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的新任务
2013-01-29辛世俊
辛世俊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体现了中华儿女最美好的心愿和最根本的福祉,同时,它也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绝不回避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出现的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古人的教诲,也是我们党多年总结的基本经验。毫无疑问,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站在了新的发展的起点上,无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但正如一位哲人所指出的:一个人饿肚子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但饿肚子的问题解决之后,却有无数的烦恼。生存的烦恼与发展的烦恼虽然都是烦恼,但并不相同。就道德建设而言,人们的道德素质并不会自动地随着经济建设而同步提升,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领域的问题却越来越多了,道德冷漠现象越来越突出了。如果说,饥寒起盗心,是道德问题,那么,饱暖思淫欲,更是道德问题。目前我国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富裕起来之后的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目前一些领域存在着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所谓道德失范,是说道德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过去讲法律的时候,有一句话叫做“有法不依”,就是说法律形同虚设。道德失范也有这样的意思,道德规范在那放着,人们却不遵循。道德失范的涵义还包含着是非颠倒、荣辱不辨、不以为耻反而为荣。诚信缺失是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假冒伪劣成为社会公害,弄虚作假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假商品、假商标、假学历、假文凭、假论文、假发票等屡见不鲜。在许多大学的周围甚至出现了“诚信办证”的小广告。知识分子应是社会良知,但学术造假泛滥成灾,学术腐败触目惊心。
此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其中涉及社会公正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则是分配公正方面的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存在问题较多,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也都涉及道德问题。
常言说得好: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问题意识,最大的危机是缺乏危机意识。因此,我们要对当前的道德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这也是我们改进道德状况的前提和基础。
二、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八大报告为我们描述了宏伟的蓝图: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奋斗目标为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高尚的道德。人民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人民的主体地位不仅要求人民具有各方面的能力、权益,还表现在人民应有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否则难以承担实现历史伟业的重任。当前,我们要着重提升公民的道德信仰,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第二,着重解决凸显的道德问题。
譬如经济建设中的分配公平问题,社会保障中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问题,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问题。政治建设中公民的民主权利落实问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问题。文化建设中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以文化人的问题,享受文化权益的问题,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社会建设中“立德树人”问题,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问题。就业问题中的劳动者尊严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民福祉”问题、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问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问题等等。实践的呼唤必然推动道德研究的深入,伦理学界应当关注这些现实问题,以现实问题带动理论问题的深入。
第三,抓好提升公民道德素质的载体。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需要路径与载体:
一是加强“四德建设”,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道德建设是具体的,从社会到个人,“四德建设”基本上可以涵盖道德建设的内容。报告把“四德建设”提升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高度,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实实在在的载体,工程是要实施的,这样就能够使道德建设由“软”变“硬”,由“虚”变“实”,这既提高了“四德建设”的地位,又提供了道德建设的抓手。当然,“四德建设”的工程,是一项特殊的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我们持续推动,不懈努力才能见到成效。
二是加强道德领域的专项教育和治理。目前,我国诚信问题十分突出,需要进行专项教育和治理。在诚信建设上特别要加强“四信建设”,即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诚信表现在很多领域,譬如报告提出我们要实行创新驱动战略,这就涉及科技、教育、企业等很多部门,创新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学术造假、不诚信的行为都难以实现真正的创新。我们现在是论文产出大国,但却是科技创新小国,国外同行不看重我们的论文,说我们原创的东西太少,水分太多。学术造假不仅难以实现创新型强国的目标,而且会败坏中国学人在国际社会的声誉。
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网络在发挥正能量、正效应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鱼龙混杂,内容失真,甚至网络欺诈、人身攻击、造谣、诬陷等现象不断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的编造,混淆了公众的视听,掩盖了事实的真相,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他人权益,欺骗了网民的理智和情感。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深刻。我们决不能以虚拟为借口,就否定人的道德责任。在网络上,我们不仅是人,还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道德的人!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网络不能成为法外之地。网络是虚拟的,但道德不能悬置,不能虚无。网络是人际交往的平台,理应受到法律与道德的双重约束。网络道德建设应成为道德建设专项教育与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强健康社会心态的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社会心态则会严重影响人与自身的和谐,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譬如,拜金的心态、小富即安的心态、为富不仁的心态、炫富露富的心态、仇富嫉妒的心态、暴发户心态、崇洋媚外的心态、自私自利的心态、浮躁的心态、道德冷漠的心态等等。这些不良的心态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不仅会伤及个人的幸福生活,也必然会成为实现宏伟目标的阻力。
三、以党的建设带动道德建设
重视道德建设的示范与引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第一,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价值观的层面就在于党始终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政治诉求,也是最根本的道德诉求。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一旦失去了群众,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失去了最主要的力量,如同万丈高楼,毁坏了根基,势必会倒塌。
第二,党员干部应成为践行道德的模范。党的先进性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造福人民的实践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在道德领域带头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8000多万党员如果真的发挥了道德示范的作用,道德领域存在的很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社会风尚就一定能够好转。
第三,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近年来党内发生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性质非常恶劣,影响极坏,令人触目惊心。官员腐败不仅影响党的形象,而且也严重危害社会的道德建设。俗话说,官德毁,民德降。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才能纯洁党的组织,净化社会风气。只有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作者:《郑州大学学报》主编、教授)
责任编辑: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