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唱、念、做、打”
2013-01-28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河北衡水053000
李 荣 (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 河北衡水 053000)
无论是唱腔和念白的字正腔圆、字头吐音、字尾归韵;还是做戏、打斗的表演、身段、技巧等,都要看一个演员基本功力的扎实程度和综合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舞台演出的心得体会及实战的磨炼。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分别从“唱”“念”“做”“打”四个不同的方面加以阐述。
一、用情演“唱”
我在河北省艺术学校上学时,声乐课上老师不断强调,演唱要以情带声、用情演唱,当时也没有过多的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到我1987年分配至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后,通过不断的舞台演出实践,不断和观众沟通,我才知道了只有把握好剧中人物,用心去表演,用情去演唱才能唱出符合人物思想感情的唱腔,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做到用情演唱的前提是吃透剧本,弄懂剧情,把握角色在剧中所处的年龄、时间段、人物关系、背景、地位、身份和情感变化,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把所有台词化作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唱腔要逐字逐句的深入研究,要充分理解每句唱词的真正含义。再针对每句唱词的含义去处理唱腔,在唱腔里切忌平铺直叙,要采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方法去处理唱腔的每一个字和每一个乐句。
二、用心“念”白
念白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老师们经常说“七分念白三分唱”,充分体现了“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无论是经典剧目还是新编的历史剧目或是现代戏中,对“念白”都特别重视,首先编剧把词进行艺术提炼,使其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生动感人,与唱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然后演员要细心揣摩,弄清字意,弄懂字音,把握韵律,反复练习,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结合剧情要声情并茂、循序渐进,让观众跟着你的语气走,跟着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走,弱的时候要让观众也能提着一口气来听你的轻轻诉说;说到激动处观众要跟着你激动,跟着你流泪,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动人的艺术效果。
比如在表演《杜十娘》一剧中,杜十娘怒斥李甲和孙富的念白,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强弱顿挫,字字清楚,又饱含悲愤交加、对爱情彻底绝望的思想感情,全场观众无不动容,被剧情和角色表演和念白感染的不能自己。
三、灵活的运用服装和道具“做”功
“做”是表演技巧的概述,是指在戏曲程式中舞蹈化了的形体动作,这是戏曲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做”包括手、眼、身、法儿、步等多种程式,水袖功、髯口功、翎子功、甩发功多种技法都属于“做”的范筹,结合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合情合理地运用这些“做”的舞蹈的形体动作,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剧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下面我结合自己曾经表演的传统剧目《打神告庙》,谈一谈在是怎样利用水袖来进行人物塑造和表演的。
传统戏里旦角服装上水袖的长度约一尺三寸,但在《打神告庙》这出戏里,水袖加长到了三尺半,这是为了更生动和更夸张地来帮助刻画人物性格及更充分、更夸张地表达思想感情,这无疑也加大了水袖表演技巧的难度。这要求演员必须熟练掌握长水袖的各种技巧,要娴熟地、不能有痕迹地把这一艺术技巧融入到剧情里,运用到人物身上,通过水袖的技巧来表达主人公的喜悦或悲愤,使剧情更好看,更感人,又感觉不到是在炫技
《打神告庙》突出了一个“打”字,这个打是用水袖来“打”,当敫桂英质问庙里左的小鬼“当初我与王魁在这里盟誓,你可听见”半疯中的敫桂英见小鬼不答,一个大跳过去用水袖打将过去,力度之大可以听到水袖破空的呼啸声,在灯光的配合下观众只是感觉一道白光似闪电般地打出去,只见她又一个翻身把抛出去的水袖又叠抓在手里;最后又质问海王爷“我与王魁在这里盟誓,可是你与我作证?”她只看到海王爷塑像的狰狞面孔,听不到海王爷的回答,极度悲痛中她仰天长啸,用运用翻滚的“水袖花”打翻供桌上的供品,同时快速的用碎步圆场把她精神失去控制和内心中难以言表的苦痛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好的运用了水袖这一“做”功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合理运用“打”为情节增加紧张感
“打”也是戏曲表演程式中形体动作的组成部分,戏曲中的打是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表演程式,是艺术化了的武术表演,比武术更具花样化和舞蹈化,比传统武术更好看,更舞台化。舞台上的打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类,这要求演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较高的技巧,准确的展现人物。
我是一名文戏演员,虽然没有排演过大武戏,但是把子功和毯子功也都是必须训练的科目。比如 “踢腿”、摔 “抡背”、“下腰”“劈叉”等一些基本的武功都在课程之内。也是有了这些基本功,在演出《打神告庙》的时候,敫桂英最后质问“海神爷”后,悲愤交加,一个大跳,跳到供桌上,在桌子上面边耍水袖边“下腰”,下到一定程度,猛然转身从桌子上面摔“抢背”下来,紧接着就是几圈“乌龙搅柱”,最后在打击乐“四击头”锣鼓点中,四个旋转,大跳起来一个大“卧鱼”亮相,一气呵成,常常赢得满堂喝彩,这一系列的动作为剧情增加了紧张感,为人物的塑造做了很好的铺垫,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是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
“唱”“念”“做”“打”是戏曲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四者互相补充、有机结合,为塑造人物、推动剧情发展服务,以上是我舞台艺术实践的一些粗浅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老一辈的艺术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