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回县以民为本深化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与经验

2013-01-28刘桂花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3期
关键词:果林水保隆回县

刘桂花

(隆回县水土保持局,湖南 隆回422299)

(责任编辑 张培虎)

隆回县位于湘中稍偏西南,地处衡邵干旱走廊,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比照执行国家西部开发优惠政策县、湘西重点项目开发县和革命老区县。辖26个乡镇、1 005 个村(居、社区),总人口120 万人,总面积2 866 km2,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式下降,海拔最高1 780 m、最低230 m,境内山高坡陡,植被稀疏,土壤质地松散、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近年来,隆回县水保治理工作贯彻工程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以群众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调整水保治理工作思路,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资源,坚持以民为本谋水保、促水保、建水保。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水保治理的理念不断更新,水保工程颇受群众的青睐,水保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隆回水保治理模式”。

1 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及成效

通过10 多年来的持续治理,隆回县的水保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隆回县先后实施了“长治”第四、六期工程,国债水保项目,大示范区建设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第一、二期项目等。到目前为止,完成坡改梯1 124 hm2、水保林8 896.9 hm2、经果林2 959 hm2、封禁治理20 732 hm2,修建塘坝66 座、蓄水池312 个、沟渠106.7 km、沉沙凼877个、谷坊315 座、拦沙坝42 座、沼气池835 口、省柴灶15 000 口,动用土石方489.6 万m3,投工310.87 万个,共投入资金5 927.2 万元。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治理区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突出,实现了从穷山恶水向青山绿水的转变。根据1997年卫星遥感和调查核实,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991.78 km2,占总面积的34.6%,平均侵蚀模数3 280 t/(km2·a),每年被水冲沙压的农田达450 hm2。通过15年的持续治理,全县新增梯田1 124 hm2,新增经果林2 857 hm2,新增灌溉面积6 750 hm2,新增蓄引水量1 825.68 万m3,人工林保存面积4 357 hm2,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28.6 万t,治理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0%,荒山荒坡面积减少了66%,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到目前的800 km2,项目区植被覆盖率提高了20.7%,林草葱郁,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二是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统一。坚持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山治水与治穷致富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兴办各具特色的种养基地,在项目区内大力发展经济果木林,集中搞好经济林、果、药材、烟叶、花木苗圃等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致富。共建成13.3 hm2以上的水土保持产业基地120 多个,栽植良种枇杷、金秋梨、板栗、脐橙、蜜柚、鸡蛋枣、杨梅、葡萄等名优果树近200 万株。如汉背溪流域秋田村10 hm2坡耕地,整地后种植烤烟,年收入达48 万元;横溪流域曹家园艺场10 hm2茶叶基地,年收入达60 万元。通过对已治理和未治理的小流域进行对比调查,治理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500元,比未治理区提高了30% ~50%。

三是社会效益明显,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工程建设中,水保治理工作者始终把生态建设与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山、水、田、林、路、园,沟、凼、池、渠、堰全方位综合治理,把“三跑土”变成了“三保土”;坡面水系工程能蓄、能灌、能排,新田新地防旱、防洪、防涝;便民路工程连接着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水土保持林及封禁治理项目的实施,较好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一批水保产业基地已发展成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2 主要经验和体会

回顾隆回的水保治理之路,由最初单纯的防护性治理转变为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筹,由零星分散治理发展到集中连片规模化治理,由项目业主将资金安排到项目区变为老百姓主动争取项目资金,由单纯的业主建设管理转向老百姓共同参与管理,实现了领导满意与群众满意的高度结合。

2.1 以民为本谋水保

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区群众的利益,只有充分依靠群众,才能实施好工程,才能持久地发挥好工程效益,保护好治理成果。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无非是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民为本,服务民生。水土保持工程只有联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近年来,隆回在继续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茶果园综合整治的同时,大力开展了便民生产道路、小型山塘水库建设和水渠除险加固。二是发展符合群众意愿的水保产业。在水保产业发展的问题上各项目区情况不一,隆回大体形成了“北药南烟”的格局。在水保工程措施的布局上力求与县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民利益相联系,发展壮大了一批有市场前景的水保基地。在金银花的主产区,集中做好坡改梯和水系配套措施。在烟叶主产区,配合涉农资金项目整合,重点做好烟田的整改和水系配套措施,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现代烟草示范区已成隆回现代农业和精准农业的代名词。在经果林的栽植上,改变水保部门调苗、专业施工队栽植的老办法,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如:在城乡结合部,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在经果林实施地种植三辣、西红柿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用购买经果林苗木的经费来补助水保大户,既很好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又很好地保护了治理成果;在山区荒弃的经济场,通过帮助承包者完善水系配套措施,支持其发展林果业、养殖业,达到了双赢的治理效果。

2.2 以民为本促水保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搞好水保工作的有力法宝,既能协调解决工程实施中的矛盾和难题,又能保证政策、资金向工程倾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多年来,隆回县都是由县长担任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主导、参与职责,协调解决了水保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县人大定期对水保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县政府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结合人大建议研究部署水土保持工作,强化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为加强项目管理,县里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服务机构。水保项目资金作为涉农资金的一部分,纳入县涉农资金目标管理考核,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进行项目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严格奖惩。

二是稳定机构队伍。县里把水土保持机构定性为县财政全额拨款的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人头经费有稳定的来源渠道。改善了办公条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起了完善的水保治理项目库和监督管理数据库系统等。同时,县水保局加强人才培训,通过实践磨砺及“传、帮、带,比、学、赶、超”,逐步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水保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做法是:凡新进人员一律到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一年;单位制定全年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二晚上、周五下午组织业务学习,重点学习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与施工、监测、方案编制、技术评审、电脑制图等;在工程实施中坚持“传、帮、带”,将所有技术人员分为3 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分管领导、骨干技术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新手,分组承管工程质量,根据工程质量进行考核,与评先评优、专业技术晋职挂钩。目前隆回水保专业技术队伍中有高级职称1 人、中级职称7 人。

三是加强项目宣传。给予群众充分的知情权是搞好项目治理工作的前提。“工程未动,舆论先行”是隆回的一贯做法。隆回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且宣传力度逐年加大,宣传形式也逐年多样。一是在项目实施前向群众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作用、治理思路、项目规模、实施地点、实施内容和资金投入、投工投劳、预期治理效果等情况,充分听取和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确保工程实用,服务民生。二是在工程实施中,利用召开现场会、观摩会,通过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等方式推广先进技术和建设经验,引导群众参与水保治理。三是工程竣工后制作治理流域碑和封禁抚育标志牌等,让群众监督并自觉维护治理成果。四是充分抓住水保法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及时进行项目宣传、举办项目治理图片展览,并在电视、网络、报刊上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法和所进行的水土保持项目治理都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与提高,促进了水土保持项目治理工作的开展。

四是政策资金支持。水土保持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年来隆回坚持“水保搭台、政府导演、部门配合、农民参与”的方式,积极筹资投劳。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发挥国家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县里设立了水利水保建设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使用,预算安排水利水保建设投入的增幅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步,投资规模逐年增加。三是参与涉农资金整合。县里成立了涉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按照“统一规划、主体不变、各司其责、各投其资、各报其账、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扶贫、退耕还林、国土、农业综合开发、水利水保等项目资金,进行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四是发动农民投劳。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在不加重农民负担、不强迫命令、不强化摊派的前提下,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五是民营资本投入。采取“明晰所有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办法,吸引外来投资商和个体老板积极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如复兴集体场共21.3 hm2,由3 个老板合伙租赁50年,2011年实施坡改梯,计划用3 ~5年建成一个生态休闲山庄。

2.3 以民为本建水保

隆回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工程质量,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注重让村民参与、发挥村民的作用。

一是项目规划听取民意。项目规划设计时,县水保局多次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征求老百姓的意见,确保工程的实用性、符合当地实际。如在2011年农发项目实施中,考虑到复兴村是县里的烤烟重点村,但存在干旱缺水、山地水土流失严重、耕作不便等实际问题,水保部门在技术设计时多次察看地形,在聚水处设计深挖一口山塘,在崩塌处建谷坊,并将山地改为土坎梯田,还在田间布设水泥道路和沉沙池、蓄水池,赶在春耕烤烟生产之前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在经果林选择上,结合群众需求,采购栽种葡萄10 000 株、柚子50 000株、橘子10 000 株、枣3 000 株、梨3 000 株。在水保林选择上,结合水土流失状况,采购栽种柏木60 000株、马尾松55 000 株。

二是项目招标村民参与。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把好施工队伍准入关,县水保局将项目规模、实施地点、实施内容和资金投入数量等相关内容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特别是项目实施村(组)进行公示,设置监督联系电话,畅通民意反映渠道,通过公示让村民关注项目、了解项目、参与项目、监督项目。金盆村村民廖国大投资40 万元建立了一个15 hm2的葡萄园基地,以资金和项目优势参与经果林建设,无论规模还是管护后续效益都比较好。

三是项目建设村民监督。将工程实施的主动权交到项目村,在项目村组织群众成立监理队伍监理工程建设,通过县水保部门和专业监理的技术指导,村级监理队伍能非常认真地对工程建设实行全程监督,此举极大地调动了项目村村委会和农民参与建设管理工程的积极性,很好地防止了施工队伍偷工减料和质量不合格现象。在金盆山塘水库建设过程中,当地群众发现施工队伍在埋设坝底出水口涵洞时没有连接好就开始填土,群众监理队立即阻止施工,施工队很上火,顺口就说“我们与水保部门结算,又不到你们村里领钱,你们管得着吗?”水保技术人员当场表态“群众有理的地方我们坚决支持”,迫使施工队返工。

四是项目完工村民管护。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项目完工后,县水土保持局将所建工程分别移交给项目村进行管护,并签订管护合同。按流域成立群众管护工作协会,每处工程均明确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定期组织劳动力对新种植的水保林及经果林进行施肥抚育,防止工程被毁以及经果林与水保林被挖、被折、被砍、被烧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项目效益的持续发挥。

猜你喜欢

果林水保隆回县
扎根基层不动摇 倾情奉献为水保
春天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
果林修剪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以平谷区刘家店镇“生态桥”治理工程为例
隆回县山界红糖滞销的调查分析与应对建议
野蛮时代终结,动保行业要自律,水保协会年会透露出哪些重大信息?
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退耕还林经果林种植后的经营管护浅论
邵阳隆回县对农村科学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专项调研
榕果林的米粒之奇妙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