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后语

2013-01-30

中国发展观察 2013年1期
关键词:群体政策发展

新年到了,我们憧憬未来。未来的一年会是怎样呢?

从经济上看,根据已有的判断,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困难不少,还有很多情况尚难吃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仍将处于深度调整中,寻找复苏的曙光,低速增长会成为一个常态。一些财务状况糟糕的国家依然面临危险的局面,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是否会陷入新的困境,拖累世界经济的增长?这些问题的答案还难以给出。

贯彻十八大精神依然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本期我们继续约请专家解读十八大报告,力求在认识2013年经济形势、推进绿色人本发展和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方面有个准确把握。尤其是,我们在解读十八大报告时,注意从基层实践角度与十八大报告的重要部署进行呼应,并提供一个诠释的标本,权力透明建设的广饶经验值得注意,而在试点过程中的做法和仍将遭遇的新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今年的经济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实现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的增长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挤水分,是新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刊观察家认为,这堪称一场革命。长期形成的官场文化,“数字出官”的思想和规则影响较深,导致一些地方主政官员眼睛向上,一心造数字政绩,掺杂注水,追求表面光鲜,而不惜牺牲群众利益、断子孙后路,为的是自己顺利升迁,忘了此时踩着的是泥沙和沼泽,基础不稳,何以为官?因此,挤水分刻不容缓,而且意义重大。

为群众服好务,让群众在发展中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得到实惠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是不能看平均数,而要看大多数低收入群体从中得到多少提升和改变,收入倍增不是口号,也不是玩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地超越物价水平的增长,如果这些群体的处境没有改变,那么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翻番”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今年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战略规划即将公布,这将对今年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被认为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但是,在推进这项战略过程中,应当积极而稳妥,不能大跃进,而且关键在规划,要有产业做支撑,有吸引人口有序流动的推力和拉力。在这一过程中,刘奇提出,应当重点关注以农民工为核心以及衍生出的六大群体,即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后打工群体、小漂族、老漂族,他们几乎占到中国总人口的半数,他们的生存状态关乎和谐社会的进程和中国现代化的质量。现实生活中,这七大群体引人注目的程度犹如中国天幕上的北斗七星。与自然界天幕上北斗七星不同的是,这七大群体发出的不是指路信号而是一个个求助信号。我们应特别关注这些群体,政策导向应有利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已经进入以城市为主的时代,世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出现了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大都市区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有技术和产业条件下,发达国家一些大都市地区的扩展似乎触到了上限;而发展中国家将出现一批新的大都市群。目前观察到的证据似乎表明,集聚经济的发展并非没有上限。当城市发展到某个阶段后,进一步的集聚带来的负面效应会超过正面效应,从而导致城市的竞争力下降。单个城市追求自身最优规模的做法,越来越不合时宜。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权利和平等意识,将导致各国城市中业已存在的二元结构问题演变为更加严峻的挑战,日益呼唤包容性城市发展政策。通过帮助穷人而不是帮助贫困地区来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得到强调。研究表明,旨在帮助穷人的政策,不仅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政策的效果也更确定。相比而言,帮助某些地区的政策不仅缺乏足够的正当性,而且,政策效果非常不确定,最大的受益者往往是开发商或其他利益集团。世界银行增长委员会最近进行的一项有广泛影响的研究也指出,政府政策所应该保护的对象,不是产业、企业或工作岗位,而应该是人本身。

此外,本期还特别开设一个全新的栏目——“DRC青年学者专栏”,旨在搭建一个平台,展示智库的研究力量,着力推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青年学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多出成果,用随笔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思想以深入浅出的方式献给读者。首先登场的是宣晓伟、吴庆两位博士,请读者垂注。

猜你喜欢

群体政策发展
政策
政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助企政策
政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