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文后英文参考文献的著录要点及常见错误分析
2013-01-28杨晨晨
杨晨晨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在撰写医学论文时,参考文献是为论题提供依据,起到支持论题观点的作用。它具有反映文章的科学性,尊重他人科研成果,表明引用内容的所有者和出处的作用。参考文献可以保护文献作者的知识产权的作用[1]。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有时容易忽视对参考文献的审读,把注意力集中在正文的修改,这种做法是不当的。参考文献也是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中的引文,即参考文献频次的多少等因素来对国内科技期刊进行排序[2]。其重要性应愈来愈受到重视。笔者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的责任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发现,中文参考文献的错误相对较少,而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错误很多,如文献过于陈旧、引文不当、格式不正确等问题。这种混乱的参考文献著录,势必会人为地削弱了引文的利用价值。本文根据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国标)和国际广泛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温哥华格式)为标准,通过Medline检索系统,查阅了2009~2010年的文献,发现英文参考文献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分析如下,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引起作者和编辑的重视和借鉴。
1 引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引用文献过于陈旧,缺乏时效性参考文献引用的目的在于要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文献引用近五年的,才能跟上当今医学迅速的发展速度,笔者发现在一些稿件中,近十年参考文献很多,有一部分作者甚至引用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献(追溯历史的文献除外),这就间接反映出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的发展了解少。笔者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作者在写文章前,没有查阅检索该学科领域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而为了发表文章,必须适当引用文献,作者就只好拿一些旧文献来凑数。作为编辑,在修改参考文献时,遇到近五年的文献比较少(总体文献数量<1/3)的情况时,应督促作者利用图书、专业数据库、公共网络资源查阅文献,引用该领域内权威学者的文献,以此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2 盲目转引他人文献,缺乏文献的准确性 有些作者为了图省事,不在查阅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引用文献,而直接引用中介文献或二级文献给出的信息,他们认为既然中介文献能引用后可以用来充数,也就不愿再费时费力去查了,省时又省力。另外,作者没有阅读全文而对文章进行转引,缺乏对原始文献的理解,可能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导致文章的科学性下降,影响原始论文所属期刊的信誉。张菊等[3]对5种生物医学期刊参考文献错误引用进行调查,错误率达18.3%,在引用错误的266条文献中很多是转引的。发现转引时编辑应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文献,而且在作者送修改稿时提供在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上查到的原始文献的题目、作者、著录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等项目,以表示其确实认真查阅过文献,而不是转引。例如:文中用“Runzer等研究显示”,文后却是一篇专著或是一篇综述,这就提示作者未查阅全文,而是对文章进行了转引,这就要求编辑要有对文献是否转引的鉴别能力,发现转引,一定要求作者引用原始文献,否则不予刊出。
1.3 文献引用过多,缺乏必要性 以目前的调查来看,文献引用过少的问题不多存在,因为作者毕竟有一定的意识,知道发表文章需要提供一些参考文献,但有的作者为了显示其水平高而盲目引用权威名人的论文,或者一味引用国外的相关成果,将所有文献全部列出,还有的作者为了提高知名度或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将自己撰写与课题无关的文献也一一罗列,这就造成没有引用必要的文献也被大量引用。当然,也有一部分是编辑因素,有的编辑部为提高自引率,强行要求作者引用该刊发表的文章为参考文献,这些都属于非必要的引用。在稿件处理过程中,有些论文虽然列出了许多参考文献,但很多是未发表的论文、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文章,这些都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著录中存在的问题
2.1 姓名的引用错误 姓名的引用错误在外文参考文献中是最常出现的错误。英、美等西方国家姓名排列顺序均为名在前,姓在后。如“Abraham Licon”,而《国标》要求著者以及姓名命名的出版者,其姓全部著录,而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我国作者引用文献时,常将外国姓名的排列顺序弄错,把名当做姓,姓当做名著录,即会将“Alfred Berhard Boothman”错写成“Alfred BB”,其正确著录方式为“Boothman AB”。也有的作者在引用文献时,随意舍去外国作者姓名的组成部分,如“Mac,Mc,Vandc,van,den”等,或者不注意单词的大小写,这些都是编辑需要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常识。
2.2 正文与文后参考文献数目不符或作者不对应
参考文献中引出正文未有引用,或者正文引用了参考文献而文末未列出均可能造成正文与文后参考文献数目不符。文中参考文献作者的姓名与该条参考文献文后所引的第一作者姓名不一致,有可能作者引用的是所有作者中声望高、名气大的作者姓名,也有可能作者引用的不是同一篇文献。编辑在修改稿件时,在文中看到一篇参考文献,如写“XX等报道”,或“XX等研究显示”等字眼时,应核对其参考文献的第一作者是否与文后参考文献列的一致,第一作者是否同为其人进行核对。
2.3 著录缺项 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全是普遍现象,往往容易出现缺人名、文题名、刊名、出版年、版次、卷次、期次、页码中任何一项或多项。作者项容易只写一位作者,后面加“et al”。
2.4 期刊名缩写错误 主要表现为杂志名称拼写错误或没有用缩写。单个词构成的刊名一般不能缩写,如“Neurosurgery”不能缩写为“Neuro”,有的作者引用参考文献时,不将“Journal”缩写为“J”。还有的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带有“the”、“and”、“of”、“in”等冠词、连词,这些词均应删除。
3 对策建议
以上是笔者根据4年来在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医学论文引用英文参考文献时易犯的典型错误。参考文献的核查是一项极繁琐费时又费力的工作,但是作为编辑,必须认识到参考文献的重要性,引文不当或出现著录错误都会严重影响期刊的质量。为减少参考文献的差错,提高文章影响力及期刊质量,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参考文献一定要著录作者亲自阅读并在论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避免引用二次文献,带来失真。
(2)编辑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和核对,发现错误、疑问,及时与作者沟通,可减少著录错误。
(3)编辑不能限制参考文献的数量。有的期刊为了节省版面,限制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笔者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减少数量是可以减轻编辑的工作量,但这种做法使文章学术水平降低,真实性和可信性大打折扣。我国期刊参考资源不丰富,笔者认为参考文献的引用可以促进作者能充分利用文献资源进行检索,促进学术水平交流。因此,不宜严格地对参考文献的数量进行控制与限制。
(4)要注意参考文献排序及格式正确。编辑在审稿中,应注意核对参考文献著录顺序与文中标记的顺序是否能相对应,发现排序混乱及顺序颠倒,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对著录的参考文献的格式要认真检查,不能有缺项并且要注意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是否标注正确。
(5)充分利用软件,将编辑的工作解脱出来。可以利用Endnote软件进行辅助查阅工作,这种软件能在增删文献时自动调整文中与文后文献表中相应的编号,并能调整文后文献的先后顺序,减少著录差错[4],使科研工作者查找、保存、管理、引用参考文献和撰写论文变得方便起来[5]。期刊编辑应主动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更有效率地做好编辑工作[6]。
(6)提高编辑英语水平,完善编辑业务。英文文献的审读,需要编辑一定的外语水平功底,英语能力也是影响英文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原因之一。如刊名的缩写,就需要一定的英语水平。再如,有些参考文献中一个完整单词间出现分隔线,如“prevention”,这种情况就是引用二次文献时原文献出现转行而作者只是“复制”过来,没有做修改。有的单词甚至出现空格,这也需要一定的外语水平来发现改正过来。
总之,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也会反映出文章的质量,继而反映期刊的质量。编辑要尽量做到文后参考文献准确无误,提高其参考文献著录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期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渝生,周厚永,张桂祯.浅谈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化[J].西南军医,2004,6(3):86
[2]倪向阳,马永军.参考文献的网络连接及其对中国学术期刊的影响[J].编辑学报,2002,14(4):260-261
[3]张菊,钟均行.医学期刊中参考文献引用错误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6):845-847
[4]欧阳贱华,於秀芝,黄路,等.文后参考文献的校对方法[J].编辑学报,2008,20(1):31-33
[5]余敏,朱江,丁照蕾.参考文献管理工具研究[J].现代情报,2009,29(2):94
[6]刘清海,甘章平.利用EndNote提高编辑工作效率[J].编辑学报,2011,23(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