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监测管理改进的探析
2013-01-28张向阳
张向阳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环保局福建龙岩364000)
0 引言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因此环保事业也逐渐引起了我国的重视。目前,各级政府、各大企业都对环保部门加大了投入力度,他们的工作和整个政府、整个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必须有环保部门的参与,提高环保水平,保证环境监测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1-3]。所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部门的管理体系是必然的措施。另外,还要保证环境的监测和环境的管理同时进行,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逐渐提高,正在朝着科学化和针对化的方向发展,各个部门都面临严峻的考验,并且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周围的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类环境污染事故如森林失火、海上石油泄漏、恶意排放污水废气等频繁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环境的管理,保护环境呢?应该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期待解决的[4-8]。基于这一背景,文中对环境监测管理改进的进行分析,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1 环境监测工作的认识
1.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首先对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在如今这个环境保护逐渐提上日程的时期,环境保护正在朝着定量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对环境监测技术的依赖日益增强。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环境的监测[9-10]。具体来说,第一,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之初,要进行合理的环境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这样才能制定出详细的合适的保护环境的计划。第二,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之中,整合各种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可以为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进行提供方便,如评估各类行政许可、进行项目的审批等环境的管理的工作,开展环境的治理、督办挂牌、黑名单、行政处罚、排污收费等环境执法的工作,制定污染事故处置方案等处理环境事故的工作等。第三,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之后,减少废气、废物、废水的排放,严格限制环境的污染的进一步加剧,限制环境污染大的项目的开办,提高大城市的污染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上知道,足够的数据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保证保护环境的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活动。所以,在进行保护环境的措施中,一定要保证收集足够的环境数据信息,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发挥保护环境的最大效果。
1.2 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
现在保护环境的措施多种多样,不同城市的环保措施侧重点不同。例如有的侧重环保的方式,而放弃了科学技术。要有效的保护环境,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然而面对基础的环保工作,相关部门仍然停留在最低层次,像环境容量的检测、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有的侧重管理,但忽略了管理的效果。一些城市的相关部门制定诸多的管理措施,如建立管理团队,增加检查的频率,扩大检查的规模,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制定大量的保护条例和具体的实施办法等,但从总体来看,环境的质量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各项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相应的环保措施并没有发挥作用。这些侧重的内容都太过片面,环境保护工作都忽略了环境监测的重要地位,也就是监测环境的措施并不全面,存在着投资的力度不够,监测能力的缺失以及各项监测数据不具有及时性和科学性等各方面的问题。
2 环境监测管理改进的方向
2.1 人才与队伍建设
中央环保部是我国最高的环保部门,它的政策影响着全国环保事业,因此在进行环保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与下级环保部门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制定适合全国环保工作的计划,同时同级的环保部门也要相互支持,相互协调。不仅要保证各级机构团队人员的充足,不断的扩大环境监测和实施的团队,还要利用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培养环保技术人才,保证环保工作的稳步进行。
增加环境监测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为独特的环境措施的提出建立基础。只有保证人才的地位,才能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只有保证人才的创新性,才能满足环境监测项目的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环境监测的标准。随着环境的逐渐恶化,对环境监测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经常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对提高环境监测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增加监测队伍的实力,保证环境监测人员年龄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新鲜性。另外,还要不断的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善于发现人才、增加人才、稳定人才、培养人才,保证岗位和人才的相匹配。与此同时,还要保证环境监测人才对所从事的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提高监测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2 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改进环境监测管理
通常我们进行环境的监测时有两种方法,即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对环境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和管理,提高整个环境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和协调性。因此从长远来看,要想保证环境监测水平的足够高,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全面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2.2.1 急需构建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环境监测站就是对环境进行各项监测,以便得到各种环境数据,从而为环保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减少环境污染杂质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成立监测站可以为管理体系的制定提供依据,因为各项数据信息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库,这样在制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就能够保证该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为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供保证,为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就能把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最初的质量控制阶段,质量保证阶段,直到如今完整的质量管理阶段。其中,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最基础的部分,而环境监测的质控工作又是保证数据信息准确性的重要指标,全面完整的质控体系又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因此,从这种层层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监测的质控工作是确保检测结果正确性的有力保证。
2.2.2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的建设就是从根本上提高监测水平,因为制度一般是建立在充足的数据信息的基础之上的,一旦制定下来,就会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如果管理体系中的人员的行为不符合制度的要求,就会被追究相应的责任,随之就会受到惩罚,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纪律和法律的制裁。制度和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的制度才能保证机制的正常进行,才能促进检察制度的实施,才能规范技术人员的行为。
2.2.3 提高监测质量效率
只有建立可靠的监测系统才能增加监测数据的科学性,才能保证监测部门的正常工作,监测对象的信息是通过监测系统的数据表现出来的。在科学领域中有这样一句谚语: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也就是得到的数据必须是准确的数据才有意义,这就为监测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随着各种质控措施的提出,在整个监测期间样品也变得更加有序,即使在某个环节出现错误也可以很快的找到错误的地方,并进行原因的分析,及时将正确的数据信息反馈出来。这种质控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质控环节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避免了“环节失控”,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这些质控措施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有利于减少错误指令的发出,保证了管理效率的提高。
2.3 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
制定了各项有效的措施,就必须进行实施,要不然那些监测管理机制都变成了空话,所以我们一定要保证有效的监测管理机制的实施,认识到实施这些措施的必然性,并保证机制的创新型和有效性。创新能力是保证机制独特性的保证,同时也是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提高环保方面的专业知识,增加管理能力,运用科学的有效的理论,为监测管理体制的正常进行提供保证。而且,我们还要不断的整理和分析实施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经验及时了解监测站管理体系的工作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管理能力,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2.4 加强监测设施硬件配套,提高监测管理水平
当前环境监管任务越来越艰巨而繁重,传统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如何提高环境监管效率,确保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目标,已成为环境监管的重要任务。一方面环保部门从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入手,努力实现环境监管模式的转变,实施总量控制、实现污染物减排提供技术支撑。环境监测系统可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监测工作。比如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作为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以有效提高监测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快实验室硬件设施配套建设,引进相关实验监测设备,并积极开展应急监测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努力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2.5 政策支持改进
建立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监测预警机制首先就要制定相应的环境监测的政策,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环境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提高环保系统的监测能力,保证环保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环保监测数据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结合社会的力量进行环境监测体系的改进,保证政府发挥其监督的职能,社会和政府各尽其职,互相监督,互相支持。与此同时,为了提高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先进性和创新新,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保证环境监测体系在机构设置、工作经费、人才引进、能力建设等内容的完整性,促进环境监测的科学发展。
3 结语
为了提高环境质量,首先要加强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还要提高人员的环保意识、环保知识水平等,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以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环保工作的正常进行,为社会、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1]张建,许志娟.探析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方式 [J].北方环境,2012,v.24;No.9404:208-209.
[2]但德忠,沈璐,祝艳涛.环境样品分析[J].分析试验室,2006,06:96-122.
[3]赵英民.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环境监测管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解读[J].环境保护,2007,No.38321:64-70.
[4]吴邦灿.浅析环境监测管理职能系统 [J].干旱环境监测,1993,01:40-43+47-64.
[5]吴邦灿,曾北危.环境监测管理的基本职能[J].上海环境科学,1993,01:10-12+46.
[6]吴忠勇.开展环境监测理论研究不断深化环境监测管理--贺《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创刊[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89,01:3-7+10.
[7]漆映月.试论环境监测管理[J].重庆环境科学,1989,03:20-23.
[8]朱琦琦.环境监测管理问题刍议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01:7-9+12.
[9]吴邦灿.论环境监测管理[J].上海环境科学,1991,07:8-10.
[10]王曦.论现行法律关于水资源环境信息管理体系的规定[J].现代法学,2003,04: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