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教”转到“学”

2013-01-30夏鲁惠

中国发展观察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学生

◎夏鲁惠

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教”转到“学”

◎夏鲁惠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我国历来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观念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而西方国家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目前,我国大多数本科院校四年课内学时数在2500至3000之间,约占学生在校总学时数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与教师的主导性有关,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学习活起来。

高校学情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决定开始实行高考分省命题以来,全国实行分省命题的省份达到16个。截止到2012年,除港澳台外,全国所有省份全面进入新课改高考,加上80多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考试,使大学入学新生的知识覆盖面和知识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新情况。同时,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取向也出现了多样化趋势。

学生学习状况与扩招前相比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根据北京市大学生学情调研课题组报告,有一半的学生有不及格的科目,学生将其归因为“对课程没有兴趣”;学习兴趣不太浓或不浓、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学生各占到三分之一;近五分之四的学生缺过课,考试作弊现象较普遍;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听课抓不住重点,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选择恰当的学习目标。

在学生评教方面,学生更加注重老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关注尊重学生、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学业评价和反馈,以及自身的主体感受。一些高校学生把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描述为“不生动”、“教学形式单一”、“缺少交流互动”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因此,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校面临着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对高校学情的分析

高校在“学”的方面面临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大学生学习主体性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我国学生从上小学起就面临着竞争。尤其是到了高三,学生一路测验、模拟考试走来,只知道分数是学习好坏的衡量标准,为的就是能上一所好大学。在考试推动下,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例题、习题到考题,学生都可以寻找到答案。通过做题,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对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未知世界、去认识未知世界,则很少考虑,也不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学要求之内。其结果是,学生到了大学,“考生”的身份、学习心态、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改变。虽然考试压力小了,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没了。

第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还没有确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高考录取制度、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人们在评价或展示高校教学质量时,习惯通过各校的师资队伍(如教授、博士生导师乃至院士数量)、学科专业建设(如博士点、硕士点设置情况,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办学条件、国家级和省级教改项目实施情况和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等“硬指标”加以说明。但忽视了学生在学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学校和老师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所做的努力。社会普遍认为,重点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定高于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一定高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学生、家庭、社会普遍希望考上好大学的心理。

事实上,高校教学质量既受到学校办学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经费投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新生入学水平等因素影响,又取决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业历程,并且外部资源只有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转化为教学效果。专家认为,教学质量应是由教学所带来的学生素质的变化决定的,它是一个增量、一个过程量,而不是状态量。有专家指出,高校应将补短教育转化为扬长教育,让学生强的地方更强。只要学生擅长的方面特别强,他就不仅能安身立命,而且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第三,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经历了一个过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启动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动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教材建设。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要求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鼓励院士和知名教授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或开设专题讲座。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明确提出,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主讲。2007年,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得到重视。例如,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等。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至此,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国家教育政策中得到确立。

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沿着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的方向不断深化,并且从单项改革举措向综合性改革举措发展,最终回归到高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落脚点——学生身上。这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说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正在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

“以学生为中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有专家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重视研究怎么教,但没有研究怎么学,或很少研究怎么学。如果“学”没有研究透,教师上课就可能出现对牛弹琴现象。只有明确了上课的对象是谁、学生的需求是什么,才能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和“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个别高校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希望培养的学生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却满堂灌、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积极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却没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没有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认真的分析,而这些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可能更加重要;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把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另一方面却在人事制度和工作评价体系中轻视教学,不珍惜教师的教学投入。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要求全国所有高校的老师共同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着力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怎样在“学”上下功夫,涉及到“教”与“学”两个方面,还有待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系的建立。就教学工作开展而言,就是要把“教师教-学生学”变成“教师-教学生学”。如果说过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为实现这一转变创造了条件的话,那么现在需要把这些外界条件进一步转化到学生的学习上。

一是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虽然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般性规范,但各校生源质量不同、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不同、教师队伍状况和办学条件不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因此,各校要有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使教学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过程,还是一个培养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

二是教学过程更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教学大多是预设导向性的,即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课前的预设,紧扣教学内容的覆盖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使安排了一些师生互动的内容,也是浅显的,或把学生的思维往答案上引,学生没有深入的思考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学生从自我知识更新的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从学科专业知识更新的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升的标志;学生从知识运用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辅以实践,这是学生具有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象征。

三是教学效果要体现学生心智和能力的发展。一些高校老师的教学经验表明,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思维表达方式,以及创设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环境,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学生对这样的教学就有一种满足感。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例如,浙江大学实施了“新生之友”计划,复旦大学建立了住宿书院制度,华中科技大学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义乌工商学院积极探索培养电子商务创业人才的全新模式,等等。

1.把研究“学”放到教学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提高教学质量,既与老师专业水平、教学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有关,即“教什么,怎么教”问题,也与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有关。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把专业知识、人生经验、科学思维方法、创新人格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激活大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更有目的、更自觉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改革高校现有的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课、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内容讲授、原理验证转变为学生的研究分析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情感体验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主体性越强,其学习目标越明确,学习能力越强,教学参与程度越高。

2.四年坚持对学生开展全方位学习指导

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加以指导外,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四年不断线开设学习指导课。该课程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为目的,将学生的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与事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教学。例如,一年级侧重于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和心理调适,二、三年级侧重于学习动机、学习毅力、学习兴趣、专业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培养,四年级开展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

3.逐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运行机制

近年来,高校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技竞赛等,均突出了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实施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需要突破高校的层次、类型之分,以及学生的年级、专业之分。高校教学改革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但由于各校的学情不同,所面临的教学改革任务也不同,这就需要改革完善当前国家级教改项目申报、评审的办法,并且把部分教改项目的审批权下放到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教改项目实行备案制度,统筹划拨教改经费,并对教改项目实行监督、验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校对教学改革进行整体设计,推进高校特色办学,提高教学改革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施效果。

西方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学生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