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产业结构调整 提升行业增长质量——“十二·五”中国氯碱工业的战略突围

2013-01-29

中国氯碱 2013年1期
关键词:烧碱聚氯乙烯氯碱

李 军

(中国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

进入“十二·五”时期,中国氯碱工业延续了较快的产能扩张势头。 截至2012 年底,中国烧碱产能达到3 736 万t/a,同比增长9.5%,聚氯乙烯(含糊树脂)规模达到2 341 万t/a,较去年同期增长8.2%。 烧碱、聚氯乙烯装置能力继续稳居世界首位。随着装置规模的快速扩张, 氯碱产品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直接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的不断加剧, 行业装置利用效率偏低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下滑。

“十二·五”是中国氯碱工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氯碱行业将进入以“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增长质量”为核心的新历史发展阶段,以规模优势向竞争力优势转化,成为氯碱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3 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氯碱行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1 淘汰落后产能,提升发展空间

伴随着新扩建项目投产, 近几年国内氯碱行业产能扩张出现了新的特点—产能不断增加的同时,落后、老旧生产装置也在逐渐被淘汰退出市场。可以说,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客观需求, 同时, 也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2011 年-2012 年2 年间,由于搬迁、技改、转产、落后产能淘汰等原因退出市场的烧碱、 聚氯乙烯累计装置能力均在200 万t/a 左右(见表1)。其中,隔膜法烧碱装置和不具竞争优势的小型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是退出产能的主体。

表1 2011-2012年国内烧碱、聚氯乙烯产能退出情况统计万t/a

按照目前国内氯碱工业运行及市场表现,“十二五” 后几年内中国氯碱工业产能淘汰步伐将继续加快。 一方面, 按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中的要求,到2015 年末,将全部淘汰隔膜法烧碱生产装置。 意味着国内现有300 多万吨隔膜碱产能将在未来3 年内陆续淘汰;另一方面,部分长期闲置产能存在退出的可能。 截至2012 年底,国内长期停车的聚氯乙烯装置产能已达到168 万t/a。 在日益严酷的市场竞争压力下, 部分规模偏小不具竞争优势并长期停车的装置则很大可能退出市场。

国务院于2012 年1 月正式发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国发[2011]47 号)对工业领域淘汰落后产能进行了全面部署, 并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只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才能为中国氯碱工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的空间。向高附加价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加速实现产业的结构性优化升级,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得以实现。

2 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提法,彰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视。 目前,中国氯碱企业资源产出率、利用效率、综合利用水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努力探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在每一个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 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程模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转变,是氯碱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众多氯碱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通过构建“资源—原料—产品—下游产业” 一体化产品链条和副产品、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生产体系,实现了装置大型化、控制信息化及排放资源化,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的协调在一起。

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 化工企业“退城入园”的步伐加快,依托化工产业园区内集中式的管理利用模式, 对上下游一体化的氯碱化工项目实施统一的集中管理,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产业的聚集效益,有利于公用工程的统一建设和“三废”的统一治理,也有利于原料互供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 化工园区建设是石化产业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之一。

以企业或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 功能集合构建为特点的化工园区化发展模式,使资源、土地、环境、技术以及劳动力等实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 园区化建设是氯碱工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型的重要载体,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形势下,坚持产业集聚集约,走循环经济和一体化发展之路是氯碱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促进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

兼并重组作为企业扩张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体现资源利用效能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可以有效的减少盲目建设,促进行业合理布局。企业并购引起的资源在企业间流动, 也将引起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资源流动能够改变地区的资源禀赋,推动地区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从而影响区域经济结构,进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氯碱工业已出现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规模导向等不同类型模式的企业重组案例。

3.1 上游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中盐总公司

中盐总公司是国内盐行业龙头企业, 公司以资源为导向、沿产业链纵向整合,由传统的制盐为主延伸发展盐化工。 2005 年开始, 中盐总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整合、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进军盐化工产业,目前,旗下已有中盐吉兰泰、中盐株化、中盐红四方、中盐华祥、中盐常化、中盐华湘六家氯碱生产企业。 同时,中盐总公司在青海和运城分别新建40 万t/a 聚氯乙烯配套项目。 项目投产后,中盐总公司将形成烧碱190 万t/a、 聚氯乙烯170 万t/a产能。

3.2 跨地区的兼并重组—湖北宜化集团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自2009 年开始实施以资源为中心整合产业,分别重组原内蒙海吉氯碱、青海黎明化工和青海谦信, 分别组建内蒙古宜化化工和青海宜化化工,并在此基础上扩建烧碱、聚氯乙烯配套项目。 此外,宜化集团依靠西部省区丰富的煤、电资源,进一步扩大其旗下的氯碱业务板块的规模,在新疆、青海继续布局氯碱业务,新建新疆宜化和青海柴达木宜化, 并新建氯碱项目。 湖北宜化通过整合、收购西部地区企业并建设原料配套装置、扩建氯碱产能, 实现其在氯碱板块业务综合实力的增强。“十二五”期间,湖北宜化还将形成150 万t/a 烧碱、180 万t/a 聚氯 乙烯、500 万t/a 纯 碱 生产 能 力。 到2015 年,实现销售收入过800 亿元。

3.3 央企跨行业兼并重组—中国化工集团

中国化工集团下属的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中国蓝星(集团)公司均涉及氯碱业务。目前,昊华公司旗下现有昊华宇航、昊华鸿鹤、四平昊华、黑龙江昊华、德州实华、河北盛华6 家氯碱生产企业,形成烧碱和聚氯乙烯产能各240 万t/a 以及氯的精细化工产品。蓝星集团现有蓝星江西星火有机硅厂、蓝星北化机、 蓝星山西合成橡胶以及沈阳化工4 家涉及氯碱产品生产及技术供应服务的企业。 中化集团以兼并重组的形式初步实现其氯碱板块业务在全国的战略布局。

除以上较为典型的案例外,包括煤、电等能源企业、投资管理公司、行业外民营企业等均参与到对氯碱企业的兼并重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涉及氯碱业务的兼并重组已超过40 余起。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公司通过资产、资源整合、参股控股、资产收购、联合开发、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对氯碱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了被兼并重组企业的产业结构, 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同时也使实施兼并重组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扩大了规模、壮大了实力,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目前,氯碱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提高行业资源利用效能的重要工作方向。 促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对于提高氯碱工业市场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4 结语

在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引导下,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中国氯碱工业通过淘汰落后,创新发展,兼并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氯碱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中国从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烧碱聚氯乙烯氯碱
2022年1—2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电线电缆及端子
2022年1—6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电线电缆及端子
利用黄粉虫生物降解聚氯乙烯塑料
氯碱生产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
聚羟基烷酸醋改性聚氯乙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