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3-01-28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琼海571400
王 锦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琼海 571400)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逐渐从经济和军事竞争逐步转到核心人才的竞争。因此,近年来,各国不断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办学模式逐年扩大,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水准的逐年提高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其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的问题愈演愈烈,这势必会影响到公众的教育需求和社会的安定。相较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尽管从媒体公布的数据上看,就业率似乎在逐年提升,但是究其本身素质和就业质量问题,高职学生的就业还普遍存在着就业竞争力弱、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技能缺乏等事实。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情况,以及社会情况来分析其就业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阐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
在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532万人,全国的平均就业率为70%。而200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就高达610 万人,还要加上历年就没有就业的100多万大学生。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0万,加上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以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达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只能安排1200万人就业。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越开越多的高职学生不得不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情况。
就业蓝皮书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89.6%)显著上升,比2010届(88.1%)上升1.5个百分点。本科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差距持续缩小。近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呈下降趋势,2011届(9.8%)比2010届(10.4%)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下降较为明显。
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2011届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有13.3%处于低就业状态,高职高专院校这一比例为14.6%。根据本研究之前的分析,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
由此可见,我国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高职高专毕业生供给相对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情况愈发明显。高职学生接收知识教育有限,社会实践能力较差,学校又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就业指导,这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最后不得不转专业,这种再度选择,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会使学生在内心对专业产生抗拒,种种情况皆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市场的不规范
我国公平、公正、合理的人事制度与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必需的信息体系和服务体系还未建立,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相当部分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健全。此外,用人单位在择人的过程中对应聘学生的地域、学校、专业、甚至性别歧视的问题依然存在。种种现象表明这种以市场作为主导的择人模式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专业择业的模式相冲突,这种不良的社会印象势必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社会公众对教育公信力的印象。
2.部分行业人员饱和
高职院校目前开授的课程还多是与国家传统经济部门相对应的专业,如:机械、电力、煤矿等专业。但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在转型期间,许多经济领域处在低速发展阶段,就业岗位相对欠缺,随着企业的不断合并,人员的裁剪,就业岗位的不断缩水,此类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更加艰难。而一些发展较快的行业,人员已经达到饱和。例如:邮电、公安、司法发展较快的行业。教育、医疗系统,虽然需求的人数较多,但是此类专业毕业的人员更是多不胜数,这也就造成了师范专生、医学专生就业也比较困难;而金融、工商、税务、电力等社会上待遇较好的行业,却在发展初期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已经被非专业人员顶替,因此,现在从正规院校毕业的高职生很难进入这类行业就业。但是,对于一些新兴专业,例如:物流,电子商务,数控机床等专业,高职院校又缺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相关企业出现“有岗无人”的局面,这与现金高职毕业生的“有人无岗”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前的就业情况归结起来就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而人才市场却滞留成千上万的求职者。
3.高职院校学生自身问题
高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尚需提高。综合起来有一下几点:第一,基础较差,综合技能不强。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重专业轻基础、重知识轻能力、重功利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重实用轻理论的现象,这导致了自身素质出现畸形的发展;第二,不能将所学只是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这个问题正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畸形的发展所导致得;第三,缺乏沟通,团队精神较差;第四,缺乏创新精神;第五,职业道德和法律只是水平欠缺。这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能客观的评价自身的价值,对择业的希望过高,不切实际的追求不合自身能力的岗位,最终导致所求不得。
三、提高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1.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习,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及时注意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更新,注重理论教学和社会时间的结合。
2.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前,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个性、特长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的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处变能力,从而将学生的能力发展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结束语
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涉及的不仅仅是学生和高校,这更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一起为之努力。这其中需要的是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不断探求,是学校对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是社会对高校学生的不断关注,是政府对高校学生求职的深度支持。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一问题才能得以真正解决。
[1]李雪治.高职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
[2]黄志辉,陈洪梅.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探索与交流,2007,(20).
[3]高欣.高等院校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2).
[4]米学芹,胡俊,张健.试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其培养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