回答大平正芳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当时是将小康作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来谋划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解决温饱,第二步是达到小康,第三步是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小康目标的具体内容是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我们当时实行的经济统计口径是工农业总产值,这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统计的方法。后来改为国内生产总值,将第三产业放进来,有利于与发达国家作国际比较。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来到上个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这里一是减去了“力争”两字,二是增加了“人均”两字。这次十八大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2011)》的测算结果,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为80.1%,其中东部地区为88%,东北地区为82.3%,中部地区为77.7%,西部地区为71.4%。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就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今后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报告提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今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7%,也可以实现。当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简便的算法是在2010年收入的基础上乘以2。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19109元和5900元。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不会是收入都翻一番,而是在“提低、扩中、调高”政策的作用下,低收入的人可能会增加的更多一些,高收入的人可能增加的会少一些,而中等收入者可能正好是一番,还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还有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问题。因此,人均收入会有一定的差异。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阐述,以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这个问题不仅会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应该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十八大报告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
对经济建设报告讲了五个问题: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报告围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要求。一个立足点是把推动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四个着力是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上着力,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上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上着力,在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上着力。五个更多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对政治建设报告讲了七个问题: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报告首次提出的新要求,报告要求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对文化建设报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重申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问题。这些内容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讲过,有的在十七大报告上讲过,这次又作了重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报告进行了阐发和归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概括起来就是,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两个文明,三个面向 (现代化、世界、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第一次概括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是24个字,但是,它是从三个层面讲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讲的,因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表述的奋斗目标就是这8个字。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讲的,因为我们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强调了这些内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层面讲的,因为这是我们多年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共识的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培育和践行。
对社会建设报告讲了六个问题: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对生态文明建设报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这在党的文献中出现还是第一次。
此外,报告还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港澳台工作、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做了部署,也有很多新意。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不仅对我们记述好党的历史提出了要求,也对我们研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建设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指导。
(七)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阐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那么,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来谋划,以科学的制度来保障,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总之,就是按照执政的规律特别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八项任务。总要求的提出,既是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我们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90多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来的,又是着眼于顺应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提出来的。
总体要求是:一条主线,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纯洁性建设的内容是这次新加上去的。2012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讲话,讲到了这个问题。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五大建设或五位一体,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四自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三型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标是新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仅仅讲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问题。这次提出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最后是一个确保,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项任务: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列党建问题最多的。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开拓了党史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开阔了党史工作者的视野,由此提出了党史研究的一系列新课题、新要求。
四、对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史的学习认识
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来说,对十八大报告还值得特别给予关注的一个地方是,报告提出了全党学习党史的号召问题。十八大报告在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第一个问题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中讲了这样一段话:“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学习党史,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历史的高度重视,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是极大的鞭策,极大的鼓舞。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
党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历史和现实是相同的,历史可以揭示现实,昭示未来。学习党的历史,可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要搞好全党的党史学习,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来说,就提出了做好服务的要求。2011年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发行和第一卷的修订重印,为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史学习提供了教材。现在,我们正在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作为一个中等篇幅的党史基本著作,提供给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学习。有关部门还在拍摄12集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根据金一南的同名著作改编。我参加了该片的审看,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党史题材的精品力作。最近,我们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了一部大型党史画册《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图集》,收入了1400幅珍贵图片。中共党史出版社还重印了两个历史决议的学习注释本。我们还在组织人力编写《中国共产党编年史》和专门史,2012年能够完成8部编年史。这一切都是为全党学习党史提供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做好党史工作、搞好党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明确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遵循。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将其贯彻落实到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中去,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好党的历史,科学、准确地揭示和总结好党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为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尽我们的一份责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