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黄梅剧,终身黄梅人——一个黄梅戏演员的自白
2013-01-28郑玉兰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安徽安庆246000
郑玉兰 (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安徽安庆 246000)
安庆,百年省会,千年古城,是黄梅戏的故乡。
这是一个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城市,皖江八百里从她的身边流过,龙山风水菜子湖,山川水脉之灵气浸润催生出美仑美奂的黄梅戏旋律,正如已故的太湖人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描绘的那样:仙乐本天成,绕梁有余音……从襁褓之中,我就是听着这种绕梁有余音的仙乐长大的,除了这醉人的旋律,黄梅戏剧目中的故事也同样深深的打动着我。我羡慕《天仙配》中天上人间美好浪漫的爱情,我敬佩《女驸马》中冯素贞对爱情的忠贞和执着追求,我惋惜《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祝的不幸遭遇。我生命的基因应当就是黄梅戏的音符排列组成,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的就是黄梅戏的旋律,从我呱呱坠地,对黄梅戏的喜欢和依恋伴随着我成长,直到我考进黄梅戏学校,毕业后梦想成真进了剧院,成为了一名黄梅戏从业者。
黄梅戏原称黄梅调,又叫采茶调,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演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不仅是一种娱乐节目,它是文化的沉淀与累积,2006年6月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
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作为这样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背景,而且婉约动人的戏曲文化,你怎能不为之动情,怎能不喜爱这种戏曲。我,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作为一名安庆人,作为一名现代人,我对黄梅戏的喜爱不仅满满的承载于心中,更是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我愿意做这个传承人,贡献我微薄的力量,将这种艺术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这是一个爱黄梅人的承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力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中国文化产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黄梅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一面当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首先,黄梅戏剧团如雨后春笋版的在全国各地成立,各种各样、规模巨大的黄梅戏表演剧院也在全国各地方建立起来了。其次,现在去剧院观看的黄梅戏表演的观众也多了起来,有些地方出现过场场爆满的境况。这些情况都是我作为一名爱梅人感到自豪的,也是我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感到骄傲的,正是由于黄梅戏独特的魅力正吸引住更多的观众。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视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黄梅戏的表演也从剧院舞台搬到电视荧屏上,使更多的人能够观看和欣赏到这种富有魅力的文化。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黄梅戏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其他文化带来的冲击。如此内涵丰富且富有魅力的黄梅戏,如今却受到着现代潮流的冲击。现代的社会中,各种快餐文化,各种流行文化都给黄梅戏这种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发展需要传承人,在这种迎接冲击和挑战的时刻,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愿意做这个传承人,传承这份“土”调。不管我的能力大与小,我都会贡献出我那份微薄的力量,我会用心表演好每一场,用我的表演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认真踏实的做好一名传承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黄梅戏不仅仅是给观众带来娱乐、带来精神享受的节目,更重要的它是一种艺术,它是文化的沉淀与积累,它向人们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它向人们阐明了一个个哲理。人生亦是如此,它不是一个结果,不是一段过程,而是一种思考。在从事黄梅戏工作的这些时间里,我演过了数多个角色。每每在演出过程中,我不仅需要原原本本的将剧本的内容展现给观众,而且需要用心体会每个角色的心理情感,领悟创造者的情感宣泄,用心来演绎一个个生动的角色。作为一名黄梅戏演员,在从事黄梅戏表演的这些年中,我都是用心的通过表演来塑造一个个人物形象,通过用心的演绎来将一则则故事展现给观众。演出时,每每看到满场的观众和满场的喝彩,我都发自内心的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不仅源自于观众对于我付出的肯定,更多的是群众对于这种戏曲的喜爱。我喜欢我在台上演出时的感觉——我喜欢在台上体味着主人翁的种种情感;我喜欢在台上向观众传达故事的满足;我更喜欢我在台上用我用心的表演吸引更多观众的魅力。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会用我满满的心,用我一生的时间来做一个黄梅戏表演者,做一位黄梅戏艺术志愿者。
每个周末,当太阳把它的温暖才洒向大地,当露水还没有隐藏它的身影,走在安庆的各个公园中,你会发现会有很多爷爷奶奶围在一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娱自乐的唱着各种曲目,你会从他们脸上看到那种幸福的神情,这时的我会感到发自内心的满足。也许,走在这群人中间我是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年轻人,喜欢这样戏曲略显有些“土气”,但是不管如何我都会喜欢黄梅戏,这其中有种无法割舍的情感,我都会慢慢的体味着这份文化,没事的时候不自然轻轻的哼上几句,这是一个黄梅人发自内心的爱。有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会恋上黄梅戏?作为一个黄梅人,我愿意做这种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一位黄梅戏表演者,我愿意做这种艺术的志愿者;作为一个爱梅人,我愿意演出一场心的演绎。也许,这一切都不要理由。
1.吴志达.元曲新选,关汉卿著。一只花.不服老[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